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倓虚大师追思录▪P40

  ..续本文上一页讲金刚经。黑山居士马靖东发起建寺,请公主其事。一时督军孙烈臣,道尹孙钟午,镇守使陈居士,商务会长孙秀山,居士于冲汉,纷纷响应,捐款捐房,初步工程即告完成。民国二十一年,由公之大弟子澍培法师为首任方丈。并附设僧人学校,后因日人建马路,般若寺全部迁址重建,一仿原式。民国二十五年,首次传授千佛大戒,时公已卓锡青岛,创建湛山寺。请公至长春主坛,为传戒本师,得戒弟子一千七百人。民国三十六年,公之弟子善果法师,时任方丈,再传大戒,时公主持重修天津大悲院,复请公至长春主坛,得戒弟子千余人。

  

  沈阳大南关般若寺,原为古剎。清初古林禅师,行化其地,大阐宗风,奉天府志,载其语录.降及清末,住持乏人,逐渐颓废,沦为乞儿寄居之所。居士赵盖臣,请公发起重兴。一时巡阅使张作霖,总参议杨麟阁、齐斐章、翟文选、王朗川皆襄赞其事。王朗川为重兴总理,一年之间,山门、前殿、大殿、配房、藏经楼、僧房,焕然一新。佛学研究会,流通处、般若佛学院,皆附设其中,为公经常驻锡讲座之所。此外小北门,尚有永安寺,颓废已久,亦赖公之力重兴。

  

  民国十四年,公应北京柏林寺之请,讲楞严经。居士马冀平、张景南、胡瑞霖、陶初伯,以本京弥勒院乏人住持,发起假院中开办僧学,培养弘法人才。请公主其事,有学僧三十余人,其间多由山西五台山远来。第一届三年,公委其剃度台源法师,代理学务。第二届三年,由澍培法师任教务长。民国十四年秋,日本佛教徒发起东亚佛教大会。中国政府执政段芝泉,组中国佛教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与胜会。公与道阶法师,被推为出家代表,胡妙观、张景南等为居士代表。南方佛教代表有太虚、持松、弘伞等法师,王一亭等居士。

  

  民国二十一年二月,公应西安佛教同人朱子桥、康寄遥、崔献楼等居士之请,赴西安讲经。驻锡西安佛化社,讲维摩经、金刚经、心经。其地昔为汉唐古都,唐代佛法鼎盛,至今佛教古迹随处皆是。惜已过去,而天灾频仍,民不聊生。公之讲经,即因朱子桥等居士,深愍灾情。除施赈外,必须宣讲佛法,使人心向善,藉转浩劫。因此,公于佛化社讲经外,又随施赈诸公,远赴外地说法。西抵古陈仓之地,风尘仆仆,历十余地,所至与灾民深结法缘,令其心开意解。佛教同人又发起假大慈恩寺,传千佛大戒。为西安戒场久废之胜举,请公为主坛。公谦辞,转荐寺中方丈主之,公自居下位,为羯磨。又假大兴善寺,成立僧学,招学僧二十一名,以公为主讲。华清法师辅之。陕西省主席杨虎城,考试院长戴季陶,各捐资助成学费。公为讲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又应终南山圆通茅蓬之请,讲金刚经。并瞻礼终南古迹,兴教寺大唐三藏法师塔,湘子洞。余如卧龙寺、开元寺、大荐福寺、大雁塔、小雁塔等名胜古迹,一一瞻礼.惟时移世转,沧桑叠变,不免残垣断壁,一片荒凉。时谛公示寂,公欲奔丧,僧学由华清法师代理,公于九月南下赴宁波。时值上海影印藏经会,假西安卧龙,开元两寺宋藏影印。有玻璃版数千张,装箱起运,托公之便,带至上海。途次险遭匪劫,赖公智慧辩才镇定之力,与匪徒交涉,得以保全。时范成法师,叶玉甫总其事。公因护送藏经,途次躭搁,抵宁波后,谛公丧期已过.公亲诣五磊山,谛公塔下,礼拜供养。归途,礼世尊真身舍利,于阿育王寺。经苏州灵岩山,拜访印光法师,印公执手言欢,如见故人。

  

  民国二十二年春,叶遐庵、陈飞青居士,发起创建青岛湛山寺。陈研卿、梁少庭、丁莲峰、项幼轩、张焕庭、于绍文等居士和之。并得地方长官之协助,市长沈鸿烈,铁路局长葛光庭,市府秘书袁道冲,路局秘书龙健行等,赞叹随喜。请公至青岛,主持其事。先于民众教育馆,讲金刚经,听者云涌,闻所未闻。市长以下各长官,皆便服与民众杂坐,洗心静听。大护法王湘汀,闻经而生信,首先率全家皈依。次年择地八十余公亩,兴工起建,湘汀出力最多。大殿以及市内鱼山顶佛学会楼宇,创建工程,出自湘汀之独力。次年秋,湛山寺工程初沙完成,公成立湛山寺僧人学校,招学僧二十余人。公为讲起信论、楞严、金刚等经。莱阳居士于绍文,蓬莱居士董子明,先后讲国文。桐城居士龙健行、任文牍。学僧人数,逐渐递增,至八十余人。慈舟、弘一二律师,禅宗泰斗真空长老,均先后应请而至。讲律、持戒、参禅,全寺八十余众,一体守过午不食之制。工程建筑,体制浩大,短期不克完成,赓续至民国三十三年,绵历十年,始大致完成。计建有山门、天王殿、后殿、大殿、经楼、药师塔、地藏殿、讲堂、方丈、僧房、居士院。梵宫琳宇,巍然大观。其间出力之护法,继王湘汀氏而兴者,周志辅、周志俊、张伯祥、崔岱东、林耕宇诸公,最为热心。先后分担工程之一部,独力兴建。藏经七部,单本数万册,大致由周氏供奉。

  

  青岛于百年前始开埠,本一荒凉渔村,其地从无佛法。百里外之崂山,道家所居,晋法显大师,浮海归自天竺,于此登陆。明憨山大师德清公,建海印寺于崂山那罗延窟之旁,为其地佛法之(矢+高)矢。憨公旋被道士诬谤,被罪谪广东韶州,海印寺被毁,其地之佛法绝迹。三百年后,公于青岛弘法建寺,度人无量,当地居民,大都皈依,几成佛化世界。识者称公为憨山大师再来,于后殿前悬一金字匾额,大书「海印遗风」四字,以志因缘。公自于东北三省创建各寺以来。以湛山规模最巨。兼之地势,风光、民俗各端,皆适公意。故曾自号「湛山老人」,有终焉之意。民国三十四年,公辞退方丈,改任学僧善波法师为住待。公手创各寺,一律十方选贤,住持只论次数,不论代数。公之弟子,皆推尊公为「湛山堂上第一代」。

  

  民国二十九年,天津甲戌讲经会,周叔迦、靳云鹏、龚心湛、王绍贤、刘鹤龄、刘子明、赵化民、张伯龄、李唐民居士等。发起复兴古剎大悲院,为天津惟一十方丛林,请公主其事。盖天津虽为北方名镇,历史悠久,而佛寺皆毁于民初废庙兴学风潮。除少数小庵,为应赴僧所居外,概无较大佛寺,弘扬佛法,住持圣教。大悲院之筹备复兴,即基于此。公慨念天津为父母之邦,效天台大师于父母邦建玉泉寺故事,于古稀之年,勉应此请,身膺大悲院复兴之责。民国三十一年春,推荐学僧等慈法师,为大悲院住持。民国三十六年秋,全部工程完成。计建有山门、后殿、配殿、天王殿、大殿。公亲躬督工选料,曾为采购大木,冒风雪严寒,奔走各地,终于满愿。为法为人,具见老当益壮之精神。是年春,长春般若寺传千佛大戒,住持善果法师,请公赴长春主坛。三十七年春,值国共之战,火车不通。公偕随行六人,乘牛车达沈阳,历时十三天,饱经风霜。其间诸多困危,皆赖菩萨加被,化险为夷。四月,自天津返青岛。

  

  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七十五岁,春三月,应香港佛教界之请。偕弟子乐渡、演根、妙智、大光、宝灯等十余人,到香港。讲金刚经于东莲觉苑,江妙吉祥居士译粤语。港地人士,久慕公之高风,多未沾法雨,此次初聆法音,如饫甘露,叹为稀有。一时,居士叶遐庵、林楞真、王学仁、王璧娥诸公。纷纷护法,吴蕴斋、楼望缵、吴性栽等诸公,纷纷皈依。请公驻锡荃湾弘法精舍,创办华南学佛院,培养僧才,以符公之素愿。国内学僧,闻风而至者二十余人。公之老友长春般若寺退居,定西法师,营口楞严寺方丈,乐果长老,亦先后飞锡而至。担任学佛院教授,人才济济,师生融洽,聚于一堂,极一时之盛。公曾亲督果僧登山斫柴。开山种菜,效百丈之遗风。并由学僧实习印刷,为报谛公法乳之恩,曾印谛公一生著述全集,百万余言行世。公八十大寿之年,港地皈依者日众,弟子为报公恩,出版影尘回忆录,全书约三十万言,装订两厚册。为公昔在湛山口述一生事迹,门弟子大光法师笔录,蒋维乔居士曾为参订,并撰叙言。与晋法显大师佛国记,唐玄奘大师别传,明见月律师一梦漫言,可以媲美,同为高僧自述事迹,不朽之作。同年命弟子乐渡法师,于九华新村建天台精舍,成立谛闲大师纪念堂,岑学吕居士题额。又命弟子智梵法师,于青山营极乐寺,地势幽静,最宜修道所居。戊戌年,公八十四岁,成立中华佛教图书馆,于九龙界限街。搜集大正藏经、续藏经。各种单本佛经万余卷,供人阅览,开香港佛教文化事业之创举。公自任馆长,吴蕴斋居士副之。又应弟子之请,于馆中开讲楞严经,王恺居士译粤语。每逢周日开讲之夕,听众拥挤,无插足之地,风雨无阻,寒暑不辍.公教演天台,行宗净土,尤以日诵法华为常课。年来众弟子每以世界不安为隐忧,请公示以祈祷和平之法。公发起念诵法华经。祈祷世界和平,一时港地佛教各团体,纷纷响应,普遍成立法华念诵会。香港佛教联会茂蕊长老,道慈佛社杨日霖居士,张郭常寿居士,率领各会员、社友奉行最力,其他佛教团体亦踊跃参加。每年一次总回向,同人集弘法精舍举行回向仪式,请公拈香开示,每次莅会者数百人。

  

  癸卯年,公八十九岁,是年春全部楞严经讲完,历时约五年,其间曾因公染病,多次辍讲,病愈后复续讲,至此始讲圆满,为公一生讲楞严最后之一次。又应弟子之请,开讲金刚经,梁八太居士译粤语,每周开讲一次,盛况如昔。夏历五月初十日,讲至第十七分。适得全经之半,而公示微疾。回锡弘法精舍静养,胃滞微痰,无甚痛苦。延医诊视,谓公年老垂尽而非病。六月初一日,为公八十九岁寿辰,众弟子集弘法精舍拜寿,公能如常趺坐受礼。后则常作吉祥卧,气息微弱,而神志清醒,能忆述生平,历历如绘。至六月二十二日,众弟子见公有示寂之状,群集公之卧室榻前念佛。至上午十时许,公从吉祥卧力疾而起,作跏趺坐,对众弟子曰「坐起来,我要走了」。于念佛声中,含笑而寂,如入禅定。弟子宝灯、妙智、大光、圣怀、性空、智梵、晓云等法师数十人,皈依弟子男女居士数十人,亲侍后在侧,同声念佛。翌日午刻,奉公遗体入龛,面目如生,盛暑季节,但闻阵阵异香。当公八十大寿,有人奉竹柱杖,公数其节,得九数,曰「我再活九年」。公享年八十九,适符再活九年之数。

  

  公之弟子,于公寂后,建四十九日念佛法会,回向公莲登上品,并定第四十九日举行荼毗。港九佛教各团体,每周分别举行公祭,绵历七周。弟子乐渡法师,适在美洲弘法,于公寂后第四日奔丧回港,料理善后。癸卯年八月十二日,四十九日圆满,于弘法精舍后山,积香木数百斤,举行公之遗体荼毗,港九佛教四众,来会者三千人。幛额联轴花圈,盈堂满地。香港政府华民署,有花圈致敬,开香港佛教徒受政府吊敬之创举。由筏可大和尚、明观老和尚、乐果老法师,分别说法举火。烈焰腾空,光华缤纷,与念佛声交织,响彻云表。香木中为沉檀等香,经火焚烧,香飘数里,嗅者叹未曾有。次日众弟子捡拾灵骨,得舍利五千余粒,大者如枣核,中者如大豆,如豇豆,小者如谷米,如粟米,光辉灿烂,晶荧夺目。更有舍利花无数,作种种形状,不可思议。择地于西贡牛头山,建塔供养。

  

  皈依弟子中有白衣侍者,以诗赞公舍利云:「绚烂夺目灿绮霞,烈焰煅烧色更嘉,尘净一盘珠宛转。果圆千朵玉交加。悲心澈骨启诚信,德泽无边润道芽,戒定慧成来有自,今宵明月失光华。」

  

  公之著述二十余种,计有心经义疏、心经讲义、起信论讲义、天台传佛心印记释要、金刚经讲义、水陆法会法语、读经随笔、佛学撮要、净土传声。楞严经讲义、金刚经亲闻记、金刚经随闻记、金刚经讲记、心经讲记、普贤行愿品随闻记、演讲录初集、影尘回忆录等。

  

《倓虚大师追思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