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倓虚大师追思录▪P5

  ..续本文上一页为祝贺大师九十迎寿征文,故此,今年各方面有不少屏幅寄到弘法精舍。

  

  

图书馆地方小,容人有限,弘法精舍地方宽敞,为了六月初一大师生辰时易于和大家见面,旧历五月廿八日,大师乃由图书馆回荃湾弘法精舍。(往年习惯上也是如此。)待九十迎寿生辰过去后,仍回图书馆。

  

  

在六月初一那天,起初,弟子们向大师作祝贺礼拜时,大师还可以趺坐应酬,后来连坐着也惑吃力了,于是作吉祥卧,躺在床上和大家见面,这是从来未有过的。

  

  

八十九岁生辰过后,算是晋入九十岁边了,大师仍回图书馆,息心调养。这时大师已是瘦骨嶙峋,体力日感不支,饮食日渐减少,每日只饮少许流质的东西。

  

  

八月三日(即夏历六月十四)请法国医院长,名西医吕桂滔医生来诊治,诊治的结果,据说:「大师五脏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有之,即是「老」病,人老了,像一部机器,机件迟钝零散,不好使唤了。尤其心脏衰弱,加以这么大年纪,已不敢再予用针药。」

  

  

后来医生又补充说:「以大师这种病情,年纪大,而又不能进饮食,身体各部缺乏营养,久之如薪尽火灭,像一个房客,旧的房子坏了,要换一个新的了」。

  

  

门弟子们听到医生的话,大家也有了准备,于是将病情报告大师,大师说:「好!图书馆地方小,不方便,马上回荃湾弘法精舍吧,在精舍死了之后。别人来看看,也方便点,不然,死在图书馆,人来了挤不动,怪讨厌的。于是,八月五日(夏历六月十六日)下午回荃湾弘法精舍。

  

  

八月六日至十一日,大师体力日感不支,最初几天,还能坐起一会,吃几匙羹粥,以后连几匙羹粥也不能吃了。有时又涌出许多痰来,到这时不但身体全部缺少了营养,而且多日来内里的积蓄,全部吐出,脏腑内空洞到什么也没有了。

  

  

大师尝说:「人生如做戏,锣鼓一响,挑起帘来出台就唱戏唱完了,锣鼓一响就煞戏,人生活着如是,死亦如是,现在我的戏演过了,锣鼓也响了,该煞戏了。

  

  

「俗语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我不但活到过了七十,而且过了八十到九十岁边缘了,还不该死吗?事实上多活这二十年已竟是赚的了。」

  

  

凡是和大师接近过的人,无论出家在家,都会体会到大师的风度、为人,是严肃中带有洒脱,谨慎中带有轻松。以世俗名词来说,就是富有风趣感,直到临终时依然还是那样。

  

  

大师在病中,祇是感到身体疲惫、气弱、胃纳呆、不思饮食,此外并无其他任何痛苦,唯一所感到烦恼的是大师自己随智,而弟子们却一味随情。

  

  

比如大师在港有不少出家在家的弟子,大师病了,就任其自然等死。但是,弟子们却想他老多住世几年,多接引几个众生,于是便从各方面设法进医药,今天这个弟子介绍中医来吃药,明天那个弟子又介西医来打针,这样药水,那样药水,凡是可以挽救大师病的方决都想到。这样一来,却引起大师许多不愉快,引以为痛苦。大师尝对侍侯的人说:

  

  

「你们大家一番好心,我很多谢,你们饶了我吧,不要再难为我了,如果我不该死,想叫我死也不可能,如果我该死了任何医药也救不了。我的病与阎王小鬼无分,我自己作得主,我已活了八九十年,出家几十年,难道自己还不会死,到了临死的时侯再叫医生来折磨死,那真是拿钱买罪受,何苦由来?」

  

  

有时弟子们勉强劝他老吃药打针时,大师便声色俱厉的呵斥曰:「你们再难为我,我便一头撞到墙上去撞死。你们如果是我的好同参道友,就谈我死的时侯痛痛快快的死,何必再打针受罪,喝那么多苦水。」

  

  

大光是在一九四九跟大师一同来香江的,到了香港之后,除了在华南学佛院亲近大师之外,大师还给了个名义,给同学们代课,同时也附带负责大师有关各方面书札文墨事,对寺务从不过问。一九五七,又以因缘离开华南学佛院,经建南普陀寺观音学校事。

  

  

当大师病况严重的时候,我由南普陀去弘法精舍探视大师病,为了大师一生的历史,也为了佛法的传续问题,我曾经敬请大师关于以后的事?

  

  

我说:「老法师!你老的病情似乎很严重,我们作弟子的都希望你老久住于世,万一不能的话,将来你老走的时候,要怎样走法?有没什么话吩咐,对以后的事,有没什么安排?」

  

  

「呵」!大师说:「人死还要个什么样?生不说是生吗?死不说是死吗?你还要个什么样?难道没有个样鱿不许死?岂有此理。」停了一会大师又接看说:

  

  

「你看!外面山光水色,你现在又眼光光看着我,此情此景,如果我马上一口气不来,即刻死去,这大好现量境,不就是个「样」吗?另外再到那里去找样?

  

  

「一般来说:在临死之前,写一个遗嘱,作一首偈,如果不这样呢,是不是就不许死啦!」

  

  

这样大师作吉祥卧,右手曲肱而枕,左手在谈话时,还不断做手势,等大师休息了片刻,我又接着问:

  

  

「你老一生有两种业;一是慧业,二是事业,慧业方面,你老自己所写的东西,都已出版了,一生经历,有一部影尘回忆录,也流传下去了。但事业方面,譬如你老一生建设了许多地方,临走有没话吩咐?有没什么安排?」

  

  

「唉!」大师叹一口气:「国内的,因现在时局造成这样,许多地方都没消息,不要说了。在香港的几处地方,都在你心目之中。这些地方,并不是我有这么多力量来建设,有之,都是十方施主的力量。不过,佛菩萨利用我这个色壳子,建设起这些地方来,宏扬佛法,利益众生。因我年纪大,六根不好使唤了,不能去奔走,于是找几位帮忙的,在你们同学之中,三三五五的,找他们去办理,由我来担任个虚名。办不通的,有我来想办法。

  

  

「俗语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替我来往办此事,当然有相应也要先轮到他们,这是一定的道理,现在我办事是这样,将来你们办事也是这样。」

  

  

说到这里,大师闭上了眼睛,沉思了一会又说:

  

  

「世闻事,吃亏的未必不是占便宜,占便宜的也未必不是吃亏。」

  

  

「表面上看来,常在我跟前的,常到我这里来的,似乎比较近些,不在我跟前,不常来的,似乎疏远些,其实一样!」说到这里,大师又举其左手说:

  

  

「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十个指头,咬咬那个,那个都痛!」

  

  

「我在未出家前,即研究佛法,劝人为善。出家后几十年,抱定宗旨,仍是弘扬佛法,福国利民。现在我有病,你们大家惦念着来看看我,其实,不必来看我,我一生的宗旨是弘扬佛法,你们在外边弘扬佛法,就等于来看过我了。如果不能弘扬佛法,来看看我又如何?我们都是佛弟子,蒙佛的恩,如果你们能抱定宗旨,弘扬佛法,既可以报师恩,又可以报佛恩。现在我有病,大家来看看我,这是人情,至紧要还是弘扬佛法。」

  

  

「几年来,佛菩萨利用这个色壳子,也建立起几处地方,我的宗旨正建起这些地方来宏扬佛法,至于这些地方将来是谁的不是谁的,谁管理不谁管理,那是后人的事,现在我已快死的人,管不了这么许多了。」

  

  

「出家人受十方施主供养,要知恩报恩。十方善信,供养出家人,是为他能修行,弘法利生,出家人能好好修行,弘法利生,就对佛恩、师恩、父母恩、施主恩,都报答了。我老了,就要死了,今后希望你们大家能替佛教装装门庭,撑撑架子(引用谛老的话)自己要站住脚根,把握住自己,不…

《倓虚大师追思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