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影响道教并非不能成立。
[37] 参见拙著《心性与佛性》第3章第1节,《法藏文库》第12册,台湾佛光出版公司,2001年3月版。
[38] 王玄览《玄珠录》卷上,《道藏》第23册,第621页。
[39] 《海空经》卷1,《道藏》第1册,第611页。
[40] 《海空经》卷1,《道藏》第1册第610页。
[41] 唐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丁,《大正藏》第52卷,第388页上。
[42] 唐吴筠《玄纲论·率性凝情章》,《道藏》第23册,第680页。
[43]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12,《道藏》第13册,第459页。此处沿用习惯性说法而将以唐玄宗名义发布的《老子》注疏姑且以唐玄宗之名论之。
[44]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14,《道藏》第13册,第480页。
[45] 严灵峰《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卷1。
[46] 唐吴筠《玄纲论·委心任运章》,《道藏》第23册,第675页。
[47] 唐吴筠《玄纲论·委心任运章》,《道藏》第23册,第676页。
[48] 敦煌P3782号《本际经》卷9“秘密藏品”,《敦煌宝藏》第127册,第283页。
[49] 敦煌P3782号《本际经》卷9“秘密藏品”,《敦煌宝藏》第127册,第283页。
[50]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3,《道藏》第11册,第734页。
[51]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卷5,《道藏》第11册,第777页。
[52] 隋吉藏《大乘玄论》卷3,《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1册,第364页。
[53] 唐潘师正《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道藏》第24册,第785-786页。
[54] 胡孚琛《神性论:道教观点》,见何光沪、许志伟主编《对话:儒释道与基督教》第25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7月版。
[55] 唐孟安排《道教义疏·法身义》,《道藏》第24册,第806页。
[56] 唐孟安排《道教义疏·法身义》,《道藏》第24册,第806页。
[57] 唐孟安排《道教义疏·法身义》,《道藏》第24册第806页。
[58] 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第223页。
[59] 内丹学的形成当然也与儒学有关联。此因与本文无直接关系,姑且略之。
[60] 宋张伯端《青华秘文》,《道藏》第4册,第363页。
[61] 宋张伯端《青华秘文》,《道藏》第4册,第364页。
[62] 宋张伯端《青华秘文》,《道藏》第4册,第364页。
[63] 《海琼白真人语录》卷4,《道藏》第33册,第135页下。
[64] 白玉蟾《道法九要·持戒》,《道法会元》卷1,《道藏》第28册,第678页中。
[65] 白玉蟾《谢张紫阳书》,《修真十书·杂著指玄篇卷之6》,《道藏》第4册,第625页中。
[66] 王滋《重阳教化集后序》,《道藏》第25册,第789页。
[67]《重阳全真集》卷2“金丹”,《道藏》第25册,第701页。
[68]《真仙直指语录·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32册,第433页下。
[69]《真仙直指语录·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32册,第434页中。
[70]《真仙直指语录·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32册,第434页上。
[71]《真仙直指语录·丹阳真人语录》,《道藏》第32册,第433页下。
[72]《群仙要语纂集》卷下,《道藏》第32册,第458页中。
[73] 马钰《丹阳真人直言》,《道藏》第32册,第155页中。
[74]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1,《道藏》第33册,第157页中。
[75]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2,《道藏》第33册,第166页上。
[76] 参见《北游录》所载丘处机以麻鞋炼心的记述。
[77] 《修真十书卷之五十三·盘山语录》,《道藏》第4册,第822页中。
[78] 《修真十书卷之五十三·盘山语录》,《道藏》第4册,第835页中。
[79] 张广保《金元全真道内丹心性学》,第136页。
《心性本体与道性道体:中国佛教心性论对道教心性论的影响》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