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帝京景物略》。
[27] 唐张彧撰《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全唐文》卷516。
[28] 唐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卷4,《大藏经》第47卷,第50页中。
[29]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12,《大正藏》第49卷,第105页下。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所加。
[30] 唐李百药《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全唐文》卷143。
[31] 唐唐临《冥报记》卷上,《大正藏》第51册,第788页中。
[32] 敦煌《三阶佛法》卷3,第4页,见《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270页,华宇出版社版。
[33] 敦煌《对根起行法》第4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329页。
[34] (日)矢吹庆辉《三阶教之研究》,第475页。
[35] 敦煌《对根起行法》第17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343页。
[36] 如《三阶佛法密记》卷上曰:“四者谓邪四依:一依人不依法;二依语不依义;三依识不依智;四依不了义经不依了义经。”见《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303页。
[37] 唐怀感《释净土群疑论》卷3,《大正藏》第47卷,第48页上。
[38] 敦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第36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324页。
[39] 此据蓝吉富先生的概括,见其主编的《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211页附录。
[40] 敦煌残本《三阶佛法》卷3,第9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274页。
[41] 敦煌《对根起行法》第25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351页。
[42] 李贞为唐太宗之子,封越王。武后称制,越王起兵反之,兵败自杀。时为垂拱四年(688年)。故此碑当撰于惠恭立碑之前。文见《唐文拾遗》卷12。
[43] 敦煌残本《普法四佛》第5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423页。
[44] 敦煌《对根起行法》第31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357页。
[45] 敦煌残本《普法四佛》第1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419页。
[46] 敦煌残本《普法四佛》第1-2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419-420页。
[47] 敦煌残本《三阶佛法》卷3,第3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269页。
[48] 《信行□集真如实观起序》卷1,第5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410页。
[49] 此处引文均见《信行□集真如实观起序》卷1,第5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410页。
[50] 敦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第14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302页。
[51] 敦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第17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305页。
[52] 敦煌残本《普法四佛》第2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420页。
[53] 此处引文均见敦煌《对根起行法》第29页,《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355页。
[54]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8,《大正藏》第50卷,第575页上。
[55]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8,《大正藏》第50卷,第575页上-中。
[56] 敦煌《三阶佛法密记》卷上,第11-12页,《大正藏补编》第26册,第297-298页。
[57] 唐怀信《释门自镜录》卷上,《大正藏》第51卷,第806页中。
[58] 《全唐文》卷9。
[59] 唐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15,《大正藏》第55卷,第475页上。
[60] 唐田休光《法藏禅师塔铭并序》,《全唐文》卷328。
[61] 参见《文献考通》卷64“职官类”。
[62] 唐田休光《法藏禅师塔铭并序》,《全唐文》卷328。
[63] 参见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第198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64] 唐道宣《续高僧传》卷19,《大正藏》第50卷,第584页上。
[65] 日本龙谷大学藏《贞元录》卷13,《大藏经补编》第26册,第445-448页。
《唐初三阶教大德惠恭行历及其佛学思想》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