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P16

  ..续本文上一页

  

《华严经》卷七十二  入法界品之十三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的第三十九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三十八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遵从「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的作用。

  此法门的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是「安乐众生行」、「利益众生行」。应善财童子所问,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讲解此法门所具的境界,进入这一解脱法门就能够获得「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应善财童子的请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善财童子讲解证得这一法门的机缘。

  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中,有一处名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的佛出现。此世界海中又有名为「普庄严幢」的世界种,此世界种中又有名为「一切宝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处名为「一切宝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处名为「坚固妙宝庄严云灯」的王都。当人寿万岁之时,此王都中出现了一位名为「一切法音圆满盖」的国王,其国王无有怨敌。在「一切宝色普光明」世界劫欲尽之时,进入五浊恶世。众生悲苦,无所依靠,向国王求救。「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应众生的所请,下令竭尽所有布施众生。在「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的命令下,在阎浮提内的大小城市、村落到处都设置了布施之所。其中,「坚固妙宝庄严云灯城」东面「摩尼山光明」门之外的布施大会由此位国王亲自坐镇。这位「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面对前来求取布施的众生产生十种「心」,也同时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喜悦,并且以种种心与喜悦给予众生种种布施。

  当时,在城东布施大会中的「宝光明」长者女礼拜「一切法音圆满盖」王。「宝光明」长者女以偈颂的形式赞颂「一切法音圆满盖」王的功德,并且在偈颂中叙述了此位国王的本生故事。「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称赞「宝光明」童女能够深信他人功德,并且以宝衣摄持宝光明童女及其眷属。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告诉善财童子,当时的「一切法音圆满盖」大王就是现今的毗卢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净饭王,莲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宝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又向善财童子推荐此道场中的「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善财童子告别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夜神,继续前行求法。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七地「远行地」的方法。「远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远地」、「玄妙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功用,因此名为「远行地」。

  

善财童子第三十八参:开敷一切树华夜神会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修行增进。

  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围绕。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得一切智。唯愿垂慈,为我宣说!」

  夜神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没,莲华覆合,诸人众等罢游观时,见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处种种众生,咸悉发心欲还所住;我皆密护,令得正道,达其处所,宿夜安乐。

  「善男子!若有众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我为示现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离诸恶。复为称叹种种善根,使其修习:为悭吝①者,赞叹布施;为破戒②者,称扬净戒;有瞋恚者,教住大慈;怀恼害③者,令行忍辱;若懈怠者,令起精进;若散乱者,令修禅定;住恶慧者,令学般若;乐小乘者,令住大乘;乐着三界诸趣中者,令住菩萨愿波罗蜜;若有众生,福智微劣,为诸结业④之所逼迫多留碍者,令住菩萨力波罗蜜;若有众生,其心暗昧,无有智慧,令住菩萨智波罗蜜。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⑤。」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三十八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三十九会。善财童子遵从「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的嘱咐,前去拜访「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向善财童子讲解「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的作用。其作用分为两方面,一是「安乐众生行」,二是「利益众生行」。

  【注释】①悭啬:不舍得把自己的物品与思想、观念施给人家,分为「财悭」与「法悭」两种。吝惜财物,没有怜悯心,见贫穷困苦而不能惠施,称为「财悭」;悭惜佛法,心怀妒嫉,唯恐他人优胜于己,不肯教导于人,称为「法悭」。

  ②破戒:又作「犯戒」,与「持戒」相对,即毁破所受持之戒律。在佛教中,针对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罚也不相同。

  ③恼害:恼恨;愤怒怨恨。

  ④结业:指由烦恼而生的思想与行为。「结」为「烦恼」之异名,由烦恼生种种之恶业,故曰「结业」。

  ⑤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据澄观的解释,此法门名称的得名与前述所证有关,也与后面将证之地有关。澄观说:「一,望前称已,益物悲智之心,故生『大喜』。二者,望后照佛,摄生广大悲智,故生『大喜』。」(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四六中)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进入在救护一切城增长威力夜神处所获得的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法门,修行日益增进。

  善财童子到达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的住所,看见其坐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的由妙宝所制成的师子座上,百万夜神在其周围围绕。这时,善财童子顶礼夜神的双足,在其前合掌而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获得一切智。希望您能够垂慈于我,为我回答这些问题!」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回答说:「善男子!我在此娑婆世界,当太阳落下去,莲花之叶覆合,诸人众等旅游观光之后,我看见这里的一切山、水、城市、田野如此等等的种种众生,都生起想回归自己住所的愿望。这时,我都偷偷地护送他们,使其找到正确的道路,到达自己的住所,夜中住宿在安全快乐的地方。

  「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年届中年却喜好女色,憍慢放逸,沈浸在感官的享受之中。我就为其示现老、病、死之相,使其产生恐怖,舍弃远离诸恶。又为其称叹种种善根,使其修习:我为悭吝的众生,赞叹布施;为破戒的众生,称扬净戒;为瞋恚的众生,教诲他们住于大慈;对于怀有怨恨之心的众生,使其实行忍辱;如果有懈怠的众生,我使其发起精进之心;如果有心思散乱的众生,使其修习禅定;我为住于恶劣智慧的众生,使其学习般若;我对于那些以小乘为乐的众生,使其住于大乘;我对于那些乐于执着三界诸趣的众生,使其住于菩萨愿波罗蜜;如果有福智微劣并且被诸结业之所逼迫而多有障碍的众生,我使其住于菩萨力波罗蜜;如果有心里暗昧并且没有智慧的众生,我使其住于菩萨智波罗蜜。

  「善男子!我已经成就了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脱,能知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云何普摄?善男子!一切众生所受诸乐,皆是如来威德力故,顺如来教故,行如来语故,学如来行故,得如来所护力故,修如来所印道故,种如来所行善故,依如来所说法故,如来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来性净业力之所摄故。云何知然?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忆念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往昔所修菩萨行海,悉皆明见。

  「善男子!世尊往昔为菩萨时,见一切众生,着我、我所,住无明暗室,入诸见稠林,为贪爱所缚、忿怒所坏、愚痴所乱、悭嫉所缠,生死轮回,贫穷困苦,不得值遇诸佛菩萨。见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众生。所谓:起愿得一切妙宝资具摄众生心;愿一切众生,皆悉具足资生之物无所乏心,于一切众事离执着心,于一切境界无贪染心,于一切所有无悭吝心,于一切果报无希望心,于一切荣好无羡慕心,于一切因缘无迷惑心;起观察真实法性心;起救护一切众生心;起深入一切法漩澓心;起于一切众生住平等大慈心;起于一切众生行方便大悲心;起为大法盖普覆众生心;起以大智金刚杵①破一切众生烦恼障山心;起令一切众生增长喜乐心;起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乐心;起随众生所欲雨一切财宝心;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众生心;起令一切众生满足圣财②心;起愿一切众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章旨】应善财童子所问,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讲解此法门所具的境界。进入这一解脱法门就能够获得「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又以自己在毗卢遮那佛所的所作所为来说明这一法门的功能。

  【注释】①大智金刚杵:如金刚杵般坚固锐利的智慧。金刚杵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冠以金刚之名。

  ②圣财:即「七圣财」、「七财」、「七德财」、「七法财」,是指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者。

  【语译】善财又问:「大圣!这一解脱法门的境界如何?」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说:「善男子!进入这一解脱境界,就能够知晓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慧。如何普摄众生呢?善男子!一切众生所受的各种快乐,都是因为如来威德力的缘故,都是遵从如来的教诲的缘故,都是实践如来的话语的缘故,都是学习如来的行…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