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P16

  ..續本文上一頁

  

《華嚴經》卷七十二  入法界品之十叁

  

【題解】

  本卷爲《入法界品》「末會」中的第叁十九會,即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中的叁十八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會」的內容。

  善財童子遵從「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作用。

  此法門的作用分爲兩方面,一是「安樂衆生行」、「利益衆生行」。應善財童子所問,開敷一切樹華夜神開始爲善財童子講解此法門所具的境界,進入這一解脫法門就能夠獲得「如來普攝衆生巧方便智」。應善財童子的請求,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證得這一法門的機緣。

  在往古世過世界轉微塵數劫之中,有一處名爲「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爲「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靜威德王」的佛出現。此世界海中又有名爲「普莊嚴幢」的世界種,此世界種中又有名爲「一切寶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處名爲「一切寶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閻浮提中,有一處名爲「堅固妙寶莊嚴雲燈」的王都。當人壽萬歲之時,此王都中出現了一位名爲「一切法音圓滿蓋」的國王,其國王無有怨敵。在「一切寶色普光明」世界劫欲盡之時,進入五濁惡世。衆生悲苦,無所依靠,向國王求救。「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應衆生的所請,下令竭盡所有布施衆生。在「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的命令下,在閻浮提內的大小城市、村落到處都設置了布施之所。其中,「堅固妙寶莊嚴雲燈城」東面「摩尼山光明」門之外的布施大會由此位國王親自坐鎮。這位「一切法音圓滿蓋」國王面對前來求取布施的衆生産生十種「心」,也同時産生了無與倫比的喜悅,並且以種種心與喜悅給予衆生種種布施。

  當時,在城東布施大會中的「寶光明」長者女禮拜「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寶光明」長者女以偈頌的形式贊頌「一切法音圓滿蓋」王的功德,並且在偈頌中敘述了此位國王的本生故事。「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稱贊「寶光明」童女能夠深信他人功德,並且以寶衣攝持寶光明童女及其眷屬。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告訴善財童子,當時的「一切法音圓滿蓋」大王就是現今的毗盧遮那佛,而「光明王」就是淨飯王,蓮花光夫人就是摩耶夫人,寶光明童女就是自己的前身。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又向善財童子推薦此道場中的「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夜神,囑咐善財童子前去拜訪請教。善財童子告別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夜神,繼續前行求法。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給善財童子宣講的「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法門,是進入「十地」之第七地「遠行地」的方法。「遠行地」,又作「深行地」、「深入地」、「深遠地」、「玄妙地」,菩薩至此位,修行進入無相行,遠離世間及二乘的有相功用,因此名爲「遠行地」。

  

善財童子第叁十八參: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會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門,修行增進。

  往詣開敷一切樹華夜神所,見其身在衆寶香樹樓閣之內妙寶所成師子座上,百萬夜神所共圍繞。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雲何得一切智。唯願垂慈,爲我宣說!」

  夜神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沒,蓮華覆合,諸人衆等罷遊觀時,見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處種種衆生,鹹悉發心欲還所住;我皆密護,令得正道,達其處所,宿夜安樂。

  「善男子!若有衆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我爲示現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離諸惡。複爲稱歎種種善根,使其修習:爲悭吝①者,贊歎布施;爲破戒②者,稱揚淨戒;有瞋恚者,教住大慈;懷惱害③者,令行忍辱;若懈怠者,令起精進;若散亂者,令修禅定;住惡慧者,令學般若;樂小乘者,令住大乘;樂著叁界諸趣中者,令住菩薩願波羅蜜;若有衆生,福智微劣,爲諸結業④之所逼迫多留礙者,令住菩薩力波羅蜜;若有衆生,其心暗昧,無有智慧,令住菩薩智波羅蜜。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⑤。」

  【章旨】這是善財童子五十叁參的第叁十八次參訪,也是《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五十五會中的第叁十九會。善財童子遵從「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的囑咐,前去拜訪「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其請教修行菩薩行的方法、途徑。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向善財童子講解「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的作用。其作用分爲兩方面,一是「安樂衆生行」,二是「利益衆生行」。

  【注釋】①悭啬:不舍得把自己的物品與思想、觀念施給人家,分爲「財悭」與「法悭」兩種。吝惜財物,沒有憐憫心,見貧窮困苦而不能惠施,稱爲「財悭」;悭惜佛法,心懷妒嫉,唯恐他人優勝于己,不肯教導于人,稱爲「法悭」。

  ②破戒:又作「犯戒」,與「持戒」相對,即毀破所受持之戒律。在佛教中,針對所犯之戒法不同,治罰也不相同。

  ③惱害:惱恨;憤怒怨恨。

  ④結業:指由煩惱而生的思想與行爲。「結」爲「煩惱」之異名,由煩惱生種種之惡業,故曰「結業」。

  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據澄觀的解釋,此法門名稱的得名與前述所證有關,也與後面將證之地有關。澄觀說:「一,望前稱已,益物悲智之心,故生『大喜』。二者,望後照佛,攝生廣大悲智,故生『大喜』。」(澄觀《華嚴經疏》卷五十八,《大正藏》卷叁十五,頁九四六中)

  【語譯】這時,善財童子進入在救護一切城增長威力夜神處所獲得的菩薩甚深自在妙音解脫法門,修行日益增進。

  善財童子到達開敷一切樹華夜神的住所,看見其坐在衆寶香樹樓閣之內的由妙寶所製成的師子座上,百萬夜神在其周圍圍繞。這時,善財童子頂禮夜神的雙足,在其前合掌而這樣說道:「聖者!我早先已經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但卻不知曉菩薩如何學菩薩行,如何獲得一切智。希望您能夠垂慈于我,爲我回答這些問題!」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回答說:「善男子!我在此娑婆世界,當太陽落下去,蓮花之葉覆合,諸人衆等旅遊觀光之後,我看見這裏的一切山、水、城市、田野如此等等的種種衆生,都生起想回歸自己住所的願望。這時,我都偷偷地護送他們,使其找到正確的道路,到達自己的住所,夜中住宿在安全快樂的地方。

  「善男子!如果有衆生,年屆中年卻喜好女色,憍慢放逸,沈浸在感官的享受之中。我就爲其示現老、病、死之相,使其産生恐怖,舍棄遠離諸惡。又爲其稱歎種種善根,使其修習:我爲悭吝的衆生,贊歎布施;爲破戒的衆生,稱揚淨戒;爲瞋恚的衆生,教誨他們住于大慈;對于懷有怨恨之心的衆生,使其實行忍辱;如果有懈怠的衆生,我使其發起精進之心;如果有心思散亂的衆生,使其修習禅定;我爲住于惡劣智慧的衆生,使其學習般若;我對于那些以小乘爲樂的衆生,使其住于大乘;我對于那些樂于執著叁界諸趣的衆生,使其住于菩薩願波羅蜜;如果有福智微劣並且被諸結業之所逼迫而多有障礙的衆生,我使其住于菩薩力波羅蜜;如果有心裏暗昧並且沒有智慧的衆生,我使其住于菩薩智波羅蜜。

  「善男子!我已經成就了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

  善財言:「大聖!此解脫門境界雲何?」

  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脫,能知如來普攝衆生巧方便智。雲何普攝?善男子!一切衆生所受諸樂,皆是如來威德力故,順如來教故,行如來語故,學如來行故,得如來所護力故,修如來所印道故,種如來所行善故,依如來所說法故,如來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來性淨業力之所攝故。雲何知然?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憶念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往昔所修菩薩行海,悉皆明見。

  「善男子!世尊往昔爲菩薩時,見一切衆生,著我、我所,住無明暗室,入諸見稠林,爲貪愛所縛、忿怒所壞、愚癡所亂、悭嫉所纏,生死輪回,貧窮困苦,不得值遇諸佛菩薩。見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衆生。所謂:起願得一切妙寶資具攝衆生心;願一切衆生,皆悉具足資生之物無所乏心,于一切衆事離執著心,于一切境界無貪染心,于一切所有無悭吝心,于一切果報無希望心,于一切榮好無羨慕心,于一切因緣無迷惑心;起觀察真實法性心;起救護一切衆生心;起深入一切法漩澓心;起于一切衆生住平等大慈心;起于一切衆生行方便大悲心;起爲大法蓋普覆衆生心;起以大智金剛杵①破一切衆生煩惱障山心;起令一切衆生增長喜樂心;起願一切衆生究竟安樂心;起隨衆生所欲雨一切財寶心;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衆生心;起令一切衆生滿足聖財②心;起願一切衆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

  【章旨】應善財童子所問,開敷一切樹華夜神開始爲善財童子講解此法門所具的境界。進入這一解脫法門就能夠獲得「如來普攝衆生巧方便智」,開敷一切樹華夜神又以自己在毗盧遮那佛所的所作所爲來說明這一法門的功能。

  【注釋】①大智金剛杵:如金剛杵般堅固銳利的智慧。金剛杵爲古代印度之武器,由于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故冠以金剛之名。

  ②聖財:即「七聖財」、「七財」、「七德財」、「七法財」,是指成就佛道之七種聖法,即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者。

  【語譯】善財又問:「大聖!這一解脫法門的境界如何?」

  開敷一切樹華夜神說:「善男子!進入這一解脫境界,就能夠知曉如來普攝衆生巧方便智慧。如何普攝衆生呢?善男子!一切衆生所受的各種快樂,都是因爲如來威德力的緣故,都是遵從如來的教誨的緣故,都是實踐如來的話語的緣故,都是學習如來的行…

《新譯華嚴經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