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成道,所以称之为「道树」。
【语译】善财童子又问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说:「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经多久了呢?」
开敷一切树华夜神说:「善男子!此处难于相信、难于知晓、难于理解、难于进入、难于宣说,一切世间的众生以及声闻、缘觉都不能知晓。除非得到诸佛神力的保护,善友的摄持,积集殊胜的功德,欲乐清净,无有下劣心,无有杂染心,无有谄曲心,得到完全照耀智慧的光明之心,发完全饶益诸众生之心、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毁坏之心,生起必然成就一切智之心,不对一切生死产生喜乐之心,能够求取一切诸佛美妙之乐,能够灭除一切众生苦恼,能够修习一切佛功德之海,能够观一切诸法之实性,能够具备一切清净信解,能够超越一切生死瀑流,能够进入一切如来智之海,能够决定向往无上法之城,能够勇猛进入如来的境界,能够迅速到达诸佛的地位,能够随即成就一切智之力,能够在十力方面获得究竟;如此之人,对于这一法门能够忆持、能够进入、能够了悟。为了什么缘故呢?这是如来智慧的境界,一切菩萨尚且不能知晓,况且其余众生呢!然而我现在能够凭借佛的威力,并且我也想使可以化度的众生之心得到调理顺畅并且使其迅速地得以清净,想使修习善根的众生之心得以自在,因此,针对你的询问,现在我为你宣说。」
这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想重新阐明这一方面之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说:「佛子,你所问的甚深境界只有佛纔具有,以难于想象的剎尘劫也无法完全说清楚。这并非贪恚痴以及吝啬、傲慢、烦恼等所覆盖的众生所能够知晓的微妙的佛法。这是并非执着于吝啬、嫉妒的众生,以及被谄媚、欺诳等浊意、烦恼业所覆盖的众生,所能够知晓的佛的境界。这也是并非执着于蕴、界、处以及执着于有身,持颠倒之想之人,所能够知晓的佛的觉悟。佛的境界寂静,性净而远离分别,并不执着诸种存在,而能够知晓真实的法性。这是生于诸佛家并且被佛所守护,且持佛之法藏的众生所拥有的智眼之境界。亲近善知识,热爱并且以善法、清净法为乐,勤求诸佛之力,听闻此法都会产生欢喜。清净的心无有分别,犹如大虚空,以智慧之灯破除诸黑暗,这就是佛之境界。以大慈悲的意愿,完全覆盖诸世间,一切都是平等的,这就是佛之境界。欢喜心没有任何执着,一切都能够舍弃,以平等之心而布施众生,这就是佛之境界。心净而远离诸恶,究竟没有任何应该悔过的恶行,遵顺实践诸佛的教诲,这就是佛之境界。了知法的自性,以及诸业的种子,其心没有不动而不混乱,这就是佛之境界。勇猛而勤于精进,安住心永不退转,勤修一切智,这就是佛之境界。其心寂静住于三昧,究竟清凉,身心没有焦热苦恼,已经修习一切智海之因,这是证悟者的解脱境界。善于知晓一切真实的相状,深入无边法界之门,普度群生无有剩余,这是智慧之灯者的解脱境界。了达众生的真实性,不执着于一切诸有之海,世界万有就如同影子一样完全显现在众生的心水之中,这是正道者的解脱境界。跟从一切三世佛,从佛之方便愿种出生,尽诸劫剎勤修行,这是修习普贤行者的解脱境界。完全进入一切法界之门,都看见十方诸国土之海,也看见其中劫的生成与毁坏,而心毕竟没有分别。在法界所有的微尘中,都可以看见如来所坐过的菩提树,成就菩提而度所有的众生,这是无碍眼的解脱境界。你在无量大劫之海中,亲近供养善知识,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求取正法,听闻的所有佛法都得到忆念无任何遗忘。毗卢遮那佛的广大境界,是无量无边而不可思议的,我承蒙佛力的加持为你宣说,使你的深心转变为清净之心。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现,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萨行时,净彼世界海。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尘数世界种;一一世界种,有世界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来出兴于世;一一如来,说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一一修多罗,授佛剎微尘数诸菩萨记,现种种神力,说种种法门,度无量众生。
「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普庄严幢』。此世界种中,有世界,名『一切宝色普光明』,以现一切化佛影摩尼王为体,形如天城;以现一切如来道场影像摩尼王为其下际,住一切宝华海上,净秽相杂。此世界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处其中,名『一切宝山幢』。其四天下,一一纵广十万由旬,一一各有一万大城。其阎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坚固妙宝庄严云灯』,一万大城周匝围绕。阎浮提人寿万岁时,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圆满盖』,有五百大臣、六万采女、七百王子;其诸王子皆端正勇健,有大威力。尔时,彼王威德普被阎浮提内,无有怨敌。
【章旨】开敷一切树华夜神开始为善财童子讲解自己获得这一法门的机缘。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中,有一处名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的佛出现。此世界海中又有名为「普庄严幢」的世界种,此世界种中又有名为「一切宝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处名为「一切宝山幢」的四天下。此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处名为「坚固妙宝庄严云灯」的王都。当人寿万岁之时,此王都中出现了一位名为「一切法音圆满盖」的国王,其国王无有怨敌。
【语译】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在往古世过世界转微尘数劫之中,有一处名为『普光明真金摩尼山』的世界海,此世界海中有一位名为『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的佛出现。善男子!在这位佛往昔修习菩萨行之时,使这一世界海得到清净。在这处世界海之中,有世界微尘数的世界种;一一世界种之中又有世界微尘数的世界;一一世界中,都有如来出兴于世;一一如来,在宣说着世界海微尘数的修多罗;一一修多罗,给佛土微尘数的菩萨授记,显现出种种神力,宣说种种法门,救度无量众生。
「善男子!在这一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一名为『普庄严幢』的世界种。在这一世界种之中,有一处名为『一切宝色普光明』的世界。此世界以能够显现一切化佛的影摩尼王宝为其主体,其形状如同天城;以能够显现一切如来道场影像的摩尼王宝为其下际,住于一切宝华海上,清净与污秽相混杂。在此世界之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有一处名为『一切宝山幢』的四天下在其最中心。这一四天下,每一处纵、广十万由旬,每一处各有一万大城。在其阎浮提之中,有一处名为『坚固妙宝庄严云灯』的王都,有一万大城在其周围围绕。当此阎浮提人寿万岁时,其中出现了一位名为『一切法音圆满盖』的国王,国王有五百大臣、六万采女、七百王子;其每一位王子都长相端正勇健,有大威力。当时,这位国王的威德完全择披阎浮提之内,他也没有怨敌。
「时,彼世界劫欲尽时,有五浊起。一切人众,寿命短促,资财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乐,不修十善,专作恶业,更相忿诤,互相毁辱,离他眷属,妒他荣好,任情起见,非法贪求。以是因缘,风雨不时,苗稼不登,园林、草树一切枯槁,人民匮乏,多诸疫病,驰走四方,靡所依怙,咸来共绕王都大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四面周匝高声大呼;或举其手,或合其掌,或以头扣地,或以手捶胸,或屈膝长号,或踊身大叫;头发蓬乱,衣裳弊恶,皮肤皴裂,面目无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贫穷孤露,饥渴寒冻,疾病衰羸,众苦所逼,命将不久,无依无救,无所控告。我等今者来归大王,我观大王仁慈智慧,于大王所生得安乐想、得所爱想、得活命想、得摄受想、得宝藏想、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见宝洲想、获财利想、升天宫想。』
「尔时,大王闻此语已,得百万阿僧祇大悲门,一心思惟,发十种大悲语。其十者何?所谓:『哀哉众生!堕于无底生死大坑;我当云何而速勉济,令其得住一切智地?哀哉众生!为诸烦恼之所逼迫;我当云何而作救护,令其安住一切善业?哀哉众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当云何为作归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隐?哀哉众生!常为世间众怖所逼;我当云何而为佑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哀哉众生!无有智眼,常为身见疑惑所覆;我当云何为作方便,令其得决疑见①翳膜?哀哉众生!常为痴暗之所迷惑;我当云何为作明炬,令其照见一切智城?哀哉众生!常为悭嫉谄诳所浊;我当云何而为开晓,令其证得清净法身?哀哉众生!长时漂没生死大海;我当云何而普运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哀哉众生!诸根刚强,难可调伏;我当云何而为调御,令其具足诸佛神力?哀哉众生!犹如盲瞽,不见道路;我当云何而为引导,令其得入一切智门?』作是语已,击鼓宣令:『我今普施一切众生,随有所须悉令充足。』
【章旨】在「一切宝色普光明」世界劫欲尽之时,进入五浊恶世。众生悲苦,无所依靠,向国王求救。「一切法音圆满盖」国王应众生的所请,下令竭尽所有布施众生。
【注释】①疑见:十种邪见之一,对于佛教的真理,心存犹豫而无决定的见解。
【语译】开敷一切树华夜神继续给善财童子讲解自己发菩提心的机缘:「这时,那『一切宝色普光明』世界劫欲尽之时,命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劫浊等五浊生起。一切人众,寿命都很短促,缺少资财,形色鄙陋,多苦少乐,不修十善,专门作恶业,互相忿诤,互相毁辱,离间他人的眷属,嫉妒别人的容貌与荣誉,任情而生起执见,非法贪求。以此因缘,风雨失时而至,苗稼不能丰收,园林、草树等一切都枯槁,人口稀少,多诸疫病,人们奔走四方,无所依靠,都前来围绕在王都大城周围,聚集了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人,在王都的四面周围高声大呼;有的举起手,有的合其掌,有的以头扣地,有的以手捶胸…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