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尔时,善财闻弹指声,从三昧起。
弥勒告言:「善男子!汝住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受诸菩萨三昧喜乐,能见菩萨神力所持、助道所流、愿智所现种种上妙庄严宫殿;见菩萨行,闻菩萨法,知菩萨德,了如来愿。」
善财白言:「唯然!圣者!是善知识加被忆念威神之力。圣者!此解脱门,其名何等?」
弥勒告言:「善男子!此解脱门,名『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①。善男子!此解脱门中,有不可说不可说解脱门,一生菩萨之所能得。」
【章旨】弥勒菩萨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以弹指作声,将善财童子从三昧定中唤出。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你因为菩萨之法力加持的缘故,纔见到如此的境界。善财童子请问此法门之名,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这一法门名为「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
【注释】①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三世一切境界』者,即此所入所见之境。『不忘念智』者,即能入能现之智。良以三世,一如故,念劫圆融;随一世中现三际之境,智入三世了法空寂与如冥契故,一念之中无所不见。『庄严藏』者有二义:一以法性严故,一庄严中包含出生无尽严具,如一阁中见多阁等;二以无碍智契圆融境,严如来藏则本具诸法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九上)
【语译】这时,弥勒菩萨随即摄神力而进入楼阁之中,弹指作声,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起!法性是如此,这是菩萨知晓诸法之智慧因缘聚集起来所显现的相状。如此自性,如同幻、如同梦、如同影、如镜中像,全部不能成就。这时,善财童子听到弹指之声,随即从三昧定中出来。
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住于菩萨不可思议的自在解脱法门,享受了诸菩萨的三昧喜乐,能够见到菩萨神力所执持、助道所流出、愿智所显现的种种上等美妙的庄严宫殿;看见菩萨行,听闻菩萨法,知晓菩萨德,了悟如来愿。」
善财童子回答说:「确实如此!圣者!这是善知识加被忆念威神之力的结果。圣者!这一解脱门,其名是什么呢?」
弥勒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这一解脱门名为『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善男子!这一解脱门中,包含着不可说不可说的解脱法门,是一生菩萨纔能够获得的。」
善财问言:「此庄严事,何处去耶?」
弥勒答言:「于来处去。」
曰:「从何处来?」
曰:「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无有去处,亦无住处,非集非常,远离一切。善男子!如龙王降雨,不从身出,不从心出,无有积集,而非不见;但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徧天下,如是境界不可思议。善男子!彼庄严事亦复如是,不住于内,亦不住外,而非不见;但由菩萨威神之力、汝善根力,见如是事。善男子!譬如幻师作诸幻事,无所从来,无所至去;虽无来去,以幻力故,分明可见。彼庄严事亦复如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虽无来去,然以惯习不可思议幻智力故,及由往昔大愿力故,如是显现。」
【章旨】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法门所具如此境界的本源。弥勒菩萨则回答说,此法非去非来,非集非常,远离一切。善财童子所见到的一切景象都是凭借菩萨智慧神力而住,也是不住于内,不住于外,非来非去的。
【语译】善财童子又问道:「这些庄严事,须到何处去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到来处去。」
善财童子又问:「它们是从何处来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它们是从菩萨智慧神力中来的,依止于菩萨智慧神力而住,没有去处,也没有住处,非积聚也非不变,远离一切。善男子!如同龙王降雨,不从自己的身中出来,也不从自己心中出来,没有任何积集,但是却并非看不见。这些雨只是凭借龙王心念之力的缘故,霈然而流注,周徧天下,形成如此境界确实是不可思议的。善男子!这些庄严事也是如此,它们不住于内,也不住于外,但是却并非看不见。只是由于菩萨威神之力以及你的善根之力的缘故,看见如此事。善男子!譬如幻师设计诸幻之事,没有从什么地方来,也不到什么地方去。但即便是没有来、去,因为凭借幻力的缘故,仍然分明可见。这些庄严事也是如此,它们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即便是没有来、去,然而却凭借惯习不可思议幻智之力的缘故,已经由于往昔大愿之力的缘故,如此显现出来。」
善财童子言:「大圣从何处来?」
弥勒言:「善男子!诸菩萨无来无去,如是而来;无行无住,如是而来;无处无着,不没不生,不住不迁,不动不起,无恋无着,无业无报,无起无灭,不断不常,如是而来。善男子!菩萨从大悲处来,为欲调伏诸众生故;从大慈处来,为欲救护诸众生故;从净戒处来,随其所乐而受生故;从大愿处来,往昔愿力之所持故;从神通处来,于一切处随乐现故;从无动摇处来,恒不舍离一切佛故;从无取舍处来,不役身心使往来故;从智慧方便处来,随顺一切诸众生故;从示现变化处来,犹如影像而化现故。
「然,善男子!汝问于我从何处来者。善男子!我从生处摩罗提国①而来于此。善男子!彼有聚落,名为『房舍』;有长者子,名『瞿波罗』②。为化其人,令入佛法,而住于彼;又为生处一切人民随所应化而为说法,亦为父母及诸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令其趣入故住于彼。而从彼来。」
【章旨】善财童子又询问弥勒菩萨是从何处生出的。弥勒菩萨以三层来回答:第一,从法身而言,无来之来,来即无来。第二,从「相」即「实报」言之,「从万行中来」。第三,从化身、现身而言,从「随机熟处而来」。这三层「即法、报、化身,亦体、相、用,亦理、行、事。又初唯理,后唯事,中一具理、事。」(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九中)
【注释】①摩罗提国:全名为「摩罗耶提数国」,意译为「鬘施中」,即鬘施山,「其山在此国中故,或国中近此山故。」 (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九中)
②长者子名瞿波罗:澄观解释说:「『瞿』者,地也。『波罗』云『守护』,即守护土地及心地故。」 (澄观《华严经疏》卷六十,《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九中)
【语译】善财童子又问道:「大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诸菩萨无来无去,如此而来;无行无住,如此而来;无处无着,不消失也不产生,不住不迁,不动不起,无恋无着,无业无报,无起无灭,不断不常,如此而来。善男子!为欲调伏诸众生的缘故,菩萨从大悲处来;为欲救护诸众生的缘故,菩萨从大慈处来;因为随其所乐而受生的缘故,菩萨从净戒处来;因为往昔愿力之所持的缘故,菩萨从大愿处来;因为在一切处而随乐显现的缘故,菩萨从神通处来;因为永远不舍弃远离一切佛的缘故,菩萨从无动摇处来;因为不役使身心使其往来的缘故,菩萨从没有取舍处来;因为随顺一切诸众生的缘故,菩萨从智慧方便处来;因为犹如影像而化现的缘故,菩萨从示现变化处来。
「然而,善男子!你向我询问,我从何处来。善男子!我从生处摩罗提国而来到这里。善男子!那里有一名为『房舍』的村落,此村落中有一位名为『瞿波罗』的长者之子。为了化度这位长者子,使其进入佛法,我就住在那里;又为了所生处的一切人民便随所应化而为其说法,也为父母及诸眷属、婆罗门等演说大乘佛法。我是为了使其趣入佛法而住在那里的,我是从那里来的。」
善财童子言:「圣者!何者是菩萨生处?」
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何者为十?善男子!菩提心是菩萨生处,生菩萨家故;深心是菩萨生处,生善知识家故;诸地是菩萨生处,生波罗蜜家故;大愿是菩萨生处,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萨生处,生四摄家故;如理观察是菩萨生处,生般若波罗蜜家故;大乘是菩萨生处,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众生是菩萨生处,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萨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萨生处,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家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般若波罗蜜为母,方便善巧为父,檀波罗蜜为乳母,尸波罗蜜为养母,忍波罗蜜为庄严具,勤波罗蜜为养育者,禅波罗蜜为浣濯人,善知识为教授师,一切菩提分为伴侣,一切善法为眷属,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满足诸行为顺家法,劝发大乘为绍家业,法水灌顶一生所系菩萨为王太子,成就菩提为能净家族。
「善男子!菩萨如是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住佛种性,能修诸行,不断三宝,善能守护菩萨种族,净菩萨种,生处尊胜,无诸过恶,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恭敬赞叹。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生于如是尊胜家已,知一切法如影像故,于诸世间无所恶贱;知一切法如变化故,于诸有趣无所染着;知一切法无有我故,教化众生心无疲厌;以大慈悲为体性故,摄受众生不觉劳苦;了达生死犹如梦故,经一切劫而无怖畏;了知诸蕴皆如幻故,示现受生而无疲厌;知诸界、处同法界故,于诸境界无所坏灭;知一切想如阳焰故,入于诸趣不生倒惑;达一切法皆如幻故,入魔境界不起染着;知法身故,一切烦恼不能欺诳;得自在故,于一切趣通达无碍。
【章旨】善财童子又向弥勒菩萨请教菩萨的生处,弥勒菩萨先回答菩萨的十种生处,后又向善财童子说明出生菩萨的二十种因缘。
【注释】①阳焰: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
【语译】善财童子又问道:「圣者!什么地方是菩萨的生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菩萨有十种生处。这十种是什么呢?善男子!菩提…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