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力光明得到增强。
这时,善财童子看见明智居士在此城的市中心的街道上的由七宝装饰的高台上,坐在由无数珍宝装饰的宝座上。这个座椅是非常美妙的,它以清净的摩尼宝装饰其身,以金刚帝青装饰其足,宝绳交错,以五百种珍宝装饰着座椅;此台上敷设天众的宝衣,建立了天道之幢、幡,张挂着大宝之网,设置了大宝之蓬帐;以阎浮檀金为伞盖,以毗琉璃宝伞盖的橕竿,让人执持着覆盖在居士的头顶之上;以清净整洁的鹅王翅膀上的羽毛制作成扇子;点燃了许多美妙的熏香,降下许多的天道之花;居士周围有众演奏出五百种音乐,其美妙的声音超过了天道的音乐,听到这些音乐的众生无不感到愉悦舒坦。有一万名眷属在居士周围围绕,这些眷属容貌端庄美丽,为人所乐见,并且以天道之装饰品装扮自己,在天道、人道中无与伦比,都已经成就菩萨的志向,在过去与明智居士同具善根。这些眷属侍立在两旁侍奉着居士,并且承蒙其教诲与命令。
这时,善财童子顶礼明智居士的双足,在其周围环绕无数圈,然后合掌而立,对明智居士说:「圣者!我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为使一切众生出离诸苦难,为使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为使一切众生出离生死之海,为使一切众生住于法宝之洲,为使一切众生的爱河干涸,为使一切众生生起大慈大悲之心,为使一切众生舍离欲爱,为使一切众生渴仰佛智,为使一切众生出生死的纠缠,为使一切众生乐于诸佛功德,为使一切众生出离三界之城,为使一切众生进入一切智之城,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是我却未能知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如何修菩萨道,如何能够作为一切众生的依止之处。」
居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人难得。若能发心,是人则能求菩萨行,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给侍善知识不生懮戚,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善男子!汝见我此众会人不?」
善财答言:「唯然!已见。」
居士言:「善男子!我已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如来家,增长白法①,安住无量诸波罗蜜,学佛十力,离世间种,住如来种,弃生死轮,转正*轮,灭三恶趣,住正法趣,如诸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②,凡有所须悉满其愿。所谓: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汤药、房舍、屋宅、床座、灯炬、奴婢、牛羊及诸侍使,如是一切资生之物,诸有所须悉令充满,乃至为说真实妙法。善男子!且待须臾,汝当自见。」
说是语时,无量众生从种种方所、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邑,形类各别,爱欲不同,皆以菩萨往昔愿力,其数无边俱来集会,各随所欲而有求请。
【章旨】明智居士向善财童子显示了自己所修的「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的殊胜功用。明智居士可以满足众生一切欲乐、一切所请。
【注释】①白法:指清净之善法。有「二种白法」与「四种白法」两种说法。「二种白法」指「惭」与「愧」,因为此二者能使诸行光洁,救度众生,故称「白法, 」。「四种白法」指「欲白法」、「行白法」、「满足功德白法」、「证白法」。「欲白法」,闻佛正教,心生乐欲而不暂舍。「行白法」,勤行六度之行,唯在利益世间一切众生而不求自身果报。「满足功德白法」,精进勇猛,徧修众行,令诸功德圆满具足。「证白法」,净行已成,功德已圆,得证悟佛果。
②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关于此门,澄观以华严宗的法界缘起观作了解释。澄观说:「财法无尽,蕴在虚空,随意给施故,名『随意出生福德藏』,亦表见空无不备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七,页九三四中)这是说,佛法之财全都蕴藏在空中,可以随意将其布施给众生。
【语译】明智居士告诉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能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很是难得。若能够发心,这人则能够追求菩萨行,遇到善知识而永远没有厌恶和满足,亲近善知识而永远没有劳苦和厌倦,供养善知识而永远不疲倦懈怠,给侍善知识而不会产生懮伤悲戚,寻找善知识而永远不会退转,爱护想念善知识而永远不会放弃,承事善知识而无有休息之时,瞻仰善知识而无有停息,执行善知识的教诲而未曾懈怠偷懒,禀承善知识之心而没有任何走失与误解。善男子!你看见了我此众会中的人了吗?」
善财童子回答说:「是啊!已经看见了。」
明智居士接着说:「善男子!我已经使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于如来之家,使其增长善法,安住于无量诸波罗蜜,学习佛之十力,远离世间种,住于如来种,放弃生死轮,转正*轮,灭除三恶道,住于正法之道,就如同诸菩萨一样都能够救护一切众生。
「善男子!我获得了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法门,凡有众生的所须都能够给予满足。也就是: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医药、房舍、屋宅、床座、灯具、奴婢、牛羊及诸使者,如是一切众生生存所需要的物品,凡是他们所须的东西都能够得到满足,甚至还能够为其宣说最真实的妙法。善男子!姑且再等待一会儿,你可以亲眼看见这一景象。」
正在明智居士说此语时,无数众生从种种方向和住所、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镇,形状和生类不同,爱好与欲望也不同,但都凭借菩萨过去的愿力,其数没有边际,都前来此地集会,各自都以自己的欲望而向居士请求满足。
尔时,居士知众普集,须臾系念①,仰视虚空;如其所须,悉从空下,一切众会普皆满足。然后复为说种种法。所谓:为得美食而充足者,与说种种集福德行、离贫穷行、知诸法行、成就法喜禅悦食②行、修习具足诸相好行、增长成就难屈伏行、善能了达无上食行、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魔怨行;为得好饮而充足者,与其说法,令于生死舍离爱着,入佛法味③;为得种种诸上味者,与其说法,皆令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④;为得车乘而充足者,与其宣说种种法门,皆令得载摩诃衍乘;为得衣服而充足者,与其说法,令得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如来清净妙色。如是一切靡不周赡,然后悉为如应说法。既闻法已,还归本处。
尔时,居士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已,告言:「善男子!我唯知此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宝手,徧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所谓:雨种种色宝、种种色璎珞、种种色宝冠、种种色衣服、种种色音乐、种种色华、种种色香、种种色末香、种种色烧香、种种色宝盖、种种色幢幡,徧满一切众生住处,及诸如来众会道场,或以成熟一切众生,或以供养一切诸佛。
【章旨】明智居士以其会众为例让善财童子亲眼观见「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的神奇功用。
【注释】①系念:是指将心念系于一处而不思其它之意。又作「悬念」、「悬想」。教外将懮虑称为「悬念」,称「恋慕」为「悬想」,皆为转讹之用法。
②法喜禅悦食:「食」为牵引、长养、持续的意思,是指牵引、养育众生之肉身或圣者之法身,而使之存在,并永远保持其状态以及触等精神作用之饮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能长养肉身之食物,称作「世间食」;长养悟智(法身)之食物,称「出世间食」。这里的「法喜」、「禅悦」为五种出世间食的第一、第二项。 禅悦食,即行者以禅法资益心神,得禅定乐。「法喜食」,即行者闻法欢喜,增长善根,资益慧命。出世间食的另外三种为「愿食」、「念食」、「解脱食」。愿食,即行者发弘誓愿,欲度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以愿持身,常修万行。念食,即行者常忆持所得出世之善法,心存定意,护念不忘。解脱食,即行者修出世圣道,断烦恼业缚,不受生死逼迫之苦。「出世间食」等是依靠禅定之力、正愿、正思、离烦恼之自由、学佛法之喜悦,以此五者能养育悟种并保持智慧之生命,故亦称之为「食」。
③佛法味:又作「法味」、「法智味」,即佛所说的妙法之滋味。佛所说之法门,其义趣甚深,须细细咀嚼体得,方生快乐,故以美味譬之,称为「法味」。
④诸佛如来上味之相:又作「味中得上味相」、「得味中上味相」、「次第得上味相」、「常得上味相」、「诸味中得最上味相」,是佛所具足三十二相中之第二十六相。佛之咽喉中常有津液,凡进食因之而得上妙美味,如同甘露流注。所谓「上味」,有二义:三千界中之最上味;纵是劣食粗味,然入于佛口即转为上味。佛在因位时,于无量世之中予众生所须之饭食,又视众生如子,回向菩提予众生所须之善法,不待祈求即能施与,遂感得此妙相,故此相又可表佛法能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语译】这时,明智居士知晓众生已经都到齐了,很快系念,仰视虚空;果然,如居士所需要的东西都从空中降下,会中一切众生的愿望都得到满足。明智居士然后开始为众生宣说种种法。具体而言,明智居士所说的法有:为那些想得到充足的美食者,说种种积聚福德的方法与行为、远离贫穷的方法与行为、知晓诸法的方法与行为、成就法喜禅悦食的方法与行为、修习具足诸相诸好的方法与行为、增长成就难屈伏的方法与行为、善能了达无与伦比之食的方法与行为、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伏诸魔之怨恨的方法与行为;为那些想得到充足的饮料者,与其说法,使其在生死之中舍弃远离对于爱恋的执着,进入佛法味;为那些想获得种种最上等美味者,与其说法,使其都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为那些想获得充足的车乘者,与其宣说种种法门,使其获得大乘之车;为那些想获得充足的衣服者,与其说法,使其获得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如来清净美妙的色相。如…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