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之四▪P10

  ..续本文上一页度言之,「四、五、六、七,寄出世三乘。」第六「现前地」属于出世之「缘觉乘」之法。

  十三、第七地:远行地

  (一)、赞请分

  是时天众心欢喜,散宝成云在空住,普发种种妙音声,告于最胜清净者:「了达胜义智自在,成就功德百千亿,人中莲华无所著,为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王在空中,放大光明照佛身,亦散最上妙香云,普供除忧烦恼者。

  尔时天众皆欢喜,悉发美音同赞述:「我等闻斯地功德,则为已获大善利。」

  天女是时心庆悦,竞奏乐音千万种,悉以如来神力故,音中共作如是言:「威仪寂静最无比,能调难调世应供,已超一切诸世间,而行于世阐妙道。虽现种种无量身,知身一一无所有,巧以言辞说诸法,不取文字音声相。住诣百千诸国土,以诸上供供养佛,智慧自在无所著,不生于我佛国想。虽勤教化诸众生,而无彼己一切心;虽已修成广大善,而于善法不生着。以见一切诸世间,贪、恚、痴火常炽然,于诸想念悉皆离,发起大悲精进力。」

  一切诸天及天女,种种供养称赞已,悉共同时默然住,瞻仰人尊愿闻法。时解脱月复请言:「此诸大众心清净,第七地中诸行相,唯愿佛子为宣说!」

  【章 旨】此十二颂为第七地的「赞请分」,「赞中有十二颂,前十赞,后二请。」(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与会大众听完金刚藏菩萨的宣讲之后,都欢喜雀跃,散花供养诸佛。自在天王、无量天女先后以偈颂的形式齐声称赞佛法之理以及菩萨十度修行的殊胜。随后,解脱月菩萨又请求金刚藏菩萨为会众讲解第七地之法。

  【语 译】参加法会的天众听闻金刚藏菩萨宣讲完如此殊胜的修行法,心中都产生大欢喜,他们都散播诸多珍宝形成云彩,发出种种美妙的声音,对最殊胜的清净者金刚藏菩萨说:「了达胜义,智慧自在,成就了百千亿功德,就连人间最清净的莲华都不去执着的菩萨,为了众生得到利益而演说渊深的修行方法。」

  自在天王在空中发出大光明照耀佛身,也同时散播最上等美妙的香云,普供除去忧虑烦恼者。

  这时,天众都很欢喜,完全发出美妙的声音同时称赞说:「我等一听到此地的功德,都已经获得大大美好的利益。」

  无数的天女这时心中也很庆悦,竞相演奏千万种乐音,都凭借如来神力的缘故,同声这样称赞诸佛:「诸佛的威仪寂静是无与伦比的,能够调整最难于调整者,是世间应该供养者,已经超越一切诸世间,但却仍然行于世间阐扬妙道。即便是显现出种种无量的身体,但却知晓每一身体都是无所有的,巧妙地用言辞演说诸法,不取文字、音声之相。前往并且住于百千诸国土,以诸上等供养供养佛,智慧自在而一无所著,不产生生于佛国的想法。即便是勤奋地教化诸众生,而无众生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虽然已修成广大的善,但却对于善法不产生执着。因为看见一切诸世间众生被贪、瞋、痴之火一直燃烧着,对于这些离世的想念都完全远离,发起大悲精进之力来救渡众生。」

  一切诸天及天女,以种种供养供养诸佛,称赞诸佛之后,都默默地停住,瞻仰人中最尊敬的金刚藏菩萨,都希望听闻说法。这时解脱月菩萨又请求说:「在此处的大众其心都是清净的,希望佛子为他们宣说第七地中的诸行相!」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行」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第六地行已,欲入第七远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①。」

  「何等为十?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②。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③。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瞋、痴烦恼焰④。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⑤。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⑥。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唯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⑦。」

  「菩萨以如是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入第七地。」

  「入已,此行常现在前,名为『住第七远行地』。」

  【章 旨】此章为「明地行」的第一层次「乐无作行对治差别」的内容。在此章,金刚藏菩萨向会众宣说证入第六地的菩萨以「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而进入第七「远行地」。简言之,即以方便智慧对治对于第六地「般若观空」的执着。

  【注 释】①十种方便慧起殊胜道 关于这一进入此地的门径,澄观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十种方便』即是能治,谓前乐无作不名『方便』,不能起增上行,非殊胜道。今以十种不舍众生法无我智以为能治,治前乐心,名『方便慧』;便能摄取增上行故,名『起殊胜道』。」这是对于此法的总名称的解释。至于此「法」的实质,澄观是这样解释的:简言之,第六地所证之「空理」,所现前之「般若智」,并未完全做到「空、有不二」,因而须继续修行此地此法以对治之。②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 这是说,菩萨最大的「恶行」是不乐于利乐有情众生,以及对于众生产生爱等情感。修此法门的目的就是达到对于众生的无「爱见」之大悲。③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 此为世亲所归纳的「摄众生因事」之一,其宗旨为利他。这是说,作为众生的上首,菩萨须住于世间庄严国土,但菩萨受生并未如同众生般由于惑业,而是由于自己救度众生的大愿。④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瞋痴烦恼焰 此为世亲、澄观所归纳的「摄众生因事」之二「化令离障」。菩萨为了救治众生的缘故,示现出「贪」、「瞋」、「痴」等烦恼火焰,想使众生通过此而知晓「性寂」的境界。⑤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 此为世亲、澄观所归纳的「摄众生因事」之三「化令离障」。在第五地讲到菩萨应该掌握「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等世间智慧之时,提及可以以此四种智慧对治四种「智障」。此句中的「随心作业无量差别」即指此。⑥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 此句为世亲所归纳的「摄众生因事」之四「摄令住善」。这一句是说菩萨以庄严国土的方法来使众生住于善法的。这是从改变众生之「依报」来言化他的。⑦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等三句 此三句为世亲所归纳的「摄众生因事」之五、六、七,「摄令住善」。即菩萨以「身轮」、「口轮」、「意轮」来化度众生。

  【语 译】那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等会众说:「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第六地修行之后,想进入第七远行地,应当修行十种方便慧生起殊胜道。」

  「这十种方便慧生起的殊胜道是什么呢?它们是:虽然善于修行空、无相、无愿三昧,但却怀有慈悲而不舍弃众生。虽然获得诸佛平等法,但却乐于常常供养佛。虽然进入观空智门,但却勤于聚集福与德。虽然远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但却庄严三界。虽然毕竟寂灭诸烦恼的火焰,但却能够为了一切众生的缘故为其除灭贪、瞋、痴烦恼的火焰。虽然知晓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但却针对众生之心而作无量差别的种种业。虽然知晓一切国土犹如虚空,但却能够以清净妙行去庄严佛土。虽然知晓诸佛之法身本性无身,但却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然知晓诸佛音声本性是空而寂灭的,是不可言说的,但却能够针对一切众生发生出种种千差万别的清净音声。虽然因诸佛的教诲而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只是由于一念而有,但却针对众生之意解而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习诸行。」

  「菩萨凭借如此十种方便慧起殊胜行,从第六地进入第七地。」

  「进入第七地之后,这十种修行常常显现于前,此即名为『住于第七远行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七地已,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诸佛教化众生业。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入无量种种差别法,入无量诸佛现觉智;入无量劫数,入无量诸佛觉了三世智。入无量众生差别信解,入无量诸佛示现种种名色身;入无量众生欲乐诸根差别,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令众生欢喜;入无量众生种种心行,入无量诸佛了知广大智。入无量声闻乘信解,入无量诸佛说智道令信解;入无量辟支佛所成就,入无量诸佛说甚深智慧门令趣入;入无量诸菩萨方便行,入无量诸佛所说大乘集成事令菩萨得入。」

  【章 旨】此章与下一章为「明地行」的第二层次「彼障对治差别」的内容,其主旨为即摄无着行,对于有量功用都不不执着。此章则为其中的第一部分——「修行无量种,对治前述有量障」。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此第七地之后,进入无量的众生界,进入无量诸佛所教化的众生业中。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世界之网中,进入无量诸佛所在的清净国土。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种种差别法中,进入无量诸佛现觉之智慧中;进入无量劫数,进入无量诸佛所觉了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智中。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众生有差别的信解中,进入无量诸佛所示现的种种名色身中;进入无量众生的欲乐诸根的差别中,进入无量诸佛语言音声中,使众生欢喜;进入无量众生的种种心行中,进入无量诸佛所了知的广大智中。住于此地的菩萨进入无量声闻乘的信解中,进入无量诸佛所说的智慧之道中,使其产生信解;进入无量的辟支佛之所成就中,进入无量诸佛所说甚深的智慧门中,使辟支佛得以趣入;进入无量诸菩萨的方便行,进入无量诸佛所说的大乘集成事中,使菩萨得以进入。…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之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