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6>
焰慧地
四谛增上慧行和五明处教化行
下乘般涅槃障:
厌生死苦,乐趣涅槃。
类无别真如
一、第四地说明声闻初果修行之法,此地则是修习声闻第四果罗汉修行之法。二、第四地说明与三十七菩提分相应的智慧,第五地则说明与四谛相应的智慧。三、第四地获得出世之果,但未能顺世,此地则说明菩萨以五明来摄化众生。四、第四地说明三十七菩提分,此地则辨析方便智所摄的菩提。
难胜地
表格之一:菩萨修行初地至第五地之基本特征(续)
|
约撮要
| 约 报
| 约 果
| 寄位行
| 约 法
| 寄乘法
| 约修成
| |
六决定义:一、观相善决定。二、真实善决定。三、胜善决定。四、因善决定。五、大善决定。六、不怯弱善决定。
|
| 一、调柔果、发趣果、摄报果、愿智果等四果。二、得檀行,成大财果。三、通达障、空,得一切障灭果。四、得唯识三性三无性理智及奢摩他、毗钵舍那等果。
| 檀那(布施)波罗蜜多
| 「证德」、「阿含德」和「不住道」。
|
寄世间人、天乘之法
|
信乐行
| ||
多作转轮圣王
| 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尸罗(持戒)波罗蜜多
|
寄世间人、天乘之法
|
戒行
| ||||
多作三十三天王
| 一、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二、四禅八定。三、行方便果,即慈、悲、喜、舍以及行功用果,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四、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羼提(忍辱)波罗蜜多
| 声闻初果须陀洹果之法之法。
|
定行
| ||||
多作须夜摩天王
| 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毗梨耶(精进)波罗蜜多
| 第四果罗汉果之法
| 声闻初果须陀洹果慧
| ||||
多作兜率陀天王
| 不住道行胜之果
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禅那(静虑)波罗蜜多
| 声闻第四果罗汉果之法
| 声闻第四果罗汉果慧
|
表格之二:菩萨修行第六地至第十地之基本特征
约所修
| 约 断
| 约 智
| 约所证
| 约来意
| 约 本
| |
缘起行
| 粗相现行障: 一、现观察行流转愚。二、相多现行愚。
| 三智:根本智、后得智、方便智
| 无染净真如
| 一、第四、第五地寄声闻,而此地则寄缘觉之法。二、第四地…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