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虽然证得出世,但不能随世而生存,第五地能够随世生存,但不能破除世间染、出世净的固定见解,并且仍然对于世间产生厌恶,未能以无相作意的方法来入世。
唯 是 果 海 不 可 说 性
现前地
三十七菩提分行
细相现行障:
一、细相现行愚。二、纯作意求无相愚。
法无别真如
一、三学之中,戒为第一,所以先言戒。二、初地虽然证得了真理,但在戒方面还不能完全无误,所以需要再行修戒。三、从十度来说,布施之后就是戒度。
远行地
「净土行」
无相中作加行障:
一、于无相作功用愚。
二、于相自在愚。
不增减真如
一、菩萨在第七地虽然于无相作意方面获得无间断无欠缺,但却沉溺于修习住而未能舍离功用,也未能在相方面获得自在。二、从寄位的角度来说,菩萨来此地会在第七地近一乘的基础上,进入一乘。
不动地
说法行
利他中不欲行障:一、陀罗尼自在愚;二、辩才自在愚。
智自在所依真如
菩萨虽然在无相住中舍离功用,也能在相方面获得自在,但未能在说法方面获得大自在。为获得说法自在的缘故,菩萨来此地修习。
善慧地
受位行
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一、大神通愚;二、悟入微细秘密愚。
业自在等所依真如
一、菩萨虽然在第九地已经获得说法的大自在,但却未能现前证受法身,所以来此地使其圆满。二、于第八、第九地相比,第十地更为殊胜,菩萨在此地将使智圆满。
法云地
表格之二:菩萨修行第六地至第十地之基本特征(续)
约撮要
| 约 报
| 约 果
| 寄位行
| 约 法
| 寄乘法
| 约修成
| |
六决定义:一、观相善决定。二、真实善决定。三、胜善决定。四、因善决定。五、大善决定。六、不怯弱善决定。
| 多作善化天王
| 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般若(智慧)波罗蜜多
| 证德、阿含德和不住道。
|
缘觉乘之法
|
缘觉慧
| |
多作自在天王
|
双行果和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方便波罗蜜多
|
菩萨慧之法
|
菩萨慧
| |||
多作大梵天王
| 一、十种自在是: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二、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
| 愿波罗蜜多
|
一乘法
|
菩萨慧
| |||
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四 十地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