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十地品》導讀▪P15

  ..續本文上一頁雖然證得出世,但不能隨世而生存,第五地能夠隨世生存,但不能破除世間染、出世淨的固定見解,並且仍然對于世間産生厭惡,未能以無相作意的方法來入世。

  

  唯  是  果  海  不  可  說  性

  

現前地

  

  

叁十七菩提分行

  

  

  

  細相現行障:

  一、細相現行愚。二、純作意求無相愚。

  

法無別真如

  

  

  一、叁學之中,戒爲第一,所以先言戒。二、初地雖然證得了真理,但在戒方面還不能完全無誤,所以需要再行修戒。叁、從十度來說,布施之後就是戒度。

  

  

  

  

  

  

 遠行地

  

  

  

「淨土行」

  

  無相中作加行障:

  一、于無相作功用愚。

  二、于相自在愚。

  

不增減真如

  

  一、菩薩在第七地雖然于無相作意方面獲得無間斷無欠缺,但卻沈溺于修習住而未能舍離功用,也未能在相方面獲得自在。二、從寄位的角度來說,菩薩來此地會在第七地近一乘的基礎上,進入一乘。

  

 不動地

  

  

  

說法行

  

  

  

  利他中不欲行障:一、陀羅尼自在愚;二、辯才自在愚。

  

智自在所依真如

  

  菩薩雖然在無相住中舍離功用,也能在相方面獲得自在,但未能在說法方面獲得大自在。爲獲得說法自在的緣故,菩薩來此地修習。

  

  

 善慧地

  

  

  

受位行

  

  

  于諸法中未得自在障:

  一、大神通愚;二、悟入微細秘密愚。

  

  

  

  

業自在等所依真如

  

  

一、菩薩雖然在第九地已經獲得說法的大自在,但卻未能現前證受法身,所以來此地使其圓滿。二、于第八、第九地相比,第十地更爲殊勝,菩薩在此地將使智圓滿。

  

 法雲地

  

  

表格之二:菩薩修行第六地至第十地之基本特征(續)

  

  

約撮要

  

  約 報

  

  約 果

  

  寄位行

  

  約 法

  

  寄乘法

  

  約修成

  

  六決定義:一、觀相善決定。二、真實善決定。叁、勝善決定。四、因善決定。五、大善決定。六、不怯弱善決定。

  

多作善化天王

  

  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般若(智慧)波羅蜜多

  

  證德、阿含德和不住道。

  

  

緣覺乘之法

  

  

緣覺慧

  

  

多作自在天王

  

  

  

  

  

  

  

  

雙行果和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方便波羅蜜多

  

  

菩薩慧之法

  

  

  

  

菩薩慧

  

多作大梵天王

  

  一、十種自在是:命自在、心自在、財自在、業自在、生自在、願自在、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二、調柔果、攝報果、願智果。

  

願波羅蜜多

  

  

一乘法

  

  

菩薩慧

  

  

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

  

《新譯華嚴經十地品 《華嚴經•十地品》導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