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P28

  ..续本文上一页,以作纠正。

  

  [169] 世亲《十地经论》卷一,《大正藏》卷二十六,页一二四下、一二五上。

  

  [170] 世亲《十地经论》卷一,《大正藏》卷二十六,页一二四中。

  

  [171] 世亲《十地经论》卷一,《大正藏》卷二十六,页一二四下。

  

  [172] 世亲《十地经论》卷一,《大正藏》卷二十六,页一二五上。

  

  [173] 世亲《十地经论》卷一,《大正藏》卷二十六,页一二四下。

  

  [174] 如前引文,菩提流支所译《十地经论》的这一段文字中,在「成相」、「坏相」的解释之后,有一句「如世界成、坏」。这确实令人费解。这样看来,古德的有意无意「误读」、「误释」也是其来有自的,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175] 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页一九七。

  

  [176] 以下引文均见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三本,《大正藏》卷四十四,页五二四上、中。

  

  [177] 唐法藏《华严经传记》卷三,《大正藏》卷五十一,页一六三下。

  

  [178] 后秦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大正藏》卷二十五,页二九三上。

  

  [179] 唐法藏《华严五教章》卷四,《大正藏》卷四十五,页五○七下。

  

  [180] 唐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二八二中。

  

  [181] 唐法藏《华严经金师子章》,《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

  

  [182] 隋法顺《华严五教止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九。

  

  [183] 唐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十九。

  

  [184]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二下。

  

  [185]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上、中。

  

  [186]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中。

  

  [187]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中。

  

  [188]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中。

  

  [189]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中。

  

  [190]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中、下。

  

  [191]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下。

  

  [192]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下。

  

  [193]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二下。

  

  [194] 唐智俨《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三下,《大正藏》卷三十五,页六十三上。

  

  [195] 唐法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三四四上、中。

  

  [196] 唐法藏《玄义章·因因果果门第六》,《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二三二。

  

  [197] (日)芳树《探玄记南纪录》,转引自阪本幸男《法界缘起的历史形成》一文,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三十三册,大乘文化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

  

  [198] 唐法臧《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大正藏》卷四十五,页五〇一。

  

  [199] 参见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之《华严宗哲学思想》章,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

  

  [200] 四法界名目自古相传为澄观提出,然日本近代学者据《华严文义要诀问答》(新罗僧表圆集)的片断引述而断定其为慧苑所首先概括成。见阪本幸男《法界缘起的历史形成》,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三十三册。

  

  [201]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石峻、楼宇烈、方立天、许抗生、乐寿明编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页三九四。

  

  [202] 唐法藏《大华严经略策》第二十七,《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三六七。

  

  [203]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解题》,《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三九五。

  

  [204]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解题》,《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三九五。

  

  [205]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真空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〇一。

  

  [206]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理事无碍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〇四。

  

  [207]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周遍含容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一四。

  

  [208]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理事无碍观》杜顺原文,《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〇五。

  

  [209]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理事无碍观》杜顺原文,《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〇六。

  

  [210]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理事无碍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一五。

  

  [211]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理事无碍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四一五。

  

  [212] 唐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引澄观语,《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三九四、三九五。

  

  [213] 唐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〇五。

  

  [214] 唐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〇五。

  

  [215] 唐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缘生会寂门第一》,《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〇八。

  

  [216] 唐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〇五。

  

  [217] 唐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缘生会寂门第一》,《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〇八。

  

  [218] 唐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实际敛迹门第二》,《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一一。

  

  [219] 唐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镕融任运门第四》,《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一五。

  

  [220] 唐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九十九。

  

  [221] 唐法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页一〇五。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