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执)。此三者无著是有明确界定区分的,不可混同。我们看不出玄奘大师的翻译有何矛盾,而韩先生认为“所遍计是依他起,可是“由此相”故,就是通过能遍计名言安立的形相之中,就由名所诠成为遍计所执性。玄奘法师在《成唯识论》中只依所遍计是依他起来认为有见分相分,“由熏习力所变二分”,只讲“于此而空”,未讲“由彼故空”,所遍计亦是遍计所执性。”[26]作者认为能遍计通过名言安立使得所遍计成为遍计所执,故所遍计亦为遍计所执无(由彼故空)。在这里显然作者是将遍计所执(亲所缘)与所遍计(疏所缘)二者混淆了(亦即将认知意向与认知对象混同),这是违背无著本意的。
(五)《摄大乘论》翻译问题。作者认为玄奘大师在《摄大乘论》关于安立诸识成唯识性一段文字翻译有误,即“复次,云何安立如是诸识成唯识性?略由三相:一由唯识无有义故;二由二性,有相有见,二识别故。三由种种,种种行相而生起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识无有义故,得成唯识。有相见故,得成二种。”作者认为:““具有原由与能见”译为“有相有见”(真谛法师译为“相及见识”)是不正确的,梵文nimittam,藏译作Rgyu-mtshan,是“原由”的意思,梵文preksate,藏译作Lta-ba,是“能见”的意思。“具有原由与能见”,是没有二的意思。任何依他起性都是具有原由与能见,一隐一现,又是种子,又是现行,不能绝对分为两个,具有原由与能见,而不是有二义。”[27]而令笔者深感不解的是《摄大乘论》的梵文原本至今尚未发现,不知韩先生的“nimittam”(此词在梵文中确是原由的意思)从何而来?通观玄奘大师所译无著《摄大乘论》及释,对二分在唯识显现中的意义也是明确肯定的,难以得出玄奘大师误译的结论,仅从《摄大乘论》藏译本做出论断,论据并不充分。
韩先生立论的目的是彻底否定“二分”,提倡其“唯有了别识”的学说,其实这是误解了无相唯识的本意(即对离识外境——二取作为离识的实我实法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内容的否定),并且对二分在唯识学不同层面的意义没有厘清,从而走向极端。这种理论由于对二分的极端否定,导致的后果是唯识缘起理论无法展开,将赖耶缘起推向了一因论,并且使得二分在各个层面的重要意义无法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安慧无相唯识与护法有相唯识并不矛盾,安慧论师较拘泥于古义,他的无相唯识理论局限于对外道、小乘执著离识外境的否定,这亦是成立唯识理论的基点(关于这点有日本学者亦认为,在法称论师以前印度并没有明确的所谓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学派的对立。而到了后期,从对藏译资料的研究来看,倒似乎出现了两家的分立。笔者推测,《摄大乘论》藏译中否定相分可能与此有关)[28]。就除遣外境来说,所谓有相亦是无相,而有相唯识家在此基础上扩充完善了唯识理论,对二分在唯识各个层面作了合理细致的分析。在笔者看来,有相唯识对认知形式的研究义蕴极深,对唯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为体现佛教终极解脱的瑜伽现量(亲证之学)提供方法,作原理说明,使之理性化、系统化,尤其值得注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只是稍作分析,望有识之士能对此进行重点研究。传统一般认为的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是唯识内部思想分歧的观念应该予以纠正,它们实是唯识理论之演进与完善。而近来否定有相唯识、提倡复归无相唯识之意见,实是对无相理论的误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思想的倒退,值得学人警惕!
注释及参考资料:
[1]《大正藏》第31册,p46。
[2]《大正藏》第31册,p477。
[3]《大正藏》第31册,p31。
[4]《大正藏》第31册,p138。
[5]《大正藏》第31册,p61。
[6]《大正藏》第31册,p38。
[7]《大正藏》第31册,p464。
[8]《大正藏》第31册,p137—138。
[9]《大正藏》第31册,p46。
[10]《续藏经》第34册,p748。
[11]《大正藏》第31册,p139。
[12]《大正藏》第31册,p40。
[13]《大正藏》第31册,p10。
[14]《大正藏》第31册,p10。
[15]《大正藏》第31册,p10。
[16]《大正藏》第31册,p50。
[17]《大正藏》第32册,p12。
[18]《大正藏》第31册,p49—50。
[19]《大正藏》第43册,p569。
[20]《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200。
[21]《大正藏》第31册,p60。
[22]《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199。
[23]《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199。
[24]《大正藏》第31册,p46。
[25]《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201。
[26]《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201。
[27]《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p202。
[28]《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第67册,冲和史“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