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教略说▪P3

  ..续本文上一页得灌顶者,说授相付;而其《广本》亦不传之;其百千颂本,复是《菩萨大藏经》中次略也。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夹广长如床,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在南天竺铁塔之中:佛灭度后数百年间,无人能开此塔,以铁扉铁锁而封闭之。其中天竺国,佛法渐衰;时有大德,先诵持今大毗卢遮那真言;得毗卢遮那佛而现其身,及现多身;于虚空中,说此法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灭;即《那念诵法要》一卷是。时大德持诵成就,愿开此塔;于七日中。(辶+尧)塔念诵;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门乃开;塔内诸神,一时踊怒,不令得入;惟见塔内,香灯光明,一丈二丈;名华宝盖,满中悬列;又闻赞声,赞此经王。时大德至心忏悔,发大誓愿,然后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寻闭;经于多日,赞此经王广本一遍,谓如食顷,得诸佛菩萨指授,所堪记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门还闭如故。尔时书写所记持法有百千颂;此经名《金刚顶经》者,菩萨大藏塔内《广本》绝世所无;塔内灯光明等,至今不灭;此经百千颂本,此国未有。

  所谓大德者,乃龙猛,即龙树菩萨;此为密教有《名南天铁塔谈之典据》(弘法大师之《金刚顶经》开题,有曰:“此经及《大日经》看,龙猛菩萨,自南天铁塔中所诵出也”;又谓《大日经》出于铁塔,但此《金刚顶经》义决之文,无关于《大日经》,故弘法大师之说,殊无确据。真言宗之学者,则以此种种理解,无从探索)。又《金刚顶经》义决述金刚智来华时,携百千颂本(通谓十万偈本)。及略本而来;遇暴风于海上,船中物皆掷于海中,百千颂本亦失去;所持来者,仅有《略本》及《义决》而已。《大日经》有《大本》。一行之释屡述之。自《金刚顶经》之南天铁塔谈,有《广本》、《大本》、《略本》之说;略与《华严经》之龙宫谈(此《龙宫谈》所载龙树菩萨之传说,南天铁塔谈同)。有广、大、上、中、下、略六本之说相似;或系不空摭华严所传之说;或系密教与华严有密切关系而然。盖不空解密教,往往取资于华严,观指归所引华严之文,可以明矣。

  《曼荼罗》为善无畏所传、或金刚智所传;其《曼荼罗》中心,皆为大日如来;大日究属何佛?《大门经义释》于经中“薄伽梵住如来加持”(薄伽梵,梵语也)。之语解之曰:“薄伽梵,即此毗卢遮那本地法身;次云如来是佛加持身,其所住处,名佛受用身,即以此身为佛加持住处,如来心王如诸佛住而住其中;既从遍一切处加持力生,即与无相法身。无二无别;而以自在神力,令一切众生见身密之色,闻语密之声,悟意密之法;随其性分种种不同,即此所住名加持处也”。据此可知法身大日、与加持身释迦之关系。故以此大日为中心之曼荼罗,毕竟不出我一心,依三密相应之行,得见我心内之佛;此为密教之要旨。《义释》又曰:“以平等身口意秘密加持为所入门,谓以身等之密印,语等之真言,心等之妙观为方便故,逮见加持受用身;如是加持受用身,毗卢遮那遍一切身;遍一切身者,即是行者平等智身;是故往此乘者,以不行而行,以不到而到,名为平等句;一切众生皆入其中,而实无能人者;无所入处,故名平等法门”。我国密宗之理论的解释,由此文可窥知其一端,此等佛教之根本思想,与婆罗门教仪式作法相结合而成;为一种具祈祷形式之佛教,即所谓秘密教者也。

  唐代密教之来,功归于善无畏、金刚智二人,其盛也,则借不空三藏之力。不空北天竺人;南游阇婆国,遇金刚智,为其弟子,同履中土;年仅十六也。至二十八岁,金刚智入灭;遗命不空与弟子含光、慧蛩等;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发中国,自锡兰入印度;留五年;携《大日经》、《金刚顶经》之大本,及其他诸部密教经典五百余部;具得指授口传;再还中土;时天宝五年(972年)也。不空所译经论,凡一百十部、一百四十三卷(贞无释《教录》)。实玄奘以后一大翻译家也(但所传广本之《大日》、《金刚顶》,尚未全译;此外有《表制集》六卷,乃集不空表文,及天子批答而成者)。代宗极重不空,因归依焉。永泰元年(765年),赐特进试鸿胪卿,授大广智三藏之号;示疾之际,帝亲临其室;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肃国公,赐食邑三千户;固辞不许;入寂后,帝废朝三日;其待遇不空,可谓优矣。

  以事实言之:我困密教,殆无组织的理论之说明,而以实际的说明为主:盖《大日经》、《金刚顶经》,虽名为经,实异于常经,而以关于仪轨的实际的作法为多也。然就其间之学风说明之:则我国密教,自有二派区别:一为善无畏所传,一行阿阇梨继之;一行之《大日经疏》(二十卷),殆为密教最初之理论的解释书,在我国亦可称为惟一之善本。相传此书多记录善无畏之说,但其说明,近于天台之解释法,天台之意,未尝或离,殆始终应用之。一行本届天台学者,故其趋向如是;谓《大日经》为实相的法门者,实自此始。一行又自金刚智受密教,其立足处则为天台。若不空则与之异;以大日为中心,而谓诸尊由之出生成为无量佛;其说乃是缘起的说相;其立足处在于华严之理论。盖不空亦非仅学金刚界;似与善无畏所传,稍异其趣。

  日本密教,弘法大师之东密,为不空派密教;睿山之台密,为善无畏派密教。

  一行不空殁后,师资相承,彼此混杂,难以判别;然此二派潮流现尚存在之故,可以想像得之。一行不空后,我国密教遂衰,着述流传者既少,僧传所载之人亦不多;但自传入日本后,乃极隆盛,至今不替;今就彼国东台两密学者之传承,示其概要如下:

  传二人

  金刚智:㈠:一行(先学于善无畏,开元八年(720年),金刚智来开道场,亲受其灌顶,此为我国有灌顶之始)。

  传十二人

  ㈡:不空(二次赴印度时,谓自龙智重受两部;自一方言之,与金刚智为同门)。

  传一人

  含光(金刚界)—元晓(海云之<血脉记》,谓其法不传于后)。

  慧超(金刚界)

  元皎(金刚界)

  传二人

  觉超(金刚界):①契如②慧德

  传一人传三人传一人

  慧朗(金刚界)—天竺—德美—雅宵

  传四人

  慧谨—义汉、志清、善贞、制本

  赵政(居士、政一作梅)昙贞(金刚界。海云谓此人不传法于弟子)。

  惠果(两部)

  良贲(以下五人,即出诸《宗章疏录》者)。

  潜真

  慧琳(《一切经音义》百卷,世所称《慧琳音义》之着者)。

  法崇

  超悟

  《表制集》(不空遗书)曰:“吾当代灌顶,三十余年,入坛授法弟子颇多;五部琢磨,成立八个;沦亡相次,惟有六人;其谁得之

  则有金阁含光,新罗慧超,青龙惠果,崇福慧朗,保寿元皎,觉超”;《海云血脉》曰:“三藏和尚以此法付属含光阿阇梨等弟子五人:一含光、二慧朗、三昙贞、四觉超、五惠果。”

  名下括弧内之金刚界,即传金刚界之谓;昙贞以外之人,皆由弘法大师所传血脉而增加者;此图可谓专为金刚智所传金刚界系统而设;独惠果自《不空传》两部,甚为可异。《表制集》以为五部琢磨之弟子;五部云者,即在金刚界《曼荼罗》中,分为佛部(大日)、金刚部(阿閦)、宝部(宝生)、莲花部(阿弥陀)、羯摩部(不空)之谓;而以金刚界为限;足见金刚智、不空,纵传胎藏界,但此系统,不传于金刚界外之人。《海云血脉》谓善无畏、金刚智交换所传;东密等尚斥之;其所主张以金刚智已于印度自龙智受两部;不空受之,更于印度自龙智重受两部;是此血脉,应专属于金刚智所传金刚界之系统;惠果之传两部,别以善无畏所传受自玄超,决非由不空受胎藏界;是则密教似与金胎两部相并,方可谓之传两部也;两部名称之缘起,大概在惠果以后,当可置信。

  传七人

  善无畏—智严

  传一人传一人

  —义林一顺晓一最澄(传教大师,此台密起于日本之始)

  —宝畏

  —明畏

  —不可思议

  传一人

  —玄超—惠果(此惠果承善无畏所传者,当与不空所传逈别)

  —一行

  惠果以后,金胎虽属并传,但据所传,二派已各异其趣。

  传十九人

  惠果—辨弘(弘法血脉为胎藏界,然据海云、造玄血脉,则作两部

  大遇(两部)

  —慧日(同上)

  —惟上(弘法,血脉为金刚界、海云、造玄血脉,则作两部。一作惟尚。)

  △义圆(金刚部)

  —义明(两部)

  —空海(两部。此即弘法大师,日本东密之祖。)

  —蛩弘(胎藏界)

  —悟真(同上)

  —义满(两部)

  —义澄(胎藏界)

  —义照(两部)

  —义愍(同上)—义政(金刚界)

  —义一(同上)

  —慧应(同上)—文(王+密)一常晓

  传十四人

  义操(两部)

  —海云(血脉作两部)

  —深达(两部)

  △法润(金刚界)

  传四人

  —义真(两部)①金雅②△圆仁(慈觉)③慧运(日本东密)④圆行(口本东密)

  —义舟(金刚界)

  △义圆(金刚界)

  —从贺(金刚界)

  —文苑(两部)

  —均亮(胎藏界)

  —常坚(金刚界)

  —智深(金刚界)

  —文秘(金刚界)

  △法全(金刚界)

  传三人

  △法润(胎藏界)—△法全、惟谨、道升

  传三人

  —慧则(金刚界)—缘会

  传二人

  —元政:造玄(造血脉者)△圆仁(日本台密第二传慈觉大师)—文悟

  —吴殷(金刚界)居士

  —茂炫(金刚界)居士

  —慧怤(金刚界)

  —自悠(海云为金刚界,造玄则为两部)

  —文逸(胎藏界)

  —弘悦(两部)

  —宗睿(日本清和天皇之师,海云以为仅属胎藏,造玄则以为两部)

  —真如(两部,日本嵯峨废太子,俗名高岳亲王)

  —圆珍(两部,日本台密寺门派智证大师)

  —圆载(日本,两部)

  —圆仁(两部,慈觉大师)

  —操玄(胎藏界,一作造玄)

  —弘印(两部)

  —智满(两部)

  —文懿(两部)

  (名上加△记号者,为此系统中出有二度以上之人;亦有上表所漏之人,因非重要,故从略。)

  日本圆仁、圆珍、宗睿等东台诸家之人中国也,皆在唐末,俱为盛传密教而来;我国密宗之盛,可推而知;惜未几遭武宗全昌之厄,继以五代之战乱,学者着述,荡然无存;纵使后来从事网罗,第废缺已多,末由考其状况。

  日本密教中,台密东密,其说大异;台密以胎藏界曼荼罗为果曼荼罗,以金刚界曼荼罗为因曼荼罗;东密反之;以胎藏界曼荼罗为因曼荼罗;以金刚界曼荼为果曼荼罗。又东密谓金胎两部大法;台密则谓此两部外,圆仁尚传来苏悉地法,称为三部大法;此苏悉地法,非弘法所传;在三部中,最为重要者也。因《海云血脉》载“玄超阿阇梨,复将大毗卢遮那大教王、及苏悉地教,传付青龙寺东塔院惠果阿阇梨”等语;三部大法,即据以为证;此补议论今尚存于东台两密之间。

  

《密教略说》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