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密教略说▪P2

  ..续本文上一页表哀意,或示驱逐意而已;后思其动作,如有神助;终遂以种种印契,寓种种之意矣。印契,非仅手指之形也;广言之,身之诸业,皆目帝罗也。《大日经义释》曰:“凡有所作,皆为利益,调快众生;随作施为,无不随顺佛之威仪;是故一切所有举动施为,无不是印也”;盖即此意。

  密教所供多神,与婆罗门教诸神,杂然陈列,互相影响;即佛教带婆罗门之风,其外形遂似婆罗门教也。如是聚诸佛诸菩萨,名为曼荼罗;此曼荼罗者,亦源于婆罗门教,然则婆罗门教风,迨转入于佛教乎

  加之曼荼罗中,多有婆罗门教神转入于佛教者:例如胎藏界曼荼罗之外,金刚部诸神,来自婆罗门教,持明院之五尊中,除般若菩萨外,如不动、降三世、大威德、胜三世等忿怒尊,似为湿婆之化身也。

  曼荼罗有二种区别:即善无畏三藏所传者,及金刚智三藏所传者是也。善无畏梵名戍婆揭罗僧诃,正泽净师子,意译善无畏,中天竺人,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自西域由陆路来华,值唐代极盛之时。善无畏所译经中,最重要者,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即大日经)、及《苏婆呼童子经》(三卷即《密教律》)、其《大毗卢遮那经》、乃应一行阿阇梨之请而译者;一行又将传自善无畏之言,解释此经,名之曰疏;即通称为大疏是也。此疏之中:于善无畏所传曼荼罗之事,加以译释;即世所称胎藏界曼荼罗是也。兹将今世所传胎藏曼荼罗之概要,示之如下。

  按图、中台八叶院,以大日如来为中心;东方宝幢、南方开放华、西方无量寿、北方天鼓雷音此五佛也;东北弥勒、东南普贤、西南文殊、西北观音此四菩萨也;合成九尊。遍知院七尊。观音院三十七尊。金刚手院三十三尊。持明院五尊,故又以持明院为五大院;所谓五尊者,即不动、降三世,般若菩萨、大威德、胜三世是也。释迦院三十九尊。文殊院二十五尊。除盖障院九尊。地藏院亦九尊。虚空藏院二十八尊。苏悉地院八尊。外金刚部院,四方各有一处,合成二百五尊。皆婆罗门教神也。

  下述之胎藏曼荼罗,以中台八叶院为中心;前后四重;左右三重;合成十三大院。诸尊之数,凡四百十四尊;细数之,可称七百七十尊焉。

  但此曼荼罗,与一行之说不合;殆善无畏所传,其后渐渐变化者耶?

  金刚智三藏,梵名跋日罗菩提。亦中天竺人;过南天竺,受摩赖耶国(译名光明、一名秣罗矩吒、今印度南部东海岸,即沿马拉巴儿海岸之一国)。王之保护,山海路履中土;时开元八年(720年)也;因称为南天竺人。其所译之经,以《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为最着名,即《金刚顶经》也。此经原有十万偈,今之所译,仅一部分耳。所传曼荼罗,即后世所称金刚界曼荼罗是也。

  金刚界曼荼罗图

  理趣会降三世羯摩会降三世三摩耶会

  一印会羯摩会三摩耶会

  四印会供养会微细会

  羯摩会以六日如来为中心,一千六十一尊。三摩耶会七十三尊。微细会亦有七十三尊。供养会尊数亦同。四印会十三尊。一印会即大日一尊。理趣会以金刚萨埵为中心,十七尊。降三世羯摩会七十七尊。降三世三摩耶会七十三尊。以上名九会曼荼罗;诸尊详数五百余。但《金刚顶经》之大本共有十八会;传于中国者,乃其略本;故仅传九会;一说大本为二十八会。

  曼荼罗虽从婆罗门教转入;以其内容言之:实包含佛教之根本思想;故中国密教,不得谓为有组织的教义;但从一方观之,则此曼荼罗,已足说明中国密教之教理;何则

  曼荼罗以图示佛教之教理,其说明曼荼罗之处,即说明佛教教理之处也。惟图之所表示,为婆罗门教给与之方法;故不得不谓密教者,乃被婆罗门教之外装以施佛教者也。窃思善无畏、金刚智、咸在中天竺之摩揭陀那烂陀寺,研究学问;故密教可谓由那烂陀寺佛教一转而成。然则金胎两部曼荼罗之中央,为大日如来所在(胎藏界八叶之中台,金刚界羯摩会之中心)。四方为四佛所在(胎藏界即宝幢、开放华、无量寿、天鼓雷音是;金刚界即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是)。乃明法相宗之转识成智说,表现于图者也。即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羯摩部之不空成就)。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莲华部之阿弥陀)。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宝部之宝生),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金刚部之阿閦)。之说;以四识四智之说为组织者也。中央之大日如来,表示此四智根本,为宇宙之实在;当法相宗之所谓清净法界(法相宗合此四识,与清净法界,谓之五法)。而法相宗以清净法界为法身;以成所作智为化身(密教之不空成就,即释迦,所谓应化身),以其他三者为报身(但此三智为法为报为应之说,我国法相宗,有异议焉)。大日如来为法身,实为密教之所依据;若就彼此二者,互相参考,则此二宗之历史的关系颇深;且缘起的佛教与密教之关系,全在那烂陀寺佛教之联络;其故可推而知也。

  兹就密教之曼荼罗言之:胎藏界之曼荼罗;有所《谓经之四曼荼罗》;《疏之六曼荼罗》者。《大日经》释之曰:自擅九会曼荼罗,一也;嘉会曼荼罗(以上二者,说见具缘品第二)。二也;彩色曼荼罗,三也(转写轮品第八)。秘密曼荼罗(秘密曼荼罗品第十一),四也。其中以秘密曼荼罗为根本,前之三曼荼罗,不过支流而已。一行之疏,则于上列四曼荼罗外,更加二种:即闻于善无畏之莲华一本曼荼罗,及阿阇梨所传曼荼罗是;合成六曼荼罗。但《金刚顶经》之大本,谓金刚界曼荼罗为十八会;略本《金刚顶经》,仅译其十八会中前六会;所谓胎藏界曼荼罗,实仅为金刚界曼荼罗中第十六会。若印度无金胎之别,则此说宁可谓正。此事,不空于所译之《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曾论及之;曰:

  第十六会,名无二平等瑜伽,于法界宫说;毗卢遮那佛,及诸菩萨、外金刚部等,各各说四种曼荼罗,具四印;此中说生死涅槃,世间出世间,白他平等无二;动心举目,声香味触,杂染思虑,住乱心皆无二;同真如法界,皆成一切佛身。

  由此观之:胎藏界足当此十六会,可推而知也。

  据又一说:大本金刚界曼荼罗,有二十八会;现所译者六会;然则今之九会曼荼罗云何

  此乃以理趣会,降三世羯摩会,降三世三摩耶会,为后来所加者;而不空所译之《金刚顶经》,不出于六会。但自他一方言之:后加之三会,究在二十八会大本曼荼罗之中;除六品外,概括二十二会而为三会(降三世羯摩降三世三摩耶二会,概括十会;理趣会概聒其余十二会)。故九会之中,已具二十八会全体者也。又以传于日本之曼荼罗言之:弘法大师所传,为此九会曼荼罗;台密之慈觉大师所传,单为羯摩会之曼荼罗。盖此羯摩之三十七尊,实为曼荼罗之根本;故虽属一会,而其理得包罗全体。即十八会指归所谓“瑜伽教十八会或四千颂或五千颂或七千颂都成十万颂;具五部四种曼荼罗四印;具三十七尊、一一却具三十七,乃至一尊成三十七,亦具四曼荼罗四印;互相涉入,如帝释网珠,光明交映,展转无限”;是也。

  习俗相传,印度画曼荼罗于砂上,修法终则坏之,无画于纸帛者;又谓善无畏在印度,绘画现于空中;或谓金刚智既从龙智受两部曼荼罗者;而龙智南天铁塔所传之本,为绘曼荼罗,是印度早已有之;或谓不空自龙智所传之本,实似始于震旦;特彩色曼荼罗,经中早有此说。据日本所传,弘法大师之说:则彩色曼荼罗,当以惠果阿阇梨,传于弘法者为嚆矢,兹试就金刚界羯摩会三十七尊之事一言之:羯摩会曼荼罗,中央有五大月轮;其中轮之中台,为大日如来;从大日如来,现四佛于东西南北四方:东方为阿閦;南方为宝生;西方为阿弥陀;北方为不空成就;此五如来之四力,各有四菩萨;大日如来前,有金刚波罗密菩萨;右有宝波罗密菩萨;后有法波罗密菩萨;左有业波罗密菩萨。又阿閦如来前,有金刚萨埵;右有金刚王;左有金刚欲;后有金刚善哉菩萨;宝生如来前,有金刚宝:右有金刚光;左有金刚幢;后有金刚笑菩萨;阿弥陀如来前,有金刚法:右有金刚利;左有金刚因;后有金刚语菩萨;不空成就如来前,有金刚业;右有金刚护;左有金刚牙;后有金刚拳菩萨。以上五佛二十菩萨:加于此者,其内四供养:则有金刚嬉戏、金刚鬘、金刚歌、金刚舞四菩萨;外四供养:则有金刚焚香、金刚华、金刚灯、金刚涂香四菩萨;外加金钩、金刚索、金刚锁、金刚铃四摄菩萨,凡三十七尊。其外部另有外金刚部诸神;兹略之。

  善无畏、金刚智、《互传胎藏金刚》两部(此说出于《海云师资相承血脉记》)印度《元无》两部之称,两部之称始自中国;约在不空、惠果阿阇梨之时,善无畏受那烂陀寺达摩掬多之传;时掬多年已八百岁;金刚智在锡兰受龙树菩萨弟子《龙智之传》;时龙智年七百余岁;此等传说,俱近怪诞;以当时印度佛教,极受婆罗门教之影响,遂至于此。善无畏来自北方,金刚智来自南方,邂逅于秦(不空所译“《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有“金刚萨埵得之数百年,传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受之数百年,传龙智阿阇梨;又住持数百年,传金刚智阿阇梨”之语,但此非面受弟子之意;仅为数百年而传于某之说而已;至各活数百岁,似后世臆造之说;达摩掬多八百岁之说,始自李华所撰无畏碑文)。各以其学授不空金刚(即阿目佉跋折罗,金刚智弟子也),此殆为事实也。

  就密教相承之历史言之:所传怪奇之说极多;有谓善无畏与金刚智,同门受教;达摩掬多与龙智,同人异名。有谓《大日经》大本有十万偈;其次之《大本》有四千偈;《略本》有三千五百偈;中国所译,其《略本》也。又谓《金刚顶经》广本无量俱胝;其次之《大本》有十万偈;《略本》有四千偈;《金刚智》所译,亦其《略本》也。事载《金刚顶经义决》(有三卷,今惟上卷存)。盖此书乃金刚智之说,不空所记录者也。兹揭其说如左:

  其中广相,根未有堪;此略瑜伽,西国…

《密教略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