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亲闻记▪P12

  ..续本文上一页>

  上来既云菩萨不受福德。又云不以色而见。不以声而求。何以如来受一切众生供养。而且现身说法耶。故以法身无相而破之。乃对当机曰。设若有人言。如来有来有去。有坐有卧。是人则不解我前所说。如来者即诸法一如之义也。夫如者不动义。不动则何尝有来去坐卧之相哉。何以故下。又征释。夫如来者。法身周遍。本无来去。然于无来去之中。却不离来去。若谓如来无来。而不知如来即来也。但无所来。若谓如来无去。而不知如来即去也。但无所去耳。其来去者。应现化身也。无来去者。真性法身也。三无来去以显平等竟。辛四非一多以显平等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上来既云法身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恐人执应身有来去。而生一异之见。故以世界微尘非一非异之理。以破之。佛问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此微尘。宁为多不。须菩提就事而答。乃云甚多。世尊。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何以故者。微释所以也。谓我说甚多。其义云何。乃随顺世谛而说耳。微尘乃由世界分成。究竟本非实有。若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矣。所以者何者。更征释所以不说者为是何故。佛说微尘者。非同世人认假迷真之谓也。故云即非微尘。非微尘者。名相都无。故不可以言说。不过假名而已。故曰。是名微尘。众生无般若妙智。闻世界则着世界。闻微尘则着微尘。不知世界微尘。咸无自性。合之则成世界。离之则为微尘。不过合离之分而已。一即多。多即一。交互无碍。此性又何尝不平等哉。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上明微尘非多。此明世界非一。须菩提。复云。不但微尘非是实有。剖成微尘之世界。亦本非实有也。因合而为界碎而为尘。碎合虽殊。其为不实则一。然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故曰。是名世界。何以故下。征释世界非实之义。谓世界若是实有者。不应聚合微尘而成。理应是一合相。既是一合相。又不应能分散。今世界分散而成微尘。可见不是实有矣。又释一合相云。如来说一合相。原非聚合之合。乃生成一体之合也。非世间聚合之合。故曰即非一合相。即此一体而成。故曰是, 名一合相。当机说此一合相。以破微尘世界之非真也。然虽善剖别。犹带言语。非是究竟。故佛再遣之曰。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所以然者。以其无自性故。然此一合相非他。即是不可说之世界。不可说相之微尘。非另外有一合相也。凡夫浅智。只见分合之事相。不能见分合之实体。于种种幻妄之相。执为真实。而起计度分别。不明真性之理。故不能得大自在。故佛曰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昧一多之理。而处处缠缚也。四非一多以显平等竟。

  

  辛五即诸见以显平等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上来既云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恐疑实有我见。又生执着。故以非有非无破之。夫佛说我等四见。乃无我等四相。悟得此理。方得与般若相应。然虽明此理。而亦不可宝而藏之。倘执法不舍。则法见之病。更不易医。故问当机曰。若有人言。佛说我等四见。汝意以为此人解我所说四见之义不。当机已明般若妙理。答曰不也。是人不解如来所说诸见平等之义。此中须明者。前说我等四相。此说四见。相与见自有其异处。相为法所现。见为心所取也。执相为粗执。执见为细执。粗执易除。细执难遣。故须着力破之。

  

  何以故。世尊。如来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此征释正义。何以故。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之义。世尊。如来说我等四见。即非我等四见。因世尊为欲除众生之四相。故说我等四见。然众生虽执我等诸见。乃虚幻而有。本来是无。故曰即非有我等见。能知名相为非。当下即是本然之体。故曰是名我等之正见也。诸见俱离。则平等之本体斯显矣。上来所明平等妙理。可谓已尽其极。至此诸见平等。则药病双遗。总归无住妙义而已。二直显般若本体竟。

  

  丁二通结始终心要分三(戊)一直指知见 二持说福胜 三正示观法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通结正宗分中。从始至终。所说般若心要之大法也。佛谓须菩提。若有发真正菩提心之人。于我上来所说。一切法。应当如是知见信解。所言一切法者。乃通指上来所示住心应无住。降心应离相。无法发心等等。当起实信。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无名无相。不可心思口议。虽无名相。而不拒诸名诸相。虽不可思议。而亦不离心思言议。不滞于法。方得无碍。而得大自在矣。不生法相者。谓于一切法。如其所知。不生住心无住。降心离相。发心无法之法相也。果能一无所著。不生法相。则其知也为真知。其见也为真见。其信解也。亦为真信解。诸相销亡。不真何待。不生法相四字。乃是末后牢关。众生因一念不觉。而起法相。流转于六度三途。诸佛因念念觉悟。不生法相。而永脱生死。然则。不生法相。岂非超凡入圣之机关。了生脱死之要诀乎。须菩提。所言法相者。乃如来随机演说。原非有所著也。故曰。即非法相。是名法相。一直指知见竟。

  

  戊二持说福胜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了。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上来既云不生法相。恐疑既一切法不生。则持经功德。岂非取相。故说此以破之。佛谓若有以世界宝施之人而住相行施。若更有发菩提心之男女。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则二利繁兴。福称无漏。则胜彼宝施之有漏多多矣。二持说福胜竟。

  

  戊三正示观法。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征福胜所以。先示说法之轨则。再示观法之功能。此乃全经结局之指归。而归于三般若也。为人演说。是文字般若。不取于相。是观照般若。如如不动。是实相般若。征问云何为人演说。而能福胜无量宝施。答意在于不取于相。以不取相故。乃能离一切相。乃至心缘之相亦离。智与理冥。照见我空。法空。空空。得无罣碍。是观照之功深也。观照既深。乃能如如不动。即显实相本体。所谓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湖竞注而不留者也。众生常动其不动。其病即在于取相。心取于相。则未有不动。不取于相。则如如不动矣。末世发菩提心众生。果能依如理。起如智。以如智。照如理。而为人演说。则为深达实相。荷担大法者。故其福自然胜彼无量宝施矣。何以故者。重征以何之故。定要不取相也。夫相本虚妄。取着则迷。故复示真空观而照破之。方能证般若实相之本体也。

  

  一切者。包括无遗之意。三界一切有为生灭之法也。如梦者。众生界内。迁流做作。皆是虚妄。譬如睡时似有。觉了全无。万法迷时似有。悟了全无。故曰如梦。如幻者。有为诸法。悉皆如幻。如幻师削木为人。结草为马。本无实体。万法缘生。亦复如是。故曰如幻。如泡者。风击水成泡。忽有忽无。乍起乍灭。万法不实。亦复如是。故曰。如泡。如影者。影即影像。依形而有。是为依他起性。全是假名。故曰如影。如露者。露即朝露。见日即晞。万法是愚昧暗结。智照即灭。故曰如露。如电者。电即电光。一闪即灭。一切有为法。其不实也。亦复如是。故曰。如电。总而言之。一切有为之法。剎那变迁。无有一实。凡夫认以为真。取着贪爱。故常被物转。而造业受苦。诸佛视万有如幻。故不被物转。常能转物。得大自在。此经之所以结归于如如不动也。行者能于诸法看得真实空。方能用功得力。梦等六喻。真入道之要门也。故如来最后垂嘱曰。应作如是观。夫如是观者。以如为是。则无法而不如。即无法而不是矣。既无法而不如。是则此心常自如如。何有于动与不动。理契如如。则彼岸不期到而自到。法身不期证而自证矣。行者须平心静气时时体会之。又复当知。万法本自如如。不必拨万有而觅真空。如能于此着力。则梦亦如。幻亦如。泡影亦如。露电亦如。则何处而有不如者哉。百丈禅师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果能如是。乃能入如来室。衣如来衣。坐如来座。为如来使。荷如来之家业。宣如来之妙法者矣。正宗一大科至此已竟。

  

  乙三流通分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流通分。乃经家叙意。始则如是我闻。六种成就。终则佛说是经。大众蒙益。由始至终。无非指示众生本有德性。而教以全性起修也。此经指一期言说而言。般若原无文字言说。而亦不离文字言说。止啼黄叶。固未可捐。故云佛说。

  

  此经所说。不出降心住心。观照之功。如如不动。实相之理。而最要在断疑生信。信为道源功德母也。至于为人演说。要在不取于相。方契实相般若之本体。至此经义已宣说无遗。故曰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为当机众。聆此法益。自然欢喜无尽。即现前四众。一切世间。三善道众生。闻佛所说般若。亦莫不涤凡情而生圣智。故皆大欢喜。诚可谓普利人天。法喜充满者也。信受奉行者。即解实相之理。则疑断信生。受持观照。无入而不自得焉。是为说不虚说。闻不虚闻。言必依如来所教。如何降心。住心。如何法不退转之菩提心。而信受奉行。荷担大法也。今者演述已竟。法会圆满。倓虚敬合掌而请在座诸善信。从闻而思。从思而修。而深入三摩地。是所望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亲闻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