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P2

  ..续本文上一页想是为你自己。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彼此的包容体恤、相知相惜。既然能够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家公司成为同事,这也是过去世共同缔下的因和缘,才有这世的果。如果过去世种下不好的因,这一世才会跟她互动不良,那我们更应该要让未来世不要延续目前的状况,所以要用爱来对待他。但是这样的爱我喜欢吗?所以要用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来爱别人,但我们不能期待他也能完全的接受我们。

  

  我们可以对着镜子笑,但我们不能要求全世界的人对着我们笑。我们东方人是比较含蓄的,生活步调也较紧张,所以我们在街上经常板着脸孔走路而不自觉。但是你到西方国家去,不管认不认识,早上人家都会跟你说:「Hi!Good Morning」跟你打招呼,跟你微笑。刚开始我们会一脸的诧异:「神经病!对我笑!」可是后来发现所有的人都对你笑,你自然就感染了、融入了那样的情境,你开始会跟人家「嗨!」跟人家笑,你会觉得舒服,特别是在加拿大。如果你回来台湾后,早上跟人家打招呼「嗨!」,那会被人家骂「神经病!」这是东西文化的不同。所以有人说,台北市的狗会看红绿灯,乡下的狗就不会,这是事实。

  

  所以相处是一门艺术,但用真心去款待,用真心对待自己,也用真心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善的开始。

  

  Q:请问 仁波切,这样的心境如何长时间的维持?我觉得在仁波切座下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可是上班以后时常会失掉。其次是我们渐渐趋入修行的时候,我们的选择跟我们的行为,事实上会跟世人不太一样。我们如何去面对他们对我们质疑的眼光,或者用怎样的行谊可以去感动他们。

  

  A:我想首先你必须渐渐地让世俗的心,转为向道的心,也就是用在世俗的时间要逐渐逐渐的减少,因为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放下,这是其一。其二呢,在跟世人相处的过程面带微笑,人家对你白眼时,你要装白痴。你不要再去想说要怎样去对待她,我要怎样让她高兴,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怎会高兴呢?世间人不是充满了贪嗔痴吗?如果有人对你笑,你才要小心他可能有什么目的。所以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刻意地害人,够了。

  

  你不要企图让全世界的人都因你而高兴,这是不可能的,佛也做不到。但是你要保持很愉快的心,不要那么容易地受影响,别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你心情郁卒了半天,不需要为他耿耿于怀。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他所散发出来的的气氛,会让周遭的人感觉和煦温暖。

  

  不要去强调你是佛教徒,否则你就会每天有喝不完的汽水,满肚子都是气。他会说你是佛教徒、你吃素拜佛、你要让我、你要原谅我、你是慈悲的,他就是觉得不管做什么事,你都要吃亏,你才叫做佛教徒。其实佛教徒是非公理分得很清楚的,我的信仰是我的信仰,我做事有我做事的原则,是非一定要有的,但别人作错事时,我可以原谅他。千万不要让人家觉得佛教徒是懦弱的、隐世逃避的,(只会)一天到晚讲无常、生死、阿弥佗佛。佛教徒是积极、活泼,勇于承担。

  

  不要害怕自己作错事,要怕自己不作事。但有一点很重要,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鸡婆的时代,当有人开口求你帮他,你来帮忙他,并且要恰如其分,这需要善加观察。如果太主动帮他,有时候还会惹来不必要的批评,还要修忍辱。忍辱就是别人对你生气的时候你不要去反击,忍辱真正的精神是自己心中无嗔恨。不需要惹事,但我们也不避事,真的有事要面对它,处理它。深呼吸然后去想,我生气对我有什么帮助,如果对我没有帮助,我干嘛生气,慢慢你的心就越来越宽广。

  

  Q:一开始上师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威严的,我常说我愿意看着上师的背影,用他的眼睛当我的眼睛,用他的心当我的心,上师的眼睛看到哪里,我的眼睛就看到哪里。后来我想想这样总是不对,我就想我应该用我自己来面对上师。我想很多人刚开始来这里的时候,一定不知道要怎样亲近上师?我想请问上师有什么方法教导我们除去疑惑,比方说我会害怕、我会害羞,我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敢说,甚至看到上师会非常惶恐。

  

  A:我也跟你一样啊!像现在就是很好的互动时候。毕竟个人时间有限,建寺、蒋扬慈善基金会的利生工作、协助国外寺院及流亡印度的西藏老人等,个人也需要闭关学修,也需要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来学习。藏传佛教即使一位仁波切被认证之后,他的养成教育是非常的重要,必须花比弟子更多的时间来学修,自己有些心得了才能教授啊。所以别人也许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从小被认证后有奶爸可以带,有教师可以教,然后有他的传承上师赐予灌顶,一切都有庙里原有的喇嘛替他做安排,哪里需要弘法,都事先被安排好的,他只需要去那边给灌顶、给teaching,不需要伤脑筋。可是我不同,并且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不仅忙我的事,我上师的事,只要他一通电话说我什么时候有空,我要到台湾,我就要开始张罗准备。所以相对的真的能够给弟子的时间很少很少。

  

  在台北也十来年了,从没有到现在做有次第性的佛法教学,也要督促大家的修行,也要帮大家解决疑难杂症等等这些,特别是我们的互动几乎都在法座上,所以大家看到我都是比较严肃的一面,自然而然的给人感觉比较的敬畏,又尊敬又害怕。过去也常常在课堂上狮子吼,对某些事情、对某个人,明明交代不要这样子做,他还不乖、不听话,我就像一位父亲在教导孩子一样,希望你们好、你们不要犯错,而不是一昧的溺爱包容。西藏佛爷来台湾可以整天对你笑嘻嘻,因为他来台湾不过两三礼拜就走了,接下来你发生什么事都跟他无关了。他在台湾答应你的事情,一上飞机一离开台湾,他都可以忘记,所以他可以笑啊。可是我不一样,即便我能出国,可是我离不开台湾。所以你们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小至没有办法怀孕的也要找我,大至老死的也要找我,我几乎是包生包死,通通要管,做一个家长也不过如此吧?甚至我的工作有些还是父母没有办法做的,所以身兼数职,又是你们的上师,有时还要扮演你们的父亲,有时像个母亲,有时候还要跟你们做朋友。

  

  去年我说过,寺院已经告一个小小的段落,我的压力也没那么急迫了,所以我会用比较多的时间跟弟子互动,不要让人误以为仁波切只是坐在高高的法座上高不可攀,我已经努力的想要把过去的模式略作修改。我也希望大家像一家人一样,这里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不是有事情才要来,也不是说我来了各位才来。如果你们平常就这么踊跃,下班后把家里的事情料理完了,然后就来这边,那你说我会不来吗?哪里有人需要我,我就去那里啦。用这种相处模式,就像家人一样很自然地互动,慢慢的的刚刚你所说的这种状况就会消失。

  

  可是有一点不会消失,就是背地里你做了对不起你自己的事,对不起上师的事,这样你不乖不听话,叫你不要去做你还是去做,你心中有愧,这样当然你看到我会更害怕。我现在还没有碰到看到我不怕的人,怕是应该的,不怕才糟糕。但是怕之外,愿意无遮的、没有任何掩饰,敢跟上师讲心里的话,然后上师的话对你有绝对的撼动力量,这是真情超越感情。当师徒之间能够建立起这种神圣的关系之后,我想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在世俗上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昨天有让弟子请益,几乎所有来请益的80%都是随喜众,我的弟子几乎都不会问我问题,因为没问题可问。好多问题都在平时互动中的一句话或者听闻开示后,他就获得答案。有时候会想你们怎么都不问问题,可是我知道他们真的没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他们晓得,只要多修行自然有智慧去面对,而不是求上师庇佑平安无事。那不就是侮辱你自己?上师就是庇佑你成为无用之人,所以你才会平安无事,蠢材才会平安嘛!那也不是说上师就让你不平安,是上师赐给你智慧,智慧来自信心的力量。你有坚固的信仰,发生什么事情,即使在生命最危难交关的时候,想到的都是上师。

  

  既然当大家的上师,我就要尽到当上师的责任,那是一份责任,这责任不外乎是教导。当然在教导的过程之中,会让你的自尊受损,因为人有很多的烦恼都是自尊作祟,所以我必须要把那个自尊扯掉,要扯下那个自尊是很辛苦的,你辛苦我也辛苦,当我真正要教你的时候,我就是要让你颜面无地。通常那时候弟子会反击,可是那是真正的教导,让你认识「无我」。我是什么?我就是那个「自尊」,那个「自以为是」,所以要把你那个自尊那个自以为是磨掉,弄不好往往会搞得伤痕累累。过去比较年轻的时候喜欢干这种事,现在算了,不管你们,你觉得好就好了。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讲说仁波切您要教我如何证得「无我」,我就说好啊,那你就常常跟在身边。我叫他做事情,重复的叫他做,并且一直嫌他做不好,骂到他发火了,说「不干了,可以吧。」我说:「耶!你不是叫我教你什么叫无我吗?你现在这个样子就是我在作祟。」他蛮聪明的,马上跪下忏悔。我这是在激怒他,不断的想尽办法来激怒他,只有激怒他才能让他看到真正的自己,你不认识我如何修无我?这真的是很辛苦的,非常非常辛苦的。

  

  心得感想:不舍众生唯师而已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我们何其有幸能接受 上师的教诲。虽然开始接触时,可能会觉得上师严肃可畏,但接触几次后,你会觉得越来越离不开 上师,因为他的爱是那么无私、那么伟大呀!

  

《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