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

  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

  

  文/祖菩道场文宣组

  

  亲近上师相见欢

  

  三月十五日祖菩道场挤进了近百名的师兄和亲友,共同来亲近我们敬爱的 上师。使得原本庄严安静的道场,充满热络活泼、快乐温馨的气氛。几位志工师兄来回穿梭于场内场外,亲切的招呼大家签名、喝茶、吃点心、水果。四处都有师兄们在闲话家常,有的师兄很自动地帮忙折起文宣卡片,此情此景,感觉道场就像我们的家一样轻松自在、和乐融融。

  

  「各位晚安!」当仁波切开朗而响亮的问候声响起时,全场也愉悦的大声回应:「仁波切晚安!」。接着仁波切开示:「晚上是弟子的亲近夜,亲近的意思就是不分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坐在一起讲讲话、聊聊天、无所不谈,把心中的疑惑、快乐与上师分享,不快与上师分担。也许这样亲近的机会不多,但是当我们对法有着共同的愿的时候,彼此是没有距离的。」

  

  认识烦恼的根源

  

  「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的心却极为复杂,往往一件简单的事情,却经由自己复杂的心来研判,而造成复杂的结果。不仅造成自己极大的痛苦,也会造成周遭及家人、朋友的不快,其实这都是自寻烦恼。越是简单就越难获得满足,因为心是很难能够喂饱的。因此我们才需要修行,不是吗?如果我们的心这么容易安住,那就无行可修了。

  

  正因为我们的心,就像小孩子一样,那么的活泼、那么的不受拘束,因此我们需要教导。因为担心孩子受伤了,在教导的过程难免会带有情绪,有时候会给予呵护、好言相劝,有时又会怒目相视,这取决于当下自己的心境。心情好的时候,小孩子的调皮捣蛋,就会把它视为活泼;心情不好时,小孩吵两下就骂了,甚至于就打了。想想我们有必要受到情绪的控制吗?还是我们应该照顾好自己的心,就像照顾幼儿一样。幼小的婴儿哭了,是饿是渴?还是尿布湿了,当父母的就想办法观察,然后解决他的问题,问题一旦解决,孩子就能够安静。同样的,我们的心有烦恼痛苦时,我们也要去找寻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面对它、解决它,而不是逃避。」

  

  如何调服心

  

  「未经驯服的心,就像一头发狂的大象。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那要如何调服心?我想唯有从忍耐之中学习。忍耐是说不让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自己的行为不受情绪的影响。但有些人在忍耐之后,到忍无可忍就会爆发。这表示什么?表示他将所有该忍耐的不快,都视为真实,然后将之压抑。如是压抑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囤积更多的*,一爆炸就不可收拾。特别在两人世界中,常常为一件小小事情,引爆成不可收拾的结局。事后想想,其实那件事情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当下却没有办法克制。原因在于平时你是压抑的,你没有让自己内心不快的不良的因子,每天适时地将它释放。如果能适时的释放,就不会有那么惨重的结果,这是需要学习的。

  

  调服心必须要经由禅修,禅修不外乎止息与观照,而止息的基础最少要十年以上。有了深厚的基础之后,再修观照,这样观照的力量才能产生。如果不修止息,我们就无法调服自己的心。有时觉得自己很讨厌,明知这样不对,可是却没有办法控制,很想把它丢掉,可是又丢不掉。因为它事实不存在,怎么丢呢?如果它真实存在,那就像衣服脏了可以洗干净。可是心是超越物质,心甚至于超越念头,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但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心,所以才千头万绪。这也正是宗教的养分,宗教不是趁着你们有事情时才能蓬勃发展的吗?如果大家都成佛了,哪还有宗教啊?所以谢谢你们的烦恼,你们的烦恼越多,那法师的工作才不会被老板所废,所以你们是法师的老板。」

  

  坚定无畏地共荷如来家业

  

  「上师一个人,力量有限,上师真正的力量是来自于弟子。弟子越是团结、凝聚力越强,则上师的弘法事业就会越广。所以每一位弟子就像上师的手、上师的脚、上师的眼睛、耳朵一样。大家都不是完人,但是再烂的人,都有他的优点。只要把那个优点好好的把握住,然后发挥一定的作用,常保一颗慈悲的心,用这一念慈悲,运用自己这一点点的善,这一点点的好,就能够成就上师无量的功德事业。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把自己当成那么差,自己就算真的是泥巴,当有一位工巧师能够把那一堆泥巴雕塑成艺品,经过火的焠炼,它也会成为一件传世不朽的珍藏。不是这样吗?」

  

  金刚弟子的功课

  

  「我不想跟你们谈因果,因为你们已经了解因果,也不需要用这个来威逼利诱各位。我觉得这个层次已经不是在座各位这样的程度要来学习的。我相信你们已经有这样的基础了,至于说你们遵不遵守,这不是我能力所及,我没有办法强迫你遵守。

  

  既然大家都选择当金刚乘的弟子,那么对金刚乘该有的认知就应该要有啊,该懂的就应该要懂。我们在同一个水平上,我要教给大家的就是心的本质、就是自性、就是了解心为何物,然后超越它。在未超越之前,就要积聚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千万别说我做的已经够多了,凡是做得越多的人,内心永远觉得少。如果我们的内心感觉很自满的话,表示你还要改进。如果我的内心会觉得做得不够多,我应该还要做得更多,这是进步的现象。」

  

  以上是 上师的开示,直指我们心性的本质,让我们深思如何去调服心,而不被烦恼所控制。同时也指出金刚乘弟子应当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是互动时间,让大家提问和话家常。

  

  上师与弟子Q&A

  

  Q:仁波切的每日一语有说:「心没有时间概念,只有概念的时间。」这是什么意思?

  

  A:那个很有意思。心是非实有,时间也是。我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几点?你看所有的人都看表,你被表控制了,如果你的表慢了一个小时,你的时间准吗?当你很快乐的时候,感觉时间一剎那就过。但当你很痛苦的时候,如坐针毡,每分每秒就像是一辈子那么长。当你思念一个人的时候,明明才刚分开,就会感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所以时间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当我们的心能够安住于一处,不受外在所影响的时候,那时间同时也消失了。所以在无上密续,属无二续的本尊之中有时轮金刚,时轮金刚的意思就是时间的终结者。时间不就像轮子,一样每分每秒都在转,时轮金刚就是让时间停止不动,所以时间也象征着轮回。七、八十岁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为什么?因为她觉得还年轻或者说她很爱漂亮,对她来说,她的心不觉得她已经七、八十岁了。所以年纪只有在肉体看得到痕迹,在心是看不到年龄的。心不受时间控制的,所以时间对心来说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时间是一种纪录而不是绝对的。

  

  Q:请示 仁波切,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

  

  A:因为不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事。但事实上,失去就是一种死亡。我们每分每秒都在面临死亡,掉一根头发也是死亡,老的细胞也会死亡,洗澡时身体搓一搓,那些细胞也都是尸体啊!我们每天也都在吃尸体,满桌的佳肴其实也是满桌的尸体,但你会觉得还蛮好吃的,这才玄啊!中国人对死比较忌讳,其实死就跟拉屎一样,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一件事。我们之所以害怕恐惧,就来自于无明跟无知,因为我们不了解不知道那个世界是什么,而且最害怕的是失去拥有,这才是怕死的主因,这才是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如果现在一无所有,现在只有痛苦,而不想要这个痛苦,有人就会找死,选择自杀。所以人是极端的,既怕死又想死。有机会应该再上「中阴度亡经」的课,了解一下生命的生与死。

  

  Q:请 仁波切教我们写遗嘱。

  

  A:哈!写遗嘱就是要把死后的遗产全部捐给噶居寺,把法律所允许的部份捐出来,我已经收到三份了。那家伙还没结婚,就写她死后受益人是我,我想万一她有天死掉了,我一定会被调查是否涉及谋杀,因为警察会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死掉受益人都是我,我到底给他们弄了什么魔法,连保险的受益人也写我。

  

  Q:请问 上师,如何做一个好的决定?

  

  A:我想之所以害怕抉择,是因为没担当,是因为想要最后结果符合自己的理想。把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想一遍,你就可以下决定。当我知道最不好的状况是什么时,那我就可以大胆的下这个决定,无论它的未来如何,我应当很欢喜的接受它最后的结果。菩萨是浸淫在过程之中,但是众生在意最后的结果,这是众生与菩萨最大的不同。其实结果怎样,我反而不在乎,我在乎那个过程。因为过程中会让我们看到自己,也会让我们看到别人,特别是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它会如实的显现。

  

  我不太喜欢带弟子出国,因为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每个人都会充满了恐惧。在那样的情境,人很容易变自私。平常在寺里、在道场,你们对我毕恭毕敬,可是一出门样子全变了,我会适应不良。有很多弟子请我带队去朝圣、去西藏,结果我都自己去。我实在没有勇气看到在我心目中本来非常完美的弟子,结果出去就变了样,我实在没有勇气去看那个另外的你啊!如果各位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心境回家对待家人,那你就是菩萨。可是信不信,我先走一步,你们马上会变乌鸦、变麻雀。

  

  所以有关决定,就是当你做好准备接受最不好的结果的时候,你就有勇气做最后的决定。

  

  Q:我工作的地方有一位大姐,她的做事风格跟大家不一样,只有我能容忍她,其他的人都不愿意。 仁波切告诉我要「用爱来感动自己」,我并不很清楚,请 仁波切再开示一次。

  

  A:当我们觉得别人不好的时候,相对的我们好吗?当我们觉得我是在容忍他的时候,同样的,他也在容忍我。经常听人说:「我这样做,全是为了你。」但我不以为然,我…

《台北祖菩道场「上师亲近夜」活动报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