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快乐工作与生活

  如何快乐工作与生活

4月13日,仁波切应日扬科技公司邀请,于成功大学国际会议厅演讲「如何快乐工作与生活」。以下为演讲内容:

  

  总经理、副总经理、所有同仁们:

   大家午安,大家好。

   看见理光头的人,总是让人有压力,为什么?因为出家人总是道貌岸然。另外有一种人也会让人感到压力,那就是监狱里的受刑人,他也理光头。我虽然理了光头,但希望能带给各位一个快乐的下午,与大家分享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快乐。

  

  如何快乐工作与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所有生命,不只是人,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而活,可是我们经常处在痛苦之中而不自觉。工作和生活要怎么快乐?首先从快乐的根、道、果来探讨。什么是快乐的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快乐?快乐的结果又是什么?

  

快乐的因

   如果你现在已经成家,那么现在让你的孩子得到快乐,那就可以使他们在20年后,想到记忆中的事情而仍然快乐,这就是这一生快乐的源由。另外,还有一个更远的因。从佛家的轮回来探讨,轮回不是前一世,它有无量的过去。过去若是种了快乐的因,未来就能享受快乐的果报。

  

  世间的快乐是无法定义的,因为每个人对快乐的感受不一样。有人喜欢吃,有人喜欢穿,有人喜欢用,有人喜欢看数字游戏,数字愈多就愈快乐。所有这些林林总总的快乐,都来自一个共同的态度,那就是「满足」。可是,每个人的心都是紧紧抓住不满意而以为满意,因此,我们都远离了快乐的享受。究竟来说,世上的快乐稍纵即逝。

  

  如果不制造快乐的因,就无权享受快乐的成果;就像如果不努力工作、不制造财富,就没有权力可以拥有财富。每个人生在这个世界,其实是在行苦,只是我们不认识苦而已。我们所谓的快乐,常常是以小苦换大苦,而以为快乐。人在轮回之中,就像手上拿着很重的东西,一路走下来,右手酸了就换左手,换手之后,右手就会很轻松,得到快乐,可是左手继续拿重物,酸了再换右手,左手就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无论拿的是什么,要能自利利他,所拿的重物才有目的。如果你拿的东西无法对你有真正的利益,也无法对别人有真正利益,就枉费了一生。西藏有位修行者密勒日巴,是一代宗师,他说过一句话:「生命之所以无价,是因为此生可以修行,可以超越轮回。如果这一生从不修行,生命就毫无价值。」

  

世间的快乐

   来谈谈我们所熟悉的世间快乐究竟有哪些?世间不外乎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色指一切看得到的形色、美色,有颜色乃至于没有颜色。佛家讲的色涵盖很广,而非只有美色。每个人都欣赏自己认为最美的东西,但美却没有定义,没有人可以决定一样东西到底是美或丑。

  

  刚刚谈到六尘之中的「色」。声呢?在人世间,声音是很美的,温柔体贴乃至于谎言,都可以打动人心,特别是听到美妙的音乐歌声,我们会沈浸其中。可是,听完一场音乐会,音乐结束之后呢?这是我们必须去想的。如果那个快乐是真实的,快乐生起之后,消失到哪里去了?

  

  我们都喜欢闻香味,有人会洒一点香水。所谓的香味,事实上也是很快消失的。好吃的东西也一样,再好吃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喉咙,一进去再吐出来,就不能闻。

  

  「触」是指接触。我们喜欢柔美,喜欢摸起来滑滑的、舒服的,每个人也都有一些习惯,我们常常是活在自己以为的习惯之中。

  

是色欲,还是修行?

    有位喇嘛还俗之后结了婚,有一天带老婆来看我。他老婆下巴很长,眼睛一眯眯,不过体格真的不错。我们噱他:「要娶,不会娶比较好看的?」他说:「是我的老婆,又不是你的老婆。」说的也对。另一人问他:「有那么多个可以挑,为什么挑这个?」他回答:「安全啊,这样就不会被你们这些佛爷给抢走。」

  

  提到这个就有点汗颜。一般人认为藏传佛教的喇嘛可以吃荤、可以结婚、可以不守戒律,其实不然!事实上,喇嘛分为在家和出家,只要是出家,就不能近女色,有种种的戒律。只可惜,在家的喇嘛与出家的喇嘛所穿的衣服让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在家喇嘛也一样理光头,这样的外表让人混淆错乱。

  

  尤其是破了禁欲戒律,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在藏传佛教界,很多人的供养是身口意供养,这是对的,把身体供养给上师,愿意服其劳,这个很神圣的誓言。可是,并非随随便便就可以跟上师发生关系,而称为供养,那必须是修行到某种程度以上。有个很基本的条件,就是气脉、明点要修得很好。

  

  有些圣人在修气的时候,一口气吸气进来,15分钟不呼出去,这是基本的,如果以常识来判断,这样已经脑死了。要达到如此的境界,才可以修所谓的无上瑜珈双运,但现在的人常常只看到表象,不了解内涵,而依样画葫芦,污蔑了藏传佛教无上瑜珈部的修持法门,这是令人遗憾的。

  

  藉这个机会澄清一点,喇嘛分为在家和出家,出家的喇嘛应给予尊敬,帮助他们修行。年轻的祖古和仁波切因为享有特权,常常成为信众、尤其是女性信众的目标。由于年轻的祖古一旦结婚,他的太太就被尊称为佛母,享有宝座,这一点也造成许多人不了解成为佛母的条件,而常常色诱。

  

心的认定决定快乐与否

    好不好吃、美不美没有一个定义,完全是由自己心来认定。每个人都有思想,都有心来体会、思考、了解,然而我们却不太懂自己的心。当我们未调伏心之前,我们的心就像美女一样,令我们为它着迷,只要它有任何讯息出现,我们就想办法去完成,所以我们成为心的奴隶而不自觉。事实上,心是可以调伏的。心一旦调伏之后,我们的心就是智慧,是菩萨,令所有的人产生尊敬。你的心,以及你的行为,可以决定你在这个世界活得快不快乐。

  

  快不快乐都有个对境,让我们感到快乐、痛苦、喜欢、厌恶。当我们产生快乐、痛苦的同时,令我们有所感觉的那个人、事对境消失了,留下的是我们对事情的感受,是那个感受让我们感到快不快乐,而感受又是由我们的心来认定。

  

  举个例子。有两个人结伴去烧香,烧完香、跟菩萨许完愿之后,遇上下雨,两人都滑倒。其中一人勃然大怒,骂起来:「拜这个没保佑,才拜过,香还没烧完,就跌一跤,还好没摔死!」另一人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跌这一跤,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好家在。」

  

接受因果业报

    同一件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取决于自己的心、自己的认知。为什么认知会不同?认知来自于业力,来自于过去所种的因。如果他过去所种的是恶因,这一生他所感受到的,都将是痛苦,毫无快乐。

  

  我们经常抱怨:「过去我做了什么,我并不清楚,为什么现在我要遭受这种结果?」百年大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芽而长大,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这一点,就否定树是从种子发芽而来,也不能因为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就否定眼睛的存在。相信与不相信都是你的抉择,当你选择相信,智慧将会生起,可以接受事实。接受之后,如果可以改善,就想尽办法来改善;如果不能改善,就毋须再去烦恼,因为它已经不能改变。

  

起心动念影响未来

    无论你相不相信,因果都会如实地发生在你我的身上,但奉劝一句,不要害怕已经发生的,而要担心现在所做的事,这就是「众生畏果不畏因,菩萨、修行的人畏因不畏果。」畏是害怕的意思。已经成熟的事实,发生了就让它发生,去接受,要在意的是现在的起心动念,因为这个会影响到我们的未来。

  

生活中不快乐的因

  一、整人

   整人和被整的人,心里都是不好受的,尤其是整人者。就像对天吐痰一样,最后痰会落到自己脸上,如果因此而感到快乐的话,这样的心便已经被魔鬼占据了!以他人之苦为乐,这是要不得的!被整的人,也应该学会被整的滋味,就别再造次了。

  

  人与人之间,有缘才能相聚。尤其是在公司里面,既然相聚了,应该好好珍惜这难得的因缘。举手之劳,可以帮别人的,为什么不帮?为什么喜欢给别人穿小鞋?喜欢整人?常常都是出于自私,为了保护自己的权位,甚至出于嫉妒—你的工作表现比我好,我就在后面挖洞给你跳,给你障碍,给你阻碍。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二、脾气

   哥德说过这么一句话:「要求别人都合我们的脾气,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可是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愿意活在自己的脾气中,跟别人起冲突的时候,到最后就讲一句话:「那是我的个性,不然要怎么样?」

  

  个性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如果你一直牢牢抓着又硬又臭的脾气而自豪,那么注定你无法成功,那是不懂得替别人着想的人。所以,别抓着自己的脾气来做事。

  

三、伪装

   每个人都善于伪装。伪装,其实从我们出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把衣服穿上,把面具戴上,…

《如何快乐工作与生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