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西藏人对死亡的看法▪P2

  ..续本文上一页

  当此八十种概念及为其坐骑的气或活力分解时,内在的微象是白相出现;此即鲜明白色相心,可比作只有月光普照的清朗秋空。这时不再有外在的微象。

  当鲜明白色相心机为其坐骑的气或活力分解时,一种更精细之心出现,其名为鲜明红色增长心、可比作只有微红或橘色日光普照的清朗秋空。

  当鲜明红色增长心及其坐骑分解时,一种更精细之心出现,其名为鲜明黑色近成就心,可比作初夜时一片漆黑的清朗秋空。在心的此一阶段的初期,你还有知,但随后觉知的能力衰颓,你好像不省人事了。

  当鲜明的黑色近成就心及为其坐骑分解时,最精细之心出现,也就是死亡净光或真正的死亡出现,这可作秋日黎明时的天空,除纯净外,了无他相。净光心又名根本心,因为它是一切心的根本;其余之心全是外来的。它是无始以来就有之心,生生世世存在于每一众生之内,连续不断,直至成佛。有关这一方面的说明,只见于无上瑜迦真言。

  在迁化的各个阶段当中,保持觉知是重要的;你能保持觉知到什么程度,你转生后记忆前生的能力就有多强。这有如夜晚入睡前清醒的下决心次晨何时起床、要做何事,即使于睡眠中未念及此,然而由于先前所作的决定,我们次晨还是能完全按照预定时间起床,并且一起床就能想起该做什么。同样的,在死亡的各个阶段当中,只要觉知尚存,我们就应全心全意保持觉知的能力。

  身体不错,没有严重衰坏而自然寿终之人,将在最精细之净光心境中停留三天左右。于此时间,最精细之识仍住在原来的肉身。有些人例外,他们生前借着修行已能认清心性,并已修过脉、气、明点,这些人能认识死亡过程,以致在净光出现时仍然觉知分明。由于具有控制力,他们能依其所愿在净光心境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自从一九五九年我们抵达印度以来,约有十位藏胞有过这种现象。纵然在印度最热的季节,还有人住于精光达两个星期之久,犹如入睡,随跟尸体一样不再呼吸,但不像尸体那样发出恶臭。

  精细的净光心中有一丝毫动静,净光心即终,识即出离原居之身,你即开始走回头路,回到鲜明黑色近成就心和看到其余六个层面之相--鲜明红色增长相、鲜明白色相、酥油灯火相、萤火虫相、烟相、海市蜃楼相。如果你将转生欲界或色界--须经中阴始能转生之界--则在回到鲜明黑色近成就心时,中阴开始。如果你将转生无色界,则无中阴。

  须经中阴者一获新生命,其中阴期即告结束,那时你再度经历死亡的八种微象,终止死亡净光心的出现。如果是胎生,则在母胎中获得新生命,与在中阴期死亡净光之后出现鲜明黑色近成就心,是同时的事;因此,生命可说是从净光心开始的。

  一般而言,俗生属识之最粗层面;死亡属识之最细层面;中阴则属识之不粗不细的层面。同样的,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当中,醒时属识之最粗层面;沉睡属识之最细层面;梦境则属识之不粗不细的层面。而且,人在昏过去的时候,其心转细。因此,平常我们每天都经历心的这些不同层面,虽非全如死亡过程。总之,认清自己的根本心或净光心,非常重要。若欲证悟最精细之心,第一步是证悟传统的心性。证悟心性,你就能专注心的本体,逐渐增进识之本质的能力。利用此法,即可制心。制心之力,又有助于终止粗心;粗心一断,细心自现。若于死前,你能证悟细心,则此细心即可转成智慧,而智慧则是消灭无明及无明所引起之苦的最有力的武器。修行者所要学的很多,所要修的也很多。

  问﹕你说为死亡预作准备的过程当中,有一部分是在活着的时候去体验死亡时的各种微象,以便在临终时能有备无虑。那么,有没有一种修法可令识在人还活着的时候离此粗身?您看这是否类似西方所报导的某些濒死之人的经验,他们感到自己离开肉身、而入另一较细之身?

  答﹕有因过去生中熟修有关之法,以致今生显现出粗身与心分离之『才能』的事例,也有只因今生修行而有此种能力的事例。明确的说,特殊的梦中身,不仅是心之相,也是现实的精细身,能与普通身分离,而且就像我们平常那样,能感受外在的事物。我无法详细说明那时的普通身是仍有乎吸,还是进入一种像入深禅定时粗息停止的状态。无论如何,精细的身是什么地方都能去的。而且,没有粗糙肉身的你,不受距离的限制;你可以深入太空,无远佛及。然后,你可用依愿返回原来的身体。这种情形,在重病时和濒死之际,都有可能发生。

  问﹕我们之中有很多人读过『西藏死亡经』(TIBETANBOOKOFTHEDEAD),并且对死者在中阴期必会遇到和平与忿怒本尊一事有相当深的印象,但我们大都不属西藏佛教,没有受过观顶和恩准,也没有受过禅修方面的指导。我们这些事先对诸本尊的形象毫无所知的人,在中阴期仍会看到与书中所说一样的本尊吗?

  答﹕我想不会,一般来说,『西藏死亡经』所描述的和平与忿怒本尊的形象,乃是为生前修过与熟悉此诸本尊的人而说。如果修行『西藏死亡经』的人,不能在死前借着认知与利用书中的所说种种情况而得解脱的话,那么他就在中阴期的每个阶段,力求使和平与忿怒本尊依其原先修行时所观的形象现身。欲使本尊现身的修行者,在中阴期力求保持觉知,以便能认清根本智体,根本心体,也就是心的唯明唯知之性,此即宁玛派的大圆满修法。如果原已熟知诸本尊,则此知力可触发念力,以致当本尊之相逐渐显现时,修行者能有各种机会唤起觉知,因而证悟终极心性。

  问﹕请就日常生活来进一步说明根本心或根本智。

  答﹕有时根本心已在识体中产生,而尚未起见。认清此一明知因素是很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有经验的瑜迦士曾说,若要认清此一明知因素,信法和敬法非常重要,同时还必须接收喇嘛依其自身经验所给予的指导。在认清此根本心性之前,你难以体验到它。不过,每天观察自心,分析根本心性,亦即唯明唯知之性,是有帮助的。在清晨观察自心,尤有助益,因为此刻之识较为清晰。

  问﹕没有正式学过用法的西方人,如果将『西藏死亡经』的译本中所说应用到临终者的身上,您觉得这样做适当或有效吗?这样做的该书读者,若本身具有必要的清净,其所为对死者能有助益?

  答﹕通常,若非在观顶、禅修等方面有所准备,那就难以有效。熟悉法教是必要的。因此,临终之人如果熟悉有关死亡过程的经典,则利用这些经典是有助益的。一般而言,人临终时,极重要的一点是安然而逝。我们不可让临终之人感到激动或不安。我们不应做出令他激动之事;而且从临终之人的观点来看,思想清楚也是必要的。

  问﹕怎样增进觉知之力?

  答﹕粗识分解之前,你须产生有力的警觉。观想时,你应熟悉与死亡前所要经历的各阶段类似的情况。在每日的修行当中,我观想经历死亡各阶段六次或七次。到时是否能成功,还要等着瞧,不过,我至少已在借着激起自己的注意与认知,逐渐获得成功之因。例如,如果你要去某一地区作战,你先要研究地图,认清何处有山,何处有溪,何处有湖等等,这样当你真到了战区时,你就能认识你所见之处,知道该做什么。由于对将会出现的情况,先已熟悉,有了把握,所以你不临事畏缩和担忧。

  

《西藏人对死亡的看法》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我与无我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