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七十三日(一):净土易行要当行▪P3

  ..续本文上一页可惜了吗?

  

所以学佛的人来不了一点虚的东西,《观无量寿经》讲有三种心必生彼国——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没有一个心不是老实的心,哪个说弄虚作假就能成佛呢?这真是让人感觉到奇特。造假能造出来个佛?那这个佛也真是太……。你说阿弥陀佛给我们了嘛,就让我们造假的嘛,对不对?不是吧。一定要去使用它,去实践它,你才有效果,你才能了解它的作为的内容与对称。

  

所以与彼光明相应,你来称念他的名号,再观察他的光明名号的内容的实质。好比说我们的业习中有边有对的太多了——南无无对光;我们乱想的东西太多了——南无不思议光;我们忧伤的东西太多了——南无欢喜光。这每个光都在消除你心里的那些习气、烦恼、执著、九界的那些纠缠。你在念的时候,无意识的若忆念若不忆念,他都有一个相应的作为。你不相信,你念一念“南无无碍光”,你说我就要有碍!也没问题。你感觉到你只是个愚痴的人。你说我就不要欢喜!只能说你是个痛苦的人,对不对?你本来就很痛苦了,但你还说我不用念,我知道就行了,那你还是很痛苦!他没有验证自己的这种心地与感知,没有验证过自己这种口业挥泛出来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军令如山倒这个话,在部队传达一个口令那是十分严肃的一个事情,通信兵把命令传到某一个地方,必须得严格地执行,那不能有丝毫的差异,一有点差异那就肯定要杀一批,为什么呢?那是绝对不允许的。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法界的教令。这不是夸张的话,因为什么呢?他顺性所立,顺性成就,他就能舞动法界,他能利益法界有情,这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在五种版本的《无量寿经》原译本中,有些译本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都是讲“令”众生怎么样,“令”众生怎么样,很多都是 “令”。虽然这个字让很多人不舒服,但他讲的很实际,因为他随顺了法性,在这个法界就有他这个权利,就是他有这个效果,就有他这个实际的威德!就象帝王一样,在帝王的位置上他就可以发号施令;象一个军人一样,他在某一个职务上,他就可以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要执行这个号令。那阿弥陀佛这个顺性的成就,他给法界众生的回施,那也就是号令性的。我们不去称念这个号令,不去体验这个号令的作为与功德,那我们真没办法去了解。

  

有一次我去贵州一个地方,他们拉着去放生,很多人看到鱼就买。有人掂了一桶死鱼,我说死鱼不要放了吧。他说算了,管他的,都买了,就是死活都慈悲呗,对不对?他们放的时候就念佛,念佛的时候,那死鱼也就真活了几条。之前真都死了,都硬了。它们还往回游。当时没有什么,但是我感觉他就有一种唤醒,即这个慈悲心能唤醒生命的再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我们不了解的时候,那我们就不会去与光明相应地去实践,那我们就坐在一个无事窟中说“我知道了,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可以了。”这又开始了,开始什么呢?犯自己的业习,犯自己这种所谓的省心省力的堕落,这不是轻安,这也不是自在,因为你没有证实它,最少你要有个证实体验的过程,就是使用的过程。

  

那么下面的意业、智业亦复如是。尤其是智业,智业的观察很多人更不屑一顾了,他说我根本看都不看,认为看到自己的那个脑袋怎么耷拉下来,怎么两眼一抹黑就行了(昏沉),那是很省力,但是佛法的利益我们从哪儿来呢?

  

净土这个教法是最易行最易行了,没有那么多的啰嗦。只是给你,你用,随顺使用就行了,就能成就,它是一切法之所归,是一切法究竟之所成。净土一法是一切法之归趣。历代祖师莫不是这样宣化,八万四千法都好,但你一定要归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佛,极乐世界就是如来会,如来会就是成佛的地方。它啥都不讲了,就是直接让你到成佛的地方去,你还不干,那你咋办呢?所以这个“简单易行”,我们要在这个简单的地方去实践。这么简单易行了,我们还不去做,那你要干啥呢?就是断灭了、就是顽空了,那我们在断灭顽空这个无事窟中会把自己给坑害掉的,你这个独立的意识与生命就会堕在无事窟中,受无事这种断灭,这种冷水泡石头的恶报,就是愚痴无记的恶报。我们不警觉,是十分容易陷入这个状态的。

  

这个地方就是易行要当行,应该去实践。不要认为易行了我就可以不管他了。易行你不行,那你还要干什么呢?跟其他法门比起来,净土简直是简单的没办法简单了,就是随顺我们的身口意智方便智,随顺我们来给我们最简单的可以操作的方式。其他的教法,我们要有大量的教理教义,还有成就者去守护你,你才可以实践。净土一法不这样,就是依阿弥陀佛为师长,为归趣,忆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作为,也没有其他的阻隔,没有个人崇拜的这种烦恼,也没有个人堕落的迷失,那你个人堕落是你个人,其他人不影响。那么这个念佛法门就是唯依佛为师,唯取佛果,唯念佛忆佛而成就,所以易修易证,直截了当,他疑虑荡尽了。把我们的疑虑荡尽了,我们还不去作为,还不去实践,还不去在意,我不知道那能干啥?能作为出一些什么呢?

  

这个法实在是难得难遇。所以说我们不管从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的作为上,可以择一个,你择一个比较合适你的方法。

  

好比说身体不好的人礼拜是最好的了。确实是这样子,因为单一的礼拜可以把你身体不好的恶缘给转换掉,因为我们身体不好实是恶缘而成。

  

好比说一些人好说闲话,无端地说些是非,到处串来串去,给自己给他人搞麻烦,这样的人可能口业念佛最好了,赞佛与佛相应,那太好了!

  

可能有些人意识就妄想纷飞,坐在那儿自己也烦恼,看见人也烦恼,谁都受不了,这样的人了可能作愿门对他来说就尤其重要。

  

有些人就喜欢往那儿一坐,蹲在一个黑坑里,一坐半天,一睡一天,三天五天一年十年过去了,这样的人可能观察门对他是特别有用。因为啥?此人缺智,因为无智故,多于无记业而向往。人愚痴的时候特别向往的就是无记业。无记业是啥呢?就是啥也不想,空空洞洞地往那一蹲,冷水泡石头,石头不惹水,水也不惹石头,互不增减嘛,那个业就板在那个地方,放在那个地方,就是等待,等待就是愚痴业。你看每一个动物都在等待,主动的动物有,少,尤其是大型动物多是等待,吃了就等待,吃了就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业报的成熟,他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你看动物的作为很少,它最多垒个窝,为了自己休息,其他都没有了。那很多人也就是为了蹲个窝,一个窝一围,就行了。眼一闭,万岁。一围,谁也不敢惹,你要惹了,耽误我这一围,那麻烦了。很普遍,这个咋办呢?你要不警觉,那大家一围就等过去了,一年一年就过去了,因为这里面谁也不惹谁,对不对?石头也不惹水,水也不惹石头,冷水泡石头嘛,恶也不增长,善也不增长,但是生命在消耗,在等待业报罢了,这个是比较麻烦的。

  

所以说在五念门中我们自己可以审观,那你说什么样的人去做第五门的修持呢?就是声闻心重,比较自私自利的人,恰恰第五门是特别需要修持的,就是念佛把功德回向给别人,不为自己念,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在一切现缘中不舍。看见一个虫子死了,去给他念几声佛;看见一个什么东西受伤了,给他念几声佛;天天想我们全世界几万人死掉,给他们念佛;每天很多鸟死掉,给他们念佛;很多鱼死掉了,给他们念佛;很多生命断灭了,给他们念佛;或者很多横灾了,给他们念佛;很多人烦恼了,给他们念佛;很多人痛苦了,给他们念佛。这样念来念去,你这个自私自利就变成大悲了,我们这样念来念去,悲心就出来了,就成熟了,要不然你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实际这个五念门,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甚至也可以轮番着做,或者一门一门地去实践。为什么净土一法这么不可思议,就是这么简单,伴随着我们的身口意智方便智的作为来舍弃九界圆成九界,不舍九界利益众生,这样一个次序,很让人感动的。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八2011年7月28日

  

《安居第七十三日(一):净土易行要当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