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七十一日(二):不舍一切,犹如一子▪P2

  ..续本文上一页悲心、耐心?是因为他们与一切众生有这样一个顺性的彻骨彻髓的亲情!我们再好的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父母之间,再好的关系之间都会变异,它会顺着需求而变异,顺着现状亲疏缘而变异,顺着冤亲得失大小而变异,但是佛如来亲证了法性,他们没办法变异,他们了解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而妄受其贫穷之苦、轮回之苦、颠倒之苦、执著之苦,那“视一切众生是若一子”是他的真情话,经典上不是说一些高尚的话语,是很如实地表达了诸佛如来顺性地认知了一切众生,象一子一样地去爱戴他们,心疼他们,了解他们,予他们利益!

  

我们要是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往往会认为世尊,或者这些菩萨们,他们在做些什么呢?一旦我们亲证了法性的周遍性与真实性,我们也会爱戴一切众生!我们也会饶益一切众生而不舍!为什么呢?那你就可以在第五门中去熏修,去了解诸佛如来的果地觉是什么样的一个作用力?什么样的一个心理特质?什么样的一个效果?我们会去同感他,同样体会他、认知它。这样作为一个念佛人,我们有所念,有所为。

  

我们念佛什么呢?——佛亲证法性之周遍,亲证一切众生有如来智慧德相之事实,他怜悯一切执著于业力习惯的众生、苦难轮回的众生、迷失有情们,犹如一子!所以释迦文佛说啊——我视大地众生如罗侯罗啊。他这个话是很真诚的,很彻底的,很如实的!

  

象我们现在的亲人之间,也可能是多生父母,也可能是几生父母,也可能是此一生父母,也可能是过去的怨对所成,也可能是多世的怨对所成,也可能是生生世世的怨对所聚集,但它是变异的,亲疏、亲怨,爱憎,都在变异着,因为它不是顺性而来的,不是顺本质力而来的,它是顺表相的需求、短暂的需求,阶段的需求,角度的需求而展示的人性,有爱有恨,这样一个所谓的亲疏关系。所以过去说“七世父母”,即多不出于七世而产生变异,亲而变怨,怨而变恨,恨而变仇,仇而变敌视,敌视则更相对生,各样杀害!

  

父母亲情若不是增上修持者,多不过七世。所谓增上修持者,入菩萨道正行者。象我们看到的善星比丘,是世尊多生多劫的儿子,但他在世尊于娑婆世界应化的时候示现了一个堕地狱的形象,他诽谤世尊。这些大权菩萨呀,为了教化众生,各显因果作为方便,实是为了示现。他们在意识法界的因果中游戏舞蹈,得自在力,他们在游化着,在如幻的作为中得自在,得方便,他们知道这一切法是不可得的,为了利益众生,他们演什么样的戏、什么样的角色都可以演的很完整、很真实、令众生感动。所以释迦文佛就让他生生世世的儿子演一个堕地狱的形象。

  

为什么他们能有生生世世这样一个亲情呢?象耶输陀罗和释迦佛是累劫的夫妻,因为有增上的修持。增上修持者,他不遗失,不变化,直趣菩提,究竟圆满。我们都读过释迦文佛因地的故事——释迦文佛去供养燃灯古佛,得不到花,因为王者已经把花全部收购了,其他人不准用的。耶输陀罗的因地拿了一朵七叶莲,她就说我给你花献佛可以,但你生生世世要娶我为妻。世尊在因地说,我作为一个梵行者,何以以妻为累呢?我应该以梵行作为增上啊。耶输陀罗说,那你就不供养世尊了。他这一衡量,说算了吧,就这样吧。他就拿花供养燃灯古佛,然后以发铺地,燃灯佛从发上踏过去后就给他做了授记。

  

讲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是要知道诸佛如来在他们的增上修持中,他们的眷属是不会变化的。象《悲华经》中,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等,他们都是阿弥陀佛因地的千子,释迦文佛是梵志,这一千个子现在早都成佛了。阿弥陀佛为什么立这么一个超世之愿、普利一切呢?也不是因为他当时是无诤念国王,他才有这样一个角度。是他审观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土,做了一个极大善巧的作为,因为诸佛如来,千面孔万面孔,千名字万名字,总是一个名字——度化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成就菩提。为什么要度化众生?——他真是了解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一个唯佛与佛能知的事实!我们很多人说我们亲人之间怎么样,舍不得这个世俗的亲情什么的,我告诉你,在这个世间,你亲情纠缠多者越不过七世,就变了,亲人变成有怨、有计较、有仇恨、有迷失、有对抗,乃至夫妻之间、父女之间、母子之间等等就会由亲变怨,由怨变恨,由恨变成敌人、敌对。为什么呢?他没有准则,没有彻底性,没有顺性彻观我们所谓的佛性、觉性,他只观了当时的需要,当时各取所需这样一个角色。所以说我们学佛,不是一个泛泛的因缘,是一个真正的大事因缘!

  

在净土整体的教法中,“不舍”二字的分量是比较重的。不舍本身是无为而至的一个说法,是率性、称性的一个说法,是满足的一个说法,是一切时处的一个说法。

  

我们已经习惯用有为法了,得失啊、对待啊,这是我们的习惯。依无为而至、宁静而至、寂灭而至、喜悦而至的东西,我们一般不承受。所以随顺弥陀的果德来审观世间,本身就是无为而至的一种顺着愿力而成熟自他的一个善巧。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七2011年7月27日

  

《安居第七十一日(二):不舍一切,犹如一子》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