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七十日(三):业无所属与置换位置▪P3

  ..续本文上一页修行人是没有动力的。我们念佛人若真正知道利益法界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念佛动力!因为每天都有太多太多的苦恼的众生在我们身边生生死死,在种种违缘中受种种的伤害,我经常在电话中听到那些又哭又喊的人们的呼唤,真是很多苦难的人们,真很苦,很多恶性的疾病、恶性的伤害、恶性的心理迷失与挣扎、恶性的对抗。

  

我们念佛,站在器世间、众生世间清净的这个角度,站在一个如梦如幻的、观察这个世间一切业都不可得的角度,我们才能真正地把阿弥陀佛圆满的功德回向给他!要不然我们就会被他拉下水,第一个念头没下水,第二个念头没下水,第三个念头你就下水了!怎么下水呢?你同一苦恼了。因为你回到大家都是凡夫的位置了。

  

所以前四门与第五门的相互推动是很重要的,第五门实际是最容易来剖析我们心中的那些凡夫的位置与习惯,凡夫的作为这种世俗的心最容易得见。“念佛不为自求,但为利益一切有情”,你就提出来这样一句话,念一句佛,你马上就看到自己心中就会动念的——不为自求我干啥?第五门的修持是十分干净的,那绝对是一个照妖镜,可以把九界的妖怪都照出来。我们没有真正地在前四念门中把舍九界的这个力用的彻底,那在第五念门中经常照着自己就象个妖精一样,很多丑陋的思想就会冒出来。因为第五念门就是“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悲心”,就是回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自身修持的,就是因为别人的苦难、别人的灾难、周边的迷失痛苦与挣扎而念佛回向,哪怕念一分钟、五分钟。

  

很多人说我们要成立一个助念团、助念小组,为别人去助念。我说你太了不起了。你要是把念佛法门的前四门熏习好了,去为别人助念,那真是不可思议。但我真是遇到很多很多助念团的人,三年以后那个怨那个迷失那个烦恼啊,比一般人增加一百五十倍。我说你怎么这么大的烦恼?这么大的怨气呢?那一说就刹不住车,因为太多的苦装在心里了,受了太多的伤害,受了太多的不如意了。——你看我们明明好心帮助别人了,被别人撵出来了,被别人砸了,被别人报警了,有的人说我们骗钱,被别人这个那个,反正就是越说越多,为什么呢?没有摈弃九界,还是在意于别人的言说、别人的眼神、别人的想法等等,不是一个真正的不舍众生的圆满的回施者。

  

我们自身没有真正地摈舍过九界,想去利益九界,你必然会陷入九界众生的位置。那大家的苦就一起苦了,就是绑在一起跳崖,一起跳到水里淹死,没有救人自己也淹死了,没有救人自己也摔死了,为什么呢?没有那样的慈悲力、善巧力。所以前四念门的熏修对第五念门的熏修来说十分的重要!虽然说我们观察了业无所属,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实在是我们心地自在游历的一个清净法界与一个浊染的法界,但你要认清怎么作为。所以习法甚为重要,次序在某些时候也很重要。

  

在我们还没有把自己的身心梳理清晰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去用五念门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帮助别人,你自己会迷失。就象很多居士,一皈依以后,一受了五戒以后,回家就把那个锅一刷,那一罐子大油找个地方一摔,干什么呢?——开始吃素了。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成就了,可以成就众生,解放自己的家人了。结果家人没有解放,叮叮当当地闹起来了。我遇见一对夫妻,七十一、七十二岁了要离婚。我说你们俩结婚多久了?他们说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还没过好,为啥呢?一个要吃素,一个要吃荤,就这么一个事,这个家过不下去了。

  

这跟阿弥陀佛的教法有没有关系呢?从彻底究竟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从表相上来说,我们因为没有舍弃九界,就会把对方的作为着实地认为他有这么一个恶缘恶事,那么就没有耐心帮他。要是我们真正舍弃九界的幻化业相了,我们会有耐心地,就是所谓不舍地帮助对方。真正作为一个佛教徒,真正作为一个念佛者,你会有极大的耐心与空间去帮助他。所以第五念门,这个“不舍”不得了,不得了啊!但你前四念门不扎实,想在这个地方去不舍,嗯,那真受不了。

  

很多人就逾越了这个次序,前四念门没有真正地入功德,没有安心于极乐世界,没有在器世间情世间清净真正地安住,还染著于五浊恶世,结果就计较了。因为我们知道,假设我们观察到器世间清净、有情世间清净,我们身心皈依于此,安心于此,再看这个浊恶的世界,你根本没办法计较了。因为知道这幻化的业相中,这业无所属的执著中实在是没有一法可得!你再帮助他,你就从根本上帮助他,就从心理上帮助他,而不是从表相上去指责他,去制止他。那佛教在这个世出世间,现在很多人走进的误区也就会得到一个根本上的转化。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先允许对方的表相,再来引发他心理的超越,使他心理上杜绝杀业的伤害,杜绝嗔业的伤害,杜绝饮酒的迷失,杜绝等等等等。因为我们已经有这个深度了,有这个认知了,有这个体验了,我们有深刻的感知,有深刻的作为了,那我们可以义无反顾地帮助这些有缘,来做一个真正的佛事,一个真正的佛法的回施者。所以不要急于度人,因为你有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智慧,而不要急于帮助别人结果把自己拉下水,造成了冲突与对立。

  

第五念门是一个净土修持的一个试金石!你是不是真金,你是不是纯金,你是不是真正的念佛人,一做就能知道了。你一看大部分人都不是念佛人,因为啥呢?——没有舍弃过九界,都是在念着九界的杂缘,染著于九界杂业。即嘴上念佛心里想着世俗,在世俗的业习位置上没有动摇过,在业无所属上没有彻底的认知,在法无自性上没有去亲证它。怎么亲证啊?我们真正观察到器世间清净与情世间清净的极乐世界,这个佛性的展现会在我们生命中真正地舒展开来,我们不离本位就能觉悟,不离本位就能体察到极乐世界的殊胜与庄严,就能体察到极乐世界的威德所在,就能安住于此。为什么?心、意识法界是没有空间的,是没有距离的,没法分割的。谁的意识能分割啊?那些执著者可以分割,那些习惯的执著者,那些顽固的迷失者在迷误中生活,在迷误的意识法界中、割裂的意识法界中、强制割裂的执著中去生活。

  

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佛刹就是一个不割裂的法性的真实的舒展,这个名词背后就是舒展法性。佛性在舒展,就是心地在绽放,绽放什么呢?若一由旬二由旬千百由旬、一佛国二佛国千百亿佛国,我们的心智就象莲花一样可以舒展无穷无尽的佛国。它本来如是,所以是无边光,是无碍光,是清净光,是不思议光,是无对光,是炎王光,超越思维,超越我们识心的执著、识心的分别。我们心理不舒展,是业力的位置的制约把我们锁定了。

  

所以业无所属是我们对前四门的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在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这个选择中,是自尊与迷失的一个自我观察,法无自性是我们念佛人每一时刻认知、认知、认知的一个结果。我们有这样一个熏修,我们在五念门中再细致,再深入,那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所谓现生即得往生的事实。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六2011年7月26日

  

《安居第七十日(三):业无所属与置换位置》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