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

  

念佛这个工程十分简单,但是其教理的次序也是十分清晰的。那我们就看看怎么“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方便从哪儿建立?

  

我们还从持名来作为。因为我们讲过有两种持名——大家认为是我们在持名。所以佛持、佛威德持——摄持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持名。持什么名呢?就是命令一样地来召唤我们,或者说抉择性的号令九界、令九界咸有所归的这样一个持名。阿弥陀佛依愿力说“设我成正觉,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这就是阿弥陀佛执持名,他以他的威德愿力悲心方便所持。

  

一般我们把“佛持名”给丢失了,就会寻求“我们持名”这样一个作为。阿弥陀佛因地的愿——于无量劫为大施主,与一切众生作安慰。安慰什么呢?就是以名号度化众生,以这个摩尼宝号广传十方,令一切听闻众生具足善巧,具足威德,具足信顺二德,菩萨即得三种忍,得不退转。这就是阿弥陀佛所持。在四十八愿中不是一个愿,大概有很多愿都是“闻我名号”、“他方众生闻我名号”,“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什么。这个“即得”就是阿弥陀佛愿力威德摄持众生,摄持、成熟,他不光摄持你,他还要成熟你,成熟你的威德善巧。四十八愿最后一愿说——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信忍、顺忍、无生法忍,闻名即得成就得不退转。那就是阿弥陀佛持名。

  

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知。阿弥陀佛开汽车来载负你,嘀嘀,说你要到什么地方,你说要到安乐国,他就给你载到安乐国;你要说我想休息,他给你载负到休息的地方;你说我要得到信顺的力量,他就给你信顺的力量;你要说得不退转,他就给你拉到不退转的地方。就是说你心里所有的愿乐他都能给你满足,为什么呢?他的誓愿所成,因为他兆劫永载的修持就修的这个,千处祈求千处应,这不光是讲的观世音菩萨,一切诸佛莫不如是。

  

《华严经》的偈子就展示了诸佛的威德与善巧——“随机感应靡不周,恒常坐此菩提座”。因为什么呢?——“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于一切众生前”,随机感应靡不周,恒常坐此菩提座。这个“随机感应”,感应谁呢?——一切需求众生。所以十方九界众生若有所需求,因为诸佛如来亲证法性身故,入一切众生心,众生心之所动所念所知,诸佛如来都知道。不过你不要害怕,你少打点妄想就好一些,要不然让佛知道你那么多妄想也不好。这不是吓人的啊,我们现在打开手机,大家都有这个感受——一个发射台,这么多手机,一个发射台一传送,串这个线那个线,所有通话信息都可以给你记录下来,这还不是法身对吧?这是个网络,现在的网络都可以做到这样了,那佛充满于法身有什么不相信的?实际慢慢地,很多科学就会证实佛身充满于法界是真实的、法性周遍是真实的。我们现在人在用科技模仿这些东西,就是把我们觉性的东西运用出来。

  

实际大家早就跟佛联网了,因为什么呢?——你有佛性。你把你的佛性去掉就不联网了,你说我变成一个无情物就不联网了,不是,无情物也联网。因为什么呢?在佛陀这个地方,器世间与情世间是同样妙用,就是说你变成木头石头也不行,网已经联了,因为你有佛性。《楞严经》不是讲了吗?那些极顽固者、固执者、愚痴者就堕入无情类。无情类佛也给你激活,对不起,因为啥呢?——你有佛性。所以在佛陀的报土里面,一切众生皆是自在,乃至器世间皆是方便。你看极乐世界的水亦自在,欲暖则暖,欲冷则冷,欲高则高,欲没膝者没膝,欲没胸者没胸,欲没足者没足,随意自在,有情无情在佛陀这儿都是妙用。那在我们凡夫这个地方呢?有时候有情跟无情差不多,一样的木讷;而无情跟有情差不多,一样的可以冒烟生火。

  

所以阿弥陀佛执其名号,往往是现在念佛人忽略的东西,就象人忽略返向往生、往向往生之“往生”是意识法界的一个舒展、一个如实相罢了。它跟这个死活没关系,死活是众生分。所以很多人去读《往生论》,怎么一个死字也不写,一个活字也不写,怎么回事呢?所以我们中国的净土教法就成送终的教法,就是送死的鼓声了,咚咚咚咚……这个人死亡了。所以是老年念佛、死亡念佛。你看很多人很有劲头的,谁家又死人了,他眼睛就发光,干什么?他可以助念去了。我说你好好地为活人助念助念吧。他说活人不需要助念。我说活人最需要助念!阿弥陀佛天天为活人助念,对不对?你看阿弥陀佛这个“佛执持名号”,就是为活人助念。干什么呢?——成熟我们的悲智方便。为死人助念真可怜啊!所以很多出家人、学佛人都成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了,不过没有拿工资。

  持名

  1)佛威德摄持众生(号令众生)

  2)不足中持名(求。主流。)

  3)随顺佛功德愿力持名

  

不知道佛执持名号的功德,我们就丢失了一个大利!即佛在载负着我们,愿力在摄化我们,这个根本的母体我们丢了,就是我们所依止成就的缘丢了、种子丢了!很多人就单方面地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求这个求那个,因为他所依的圆满的缘起丢失了,阿弥陀佛的加持摄化他丢失了,这个究竟的安稳的依止他丢失了,所以他在惶恐在不安中去念佛,在挣扎中,在不足的心理中,在烦恼的心理中,在摸索的心理中去念佛,那就是所谓的“凡夫执持名号”,就是不足中执持。这个不足执持就会很苦恼的,这种苦恼现在真是很多很多的。

  

  2)、3)都是凡夫持名,但是我们若是来随顺佛持名功德、随顺佛的功德愿力念佛,那就不一样了。不足的心持名、凡夫的心颠倒的心持名,反而是很多的,那是现在的主流,求嘛,到处求,这是主流。都是凡夫有情,但是凡夫也可以随顺佛的愿力来持名,我们可以做得到。

  

哎呀,不相应,不相应,他不知道佛在念我们,就去单独地念佛啊佛啊我求你啊,你来加持我。他不知道佛早就在垂手加持着他,所以心里就发慌,没有相应的,是单向的一个感知,单向的一个亏欠的摸索,那就很痛苦。所以这个执持名号,本身经典上是这样讲的——舍利佛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里面不管从文字义、从无量义上说,都有佛执持名号摄化众生,与众生随顺佛功德执持名号,这两种契合都会有的。

  

持名,我们都知道名号度众生是利益世间的一个方式。我们往往把持名当成功夫了,所以很多人修功夫没有修成,修出来一身骄慢,他不知道随顺佛愿佛力是真正的功夫,与佛相应的真正的功夫。有的人修这个功夫很气馁,反正我遇到自责自己的念佛人是比较多的。你说我们讲返向往生讲回向的,又讲这个干什么呢?这就是回向。什么回向呢?我们随顺佛愿佛力来念名号就是回向众生。我们要是依自己不足的心去求往生,可以往生,但是利益世间的心你丝毫都没有,你生不起来。你怎么能利世呢?因为你没有随顺佛愿佛力,你没有那个力量利世,你求的是为了你自己的安定,你自己的安乐,你自己的忏悔,你自己的福报,你自己的功夫成片,你自己的一心不乱,你自己的所有的感知、见闻觉知,你没有利生,你没有回向,你没有这个成就大悲心的机会!所以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为活人助念的这个威摄十方、摄化众生、成熟众生的悲智,阿弥陀佛这样一个愿力的名号摄持。

  

所以说“设我成正觉,名声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在《大宝积经》“如来会”中这样讲——“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那“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是什么呢?就是他成熟你的内容。你闻到名号,一句大悲心,那就具足相好,可以利世。闻名往生彼国——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摄持。所以“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那就是阿弥陀佛持号。“俱来我刹中”——那就是阿弥陀佛执持众生,摄化众生。所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那就是成熟了一个返向往生的现前利益。

  

此处只是所作随意自在成就,非是生灭,非是生死,非是色身之变化,是意识所作自在成就,意识所依成就,意识所缘成就,意识所使成就,意识依佛力功德所成就!此处我们需要改变一些思维的角度,要是不改变,按照那个常规的思维,就是我们来念名号,然后看能跟佛在哪个角度找个感觉,这个感觉也不知道是个啥感觉,碰见了再说,碰到哪儿是哪儿,对不对?谁知道是个啥呢?好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念来念去,也不知道是啥感觉。张三问李四说,你有啥感觉?他说没感觉。李四问张三说你啥感觉?他说有感觉。啥感觉?越念越累。啥感觉?念佛不想念了。干什么?修密去吧。为什么呢?参禅去吧,修南传去吧,怎么呢?那儿有感觉,这儿没感觉。为什么呢?孤掌不鸣嘛,怎么有感觉!这是谁的过失呢?谁也没有过失,这些老师的过失,这些老师不让他们相应,念来念去没法相应。他跟谁相应啊?就一个不足的心、求功夫的心,他跟谁相应?没法相应!

  

所以“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个地方我们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这个六字洪名的称念上,原来十方诸佛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所谓的“咨嗟赞叹”。这个赞叹是诸佛佛佛相印契的一种称念,这跟我们有很大的直接关系。…

《安居第六十九日(四):游历自在于念佛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