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情世间清净,才能了解娑婆世界的情世间的浊恶与器世间的浊恶。
【举例:昨天温州动车发生追尾事故,死了几十人,受伤二百多人,其中有的人可能正睡着觉就被撞死了。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这种意想不到。动车大家都感觉很好,坐上去很舒服,但是一撞车就不好了,这一撞车,这浊恶世界的狰狞面孔就露出来了。】
我们这个浊恶世界之恶,就是它经常会发生恶性事件,群体的、局部的、人为的、天灾的,这个浊恶世界不是我们要强冠一个恶名给它,让我们去厌弃它,不是。我们可以看看周边发生的,实际不用说这些事故,就看我们身边的生老病死,哪一个人不被生老病死纠缠呢?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年轻,可我告诉你,再睁开眼睛你头发就白了,很快很快的。
我们对这个浊恶世界的厌,对极乐世界二种清净的向往,一旦确立了,基本上这个往生不往生我们都不考虑了。因为你的潜意识中一旦真正揭示了这个东西,即你的潜意识抉择了,或者说你阿赖耶识里接受了那个最深的那个种子——虽然我们的佛性在最底层,但它托负着我们整个生命,这样你就跟它契合了,你就可以放心了。把这个欣厌认识清楚,实际也是放心了,放心什么呢?放心于你这个清净国土,那我们就厌离了这个浊恶的世界。
浊恶是什么?我们为自身求安乐,为自身作为的这种心,实际就是浊恶、浊恶的沉淀与积累。你可以仔细地观察,它所有的果报一定是这样的。为什么很多人打坐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睡着了,实际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己修行要找一个舒服安乐,这本身就是违菩提的。那你说我不为安乐我干啥呢?但这是所谓的违菩提门,你进入了业力之门、苦难之门。那你说我们修行为了什么呢?实际要破除这种为自己安乐的习惯意识。有时大家会需要休息,但要是专门在这里面修行,那可是走错门道了,为自身求安乐就是入了违菩提门了。违什么呢?违背了道业,你趣向了习惯的苦业的深渊。
这一点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去剥离呢?因为我们习惯于为自求了,习惯于为自身的安乐修持了。为自身的安乐修持是人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人不为自己的安乐为什么呢?人一举心动念就逃不出这个罗网。我们经常听到“不为自身求安乐,但得众生得离苦”的话题,但基本上跟我们没太大的关系。说“不为自身求安乐”,下面说反正我要找安乐;“但得众生要离苦”,众生有苦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就象这个车一追尾,这么多人没了,不知道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可能这里面没有一个跟他有关系的亲戚,有关系早就哭鼻子了。因为跟大家没有关系呀,什么为众生得离苦,为什么众生啊?什么是众生啊?他没有理念。这就是浊恶世界我所的一个坚固习气,这个“我所”,我的依正二报,就是这么个状态,我们在这个世界基本的考虑、感知与作为就是这些东西。
我们厌弃这个娑婆世界,包括其众生世间的浊恶我们也应该厌离,实际为自身求安乐这些作为都是浊恶的。如果现在突然站出来一个雷锋那样的人说,我不为自己做,真是为人民服务,大家一定认为他是个傻子对不对?因为这是个浊恶的时代了,大家不允许他了。现在谁敢去做好事?别人马上说你要收多少钱啊?对不对?众生世间浊恶实际就是我们整个人群的共业意识已经造成浊恶了。你要是不厌弃,你的作为很自然地还跟它契合,那你就进入了浊恶的器世间与情世间的深渊,那就是娑婆世界。实际你也不用动本位,但你这个意识上没有出离的愿望,没有欣厌的角度与思维,那我们根本不知道在修什么?虽然你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磕着头,说我这么舒服、我这么舒服……,那你磕了半天等于没有修。
但我们也习惯了,想一想每天为别人、为众生得离苦去动一个念头,那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那太伟大了吧?所有的护法都会跑你那儿,所有的龙天菩萨都跑你那儿护持你了,说你敢动这样的念头,娑婆世界都不动这个念头了。我们看看自己一天动几个念头为众生得离苦来修行?我们认真一点嘛,对不对?该认真时得认真啊。
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劫浊见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实际看一看,我们就是生活在这里面,习惯了。这种习惯不细细地剖析它、认识它,那是温水效应,你一点都不警觉,一直泡到老死你都不知道,把你泡熟了。温水效应这个试验,把蛤蟆放在水里面慢慢加温,一直到烫死了它也不会出来,但要是一下子很热,它就跳出来了。要知道真是让我们厌离了,我们心地一下就走出来了。
所以前四门的修持,欣厌成就是一定要抉择的。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五2011年7月25日
《安居第六十九日(一):前四门应达成的事实》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