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着飞机跑▪P2

  ..续本文上一页“我习惯了”。他说“外道!你读读经典去,看看世尊怎么睡的觉。”我说行,虽然一伸腿就发热就难受,慢慢地听师父的话吧,谁要你是师父的徒弟呢?不能做外道啊。后来就知道,这个苦最多是个助缘,让我们警觉自己,这是可以的,但要把苦当成一个根本,我们就大错特错了,那走错路了。

  

那么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阿弥陀佛来载负一切念佛有情,摄化一切忆佛念佛有情,听闻名号功德,回施广大利益,令众生如实安住。如实就是安住,安住就是如实。你不安住就不如实,就不究竟;不究竟你就不如实;不如实你就漂在业力海中。如实就安住,安住就安心,安心就无来去,无增减,不垢不净,那心智就坦然,坦然就在如实上,如实就是弥陀所给予,弥陀的给予就是安心,安心的事实就来自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佛来给你印契,令你安住无疑!再也不需要挣扎了,再也不要索取了,再也不需要什么了。可以改变自己的现有,可以认识自己的业习、他人的业习,但绝对不需要再索取了,为什么呢?你本来具足,你的心本净本实本真,所以依本修法本自解脱,依本修法本自成就,依本修法本自庄严!

  

依本而修,就是“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依本就是正修行。现在我们的修行都不是依本,都不是依阿弥陀佛的誓愿来修持,依阿弥陀佛所展示的报德来修持。所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本,这个修是无修而修,正修行功德圆满清净,真实如实,彻底了义,非假于增减善恶是非大小,非假于来去,那我们就安住无疑,安住无疑即是往生,不可须臾离即是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就是无间光、就是炎王光、就是不思议光,就是周遍十方平等安住,如实安住,就是依本安住,依本安住就是依本而修。那就是安乐国,所以未生安乐国土,已在安乐国土,何以故呢?心智清净故,心智平等故,心智如实故,心智佛果所印契故,心智佛功德所给予故,心智如实庄严故!我们认识不清楚也没问题,那我们继续学习,慢慢来。

  

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实际是把我们过去的修来世、死往生这样一个僵化的理念做个调整。这个理念很僵化的,所谓僵化,就是一个对错的说法,一个对的说法、一个错的说法,对的说法就是解释权在每一个人那里,合适你的你就认为对,不合适你的知见的那就错了。我们这样学佛,所有的佛法就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我们把所有的佛法改造了,结果学一年又一年,学一年又一年,还是老一套,哪一套呢?——合适我就是对的,不合适我的就排斥。那你上哪儿学佛呢?你不过学的是自我的对错,你选了一个对你心念、对你业习的东西罢了,你把它处理一遍,再跟别人表达。所以说“我们大家执持名号”,实际这是我们大家改造出来的东西,因为啥?这样改你才安心,你念佛才安心。让佛念你,你有点被动了对吧?我们的法身慧命太弱的时候啊,被动一点还好,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现在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佛法用自己的意识改造过了再建立,所以这个地方就建立了对错。改造过了再传达,所以我们的传达就是以讹传讹。好了,大家这样传播的越多,我们就越迷失,离佛法就越远。这很痛苦啊。在这么热恼苦难的世界大家太需要佛法了,对不对?太需要了!不是你需要、他需要,是大家都需要,太需要了,太需要了!但我们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下去那就越走越窄了。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是顺性而立的,是让我们的那个妄想执著回入到智慧海中、不思议海中、光明海中、无对待海中,消除我们二元的障碍与沉重,使我们的对待心理、挣扎心理、取舍心理彻底地休息下来,得到如实的安住,不可须臾离的安住。

  

你要是不可须臾离地安住,你一举心动念,你就知道是业了,所以“意乐人生”那五部曲你就知道怎么用了,你一动念——业,不管你怎么动念,保准是业,业习,若他人影响,若共有影响,保准是业习。你久久地观察,你就知道什么是叫自性了,自性的认知,那就是知本本自解脱,知本本自庄严,知本本自清净,人就能如实地安心,安什么心呢?令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周遍下来,圆满起来、庄严起来,随顺佛这样的功德、菩萨这样的功德,再看世间,所以一切世间佛愿所成,利益故,平等故,清净故,那我们就可以用清净的眼、智慧的眼、慈悲的眼来看这个世间,而不是用你的识心的眼、你对待的眼、你是非善恶分别的眼去看这个世界,那我们的世界就是平等的世界、清净的世界、无对待的世界,就是一个庄严的世界,你很多庄严的东西不不求而遇,不求而得,不求而至,不用你求。那有的人说近代有个圆瑛法师,他提出来的口号就是求福求慧求往生,那你怎么不求呢?反过来说,我们现在随顺佛愿就是求福求慧,随顺佛愿就是求往生,要不然那就是没有求,这个求要正行,要如实。

  

所以第三种正修行的方式——“三者彼于一切世界,照佛会大众,无余广大无量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这个无余的供养恭敬赞叹诸佛如来功德,的的确确是顺性才能展示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觉悟的状态、道不可须臾离的状态、法性周遍的状态、知本本自解脱的状态、知本本自庄严的状态、知本本自清净的状态。知本,本如是,我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如是”,我们就会浮躁在自己的执着妄想业习的一些表面现象上,而不知广大的法性的作用。象我们这一房间的人,我们有一个共性,有个体性,共性我们要找得到了,大家的利益就可以在一个人的角度上回施给大家,但是别性各有守护。我们各人坚持自己的别性,这一个房间的人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什么呢?各人要干各人的,这个屋就很吵闹。但我们大家都同时倾向于一个清净平等如实的一个共性,那么大家有一个共同点的认知,再看个性就得到了个体方便,那么人在个体上就能得到清净平等的安住,而不去骚扰恼害于他人。这一点还真是需要我们通过对比来观察与反思。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十七 2011年7月17日

  

《安居第六十一日(二):背着飞机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