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五十七日(二):依佛愿菩萨正修行
我们把阿弥陀佛依报的十七种庄严做了提示了,把阿弥陀佛正报的八种庄严功德成就做了提示,下面就是菩萨的四种正行,这二十九种庄严,是来让我们通过依报、主、眷属这样一个角度对极乐世界做一个整体的观察,实际这个观察就是从各个角度来提示我们。
“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十分清晰地提出来——正修行。一般提到“修行”,大家都很容易很振奋,好比说提到苦行、不睡觉、不吃饭,或者吃松针、吃草根……,大家都会兴奋的。以前云南这一带有很多这样苦行的僧人,终南山也有,其他地方也有,苦行我们不能去反对,但佛教毕竟不是苦行的提倡者,而是提倡正行。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是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菩萨的四种正行,此处举列的菩萨不是其他人,就是现前大众。我们不要把这个菩萨推给别人,这个时候要当仁不让了,就是自己要来分析这样的提示。
“于一国土”,每一个有情各居自己的国土,此国土就是现报所成。那我们现在居于娑婆世界,可以来审视。
“身不动摇”非是来去而形成的一个教法。我们在一个作为中,好比说在甲城市工作到一定时候,要跳槽到乙城市去工作,那么就要到乙地去转换自己的身份与作为,改变自己的事业。极乐世界这个教法、念佛这个教法,是不需要的,何以故呢?——念佛一声,普利法界。它有这种的功德与作用,因为顺性之音声是梵音,梵音普及十方,净化法界。
可能有些人采过蘑菇,据当地老百姓讲,不打雷这个地方的蘑菇是长不起来的。这个雷就象我们念佛一声一样,所有沉睡的有情无情的种子在这一声雷下,他就会复活,他就会唤醒,他就会觉悟,他会得到生命的激励,他就会有一个成熟成长的动力与过程。一打雷,山民就兴奋了,说打雷了,采蘑菇去。因为这个雷声可以把很多菌种催熟,使它们突破土层或腐朽的树叶,能长出来。雷声有这样的作用,而这一句“南无阿弥陀”要比雷声响亮的多,虽然我们可能觉悟或不觉悟,了解或不了解。你说大家不是天天在念佛吗?主要是你身在其中不了解。好比大家在这个地方就念那么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很远很远的人要是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要是平常的人,心里就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净化与安慰;要是浊恶的人,心里就肃静了,突然就变得清净;要是迷失的人了,寻着这个佛号就会找过来;要是挣扎在种种难缘中的人,听到佛号了,他的挣扎迅速就会减弱。我们可以去实验的,可以去作为的,你自己也可以去体验。念佛的这个声音本身的作用,即这一句六字洪名本身的作用,就是号令法界回归净土,成就法界同归净土,印契法界同一本源,令一切众生平等安住。
“遍十方种种应化”。往往我们认为可能此世界修持那就是此世界的了,所以说我们的心智有待于开发,有待于重新认识。众生心地法界与诸佛心地法界,就心地而言,怎么也没办法区分开的,虽分别执著习惯有别,但从心地这个角度来说,永远没办法区分,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心地的一个描述。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菩萨说,我念佛要求个一心不乱。看到这样的人你感到很紧张,你要赶紧帮他,他要求一心不乱,那他一定要下大功夫,他要把很多因缘拒绝,他要有很多的辅佐,才有这个机会的。这个是一类念佛人,其心理就是——我要求念佛加持我成就一心不乱。
再一类的念佛人——我要消除自己的业障。
又有一类念佛有情——我们要消众生的业,要帮助别人。这就大方一点点了。
那要是一个圆满的心,一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来念佛呢?就是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无二无别这样来念一声佛呢?那就是晴天的霹雳,那就能唤醒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众生真正地受到震撼,受到启发,受到印契,令一切昏沉与迷失的能觉醒。
所以说念佛的发心很重要。那我们说念佛忏悔业障,忏悔自业他业不是很好么?很好。求功夫求禅定不是很好么?求开悟求智慧不是很好么?是,但这毕竟不是无上心。
所以菩萨这四种正行皆以无上心菩提心而安立。依无上心我们再来看“于一国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就很好理解,那就是心智周遍,点滴功德回向大海,如空映空,空自无别。虽然一点点的水,入到大海,那一点一滴的功德就遍及着法界;虽然一点点的虚空,如空回空,一点点的放下执著的善巧与轻快,那可以透视整个虚空法界的真实。这样一个发心,就是正行所立。
我们要了解,正行的根本依止——皆依无上心,即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样一个究竟心地,在现前念佛中来运用。
《往生论》对净土教法是十分的彻底的,不管我们现前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他都做了提示,提示你应该怎么修行。尤其在观察门中,实际这是观察的。他并不是说你马上你就有无上心成就了,不是。他让你观察“身不动摇,遍满十方种种应化”,他让你观察无上心之妙用。无上心是什么呢?——佛陀的佛果。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来观察——身不动摇而能遍利十方,弥陀名号万德洪名,梵声悟深远,微妙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我们随着这个佛愿就能观察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我们在此世界一点一滴的称念,小小的称念,就可以利益着十方。这是观察门,不妨你观察观察,他让我们去观察的,你先不要急着去拒绝他。
象天亲菩萨这样的教导者,他们十分具有善巧,一点一滴的从每一个角度来唤醒我们无上心的作用,也就是果地觉因地心的作用,也就是依佛愿为己愿的作用,也就是不见佛心见佛愿,见佛愿知佛心,知佛心明自心,明自心用自心这样一个过程,来让我们的心象佛心一样起作用,让我们修的法像佛法一样起作用,让我们的行为像菩萨一样,象诸佛如来一样能满足世间,利益有情。他让我们来观察,他说不妨观察,就是说你慢慢的来,也不着急。你说我很多固执的东西,有很多既定为事实的东西,我改变不了,没问题的,阿弥陀佛这个耐心就是无量寿,他一直会呼唤你,会提示你,我们业力的执著再耐心也耐不下去,我们固执的东西、凡夫的妄想执著再执著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遇到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人都会生起一个喜悦,什么喜悦?说反正佛有耐心,佛陀的耐心是尽未来际摄化我们不舍,他这个愿必然产生力,这个力必然使我们能唤醒。
你那个虚妄的、短暂的、无自性的业必然在这个大光的恒常的愿力面前散坏,你坚持不了的。以前我就尝试过,我说能不能就坚持一段自己的业力,就不念佛,不妨我们都可以去试验——你三天三夜不要念一个佛字,若念了就磕头忏悔。你说“我就不念佛”,你试一试,你就发这样的愿都不起作用的。因为佛号已经周遍了法界,已经广传在世间,阿弥陀佛的成就已经十劫,他的威德已经一尘一刹一土之中都成为事实了,所以一旦我们听闻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教诲与功德的回施,我们对虚妄业的固执就变得苍白无力了。你可以去实验,要坚持,要盯住这个愿望,我跟几个人打过赌,他们后面都说投降了,让我念佛吧!因为不念佛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平时很少念佛,甚至拒绝念佛的人,他升起这个念说“我三天三夜不念佛”,这三天三夜不能迷失,要提住这个念头的,不过很多人提着提着就睡着了,那也没有问题,醒过来的时候还会警觉,结果也都有意无意地会“阿弥陀佛”的。
佛这个愿力的周遍是一个事实的力量,就是所谓的佛已经成佛十劫了,我们一旦听闻了这个力是不可思议的。就像人站在长江的中下游说我要把长江水堵起来,可能很困难,那你说三峡不是把长江给堵起来了么?那是上游。成佛十劫就象水流到入海口一样,水面是巨大的,任何东西扔进去就会随着浪冲到大海里了。我们现在的业在阿弥陀佛这个十劫的呼唤的加持下,功德的加持下,就象扔在长江入海口的一滴水、一盆水一样,你挡不住它,你说我要同化它,结果你被他同化了。已经成佛十劫的这种功德,就是这样对我们的一个加持。
依无上心,也就是依果地觉为因地心,依佛愿为己愿。世尊经常说心不可自见,我们怎么发无上心呢?心者,无色无相,不来不去,不大不小,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我们怎么见这个“八不”心,怎么用这个心呢?所以我们先要认知它,它有所谓的体、相、用。
说“菩萨于一国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常作佛事”,这讲的是用;“八不心”讲的是体;在相中,大愿最容易显示出来,古代善知识们说“心不可见,依愿标心”,佛愿就标佛心,这四十八愿原来是愿愿表示佛的心地,什么心地?佛这个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心,它的相当然还有大悲大智大行等等。众生取相,一没有相说,大家就感觉不到这个八不的心有什么用呢?这用,就是菩萨四种正行。
这样我们从次序上就可以看…
《安居第五十七日(二):依佛愿菩萨正修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