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清晰了。心不可自见,心不可自知,依愿标心.所以我们就读到佛的愿,菩萨的愿,声闻修行也要有个愿。这次去泰国禅林短期出家的菩萨,每次闭关前都要发个愿,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发愿呢?我说你的心不自知啊,发愿就明心,明心就知道自己的心要干什么,起码这一段闭关期间要干什么,不发愿你修的是无记业,修来修去,落个无记,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依愿标心是比较好认识心地的一个方式。实际这个话是不需要安立的,但对我们凡夫有情来说,这无疑给我们开示了一个方式方法,来让我们知道这个心。
你说阿弥陀佛这个心之“用”怎么能说是菩萨正行呢?觉悟者、觉悟佛心的人、随顺佛心的人是菩萨。此处随顺佛愿者名菩萨,这类菩萨的作为就有这样的功德与善巧。我们作为这样一个念佛人,不管净心不净心、登地不登地,菩萨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实际没有压力,你只要随顺佛愿是名菩萨,随着自己的业习那你就是凡愚有情,没啥说的。说那个念佛的菩萨了不起啊,因为他念佛了,因为他随顺佛愿念佛了。这个没有高抬,就象一个国王有极大的权利与财富,他要使一个人富起来很简单,使一个人有权利也很简单,那么一个随顺佛愿、佛心的有情去作为,说名菩萨也很简单,这个没有问题的,这不是好名,是真实功德。
我们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菩萨“一者于一国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是修行,常做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念佛人能令使众生心开意解,能做人中妙好之人,使人出离现前自他共业的纠缠与沉沦,那么就是污泥中的莲花,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不断地开着莲花,因佛名传达之处,所听闻之处,令此类有情心如莲花,清净的芬芳必然散发在这个浊恶的世间,即自业他业共业纠缠不清的世间,能使有情得到清净与安稳,脱离迷失之苦。
所谓“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安乐国清净那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地方提示了随顺佛愿来念佛忆佛,传达佛的功德,展示佛的誓愿力,我们念佛传达的是佛的愿力、佛的功德、佛的果地觉悟的力的事实,而不是传达你个人的作为,所以念佛者不过是佛力的传达者,佛愿的传达者、守护者、实践者、安住者、成就者、印契者,也就如彻悟禅师所说念佛时即是度生时,即是往生时,即是成佛时,这是真实不虚的。
安乐国的清净与真实功德,在此浊恶世界,乃至在种种他方国土,若随顺佛愿念佛者、菩萨之正行皆可以成就,我们如是观察,那是为正观;若不如是观察,正行难启。
因为我们的心不可见、不可知,诸佛菩萨的心亦不可见不可知,那么依佛愿见佛心,依佛愿明自心,明自心以致用,那就是彻悟禅师讲的——“以名昭德,以德知心,以心致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本来不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明白佛心,但我们看到了佛愿,随顺了佛愿,体会了自心,明白了自心,明白了佛心自心无对无待,广大作用。我们这样念佛时就可以如佛利世间,何以故呢?随顺佛愿故,随顺佛心故,印契佛心故,成就佛心故!这个地方没有啥可迟疑的,也没有啥可对立的,因为汝心遍法界,佛心遍法界,汝心不可见,佛心亦不可见,佛心依佛愿标明,我等心依佛愿而见佛心,依佛心印契自心而明自心,随顺佛愿而成就自心,自心与佛心心心无别,无别正是普利十方,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利诸群生。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运用观察的教法。
很多人不把观察当成修行,观察是毗婆舍那的真正的修持,十分重要,尤其是智慧观与正念观。有的人说我要把色身修成什么样,认为那是修行,也可以,那是修色身,修四大,此处是修你的法身慧命,修你的心灵法界,修你的与佛契合的心智,这是心地的修持,所以说毗婆舍那的修持十分重要。此处天亲菩萨以他的善巧,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名号的功德,令现前有缘有情来随顺佛愿以明自心,以明佛心,依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作佛事,普利世间,这样一个心心相印的观察、心心相契的观察、心心无别的观察,就是修行,就是正修行!
修行不是说非得象练拳一样扎一个架子,身上发热了、发寒了那是修行,不,此处的观察就是修行。菩萨四种正修行,是在我们的心地上认识心相、心体、心之大用,若是认识得清晰了,那我们作为一个所谓的念佛人就会有一个恰当的念佛修行的法则,此处地菩萨就是现前修行者、依佛愿修行者、依佛愿明佛心明自心的修行者、观察者。
这个观察、这个明,是正修行,是真实不虚的修行,是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功德与利益,乃至说给十方法界有情带来不可思议利益的一个修行,是一个广大甚深稀有的修行,不可小视。很多人说我盘着腿才叫修行,很多人说我拜佛才叫修行,很多人说我供养这个供养那个、夜不倒单叫修行。你那个不倒单也好,勤苦也好,跟这个修行比,其功德实在是不可比!为什么呢?依佛心契众生心故,依佛心契自心故,依心契心,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在究竟根本处彻底地认知这样一个教法,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故称为菩萨“正修行功德成就”。
正修行、功德、成就。因为我们现在的人自己的修行成就多了,好比说名声有多大啊,有多少徒众啊,有多少自己的作为啊,有多少人认识啊等等,那个成就太不成就了。此处这个功德成就是真实不虚的,是无尽的宝藏,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甚深的法源。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开诸众生淤泥华故”。这个教法不是自利,是自利利他,依利他为自利究竟方便。因为菩萨所行是以利他为方便的,在龙树、天亲菩萨乃至昙鸾法师他们这个教言体系中讲,一切诸佛是利他者,一切诸佛以还皆称他利,没有利他的东西。那么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了解了心相,印契随顺了这个心相的作用,这样称名,这样随顺,这样是一个以利他为自利的修行者,随顺佛愿而得自利罢了,看似利他实是自利的一个作为的过程。
阿弥陀佛这个愿是独立在法界地,摄化着九界众生,所以说象须弥山一样住持着法界,我们明白了佛愿也就明白了佛心,认识到了佛愿也就认识了佛心,认识了佛愿的力也就认识到了心力,随顺了这个佛的愿力,那我们这个心力跟佛的愿力是同等的。
一个凡位有情怎么能把佛愿佛力佛果运用在自己的生命中呢?——滴水还海。海虽然广大无边,浩瀚无际,滴水虽小,但投入之时,觉其相无别、其用无别、其量无边,这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我们不知道自己这个凡夫有情的点滴之水投入之刹那,就是海之量、海之功德、海之不可思议的浩瀚无际,这个量就在滴入回入的刹那而成就。我们这个凡夫心智的执著在随顺佛愿的刹那,就回归了。你说我就要挣扎地做这一滴水,那很快就枯竭了,在你挣扎的那一刻中也可能就枯竭了,你会造成一种新的业力、新的幻化。
【举例:众生业力的散坏,造成了很多琐碎的生命。我以前在东北遇到了一些出马的菩萨,讲他们遇到抗美援朝在美国飞机轰炸下死掉的那些战士,这一发炮弹扔下来了,很多人就粉身碎骨了,有的人的意识没啥感觉,有的人的意识就有感觉,就碎了,变成很多很多琐碎的生命,这些生命就象一窝蜜蜂一样,有一个大的,象主体的意识就领着它们飞来飞去,有的生命就像蠓虫一样一群一群地贴在那里,但他们已经碎了,他意识的主体不建立了。大概前两年,我去昆明见了一个果敢地区的将军,他跟我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他说在果敢地区死人太多了,天天就是战争,他有一个庄园,空了很多年了,很希望放光寺的僧人去那里做做佛事,能帮这些人转化转化因缘,他也讲到他的一些境界,因为小小的一发炮弹,一群人讲没了,有的人的意识就变得很琐碎了,也可能真就是一窝蜂一群蚊子一窝蚂蚁,他的意识被击垮了,被打碎了。】
所以我们现在还是一滴完整的水,小小的,那我们还可以操作它,还可以看到它,但到某些业力衰败的时候我们慢慢就看不到了,甚至堕入无情了。这个没有啥事实,就是所缘而生的这种业相。
念佛人就是滴水还海,我们一点善缘、一点生命力、智慧力、作为力回入了无尽浩瀚的智海之中,那真是念佛,那就是随顺佛愿、随顺佛力,那就会不可枯竭。尤其是怕枯竭的人,一定要缘佛,不怕枯竭的人你枯竭一次试一试,因为所缘而产生的业,没有一个业力是有具体的事实的,都是因缘而生,马胜比丘讲“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是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什么“如是说”?——没有一个业有自性的,但是因缘生灭而安立。那我们念佛,随顺着佛的愿,明白了佛心,明白了佛的力,印契了自心,明白了自心,那我们在这个心中以无尽的作为、无边的作为来住持着无量的法界,利益着无量的众生,而使自身真正得到了觉悟——无一法可得。我们真正象佛一样具足大悲大智大愿。因为众生固执,以为有法得,以为有实质可得,所以说总是在“可得”这个地方会产生迷茫,会产生挣扎,结果挣扎来挣扎去还是散坏,还是死亡,等待着变异。
看到菩萨的正修行,我们就了解了心的体,心的相,心的用,这个提示不过是用菩萨的正修行来表达心之用,此用是佛心之用、菩萨在用,是佛心佛愿的用,所以不明佛愿就无以知佛心,不知佛心菩萨也就无以正行。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随顺佛愿,依佛心故依佛力故而念佛,那就“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可以令众生的心性开出芬芳的解脱的芳香,在这个浊恶的世间变得璀璨,变得真实,变得有觉悟的喜悦。
(岁次辛卯六月十三2011年7月13日)
《安居第五十七日(二):依佛愿菩萨正修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