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吐血,甚至死亡。很多人是活活气死的,因为愤怒能让人身心机能突然失常,在内心制造无比的压力与痛苦。但是当佛陀现前,正念的能量生起时,你就获得保护,它会帮助你处理当下的情况。就如有大哥在,小弟就安全了;有母亲在,孩子就会安全了。透过修行,你内心的母亲或大哥就会愈来愈懂得如何照顾愤怒了。
当认知并拥抱愤怒时,一定要持续地培养正念,我们可以藉由不断地练习念念分明地走路与呼吸来培养它。如果心中没有正念,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无法获得解脱,即使用尽全力打枕头也无法帮助你探索愤怒与了解它的本质,甚至连枕头是什么都不清楚,如果你真正明白枕头是什么时,就会知道它只不过是颗枕头,根本不是敌人,为什么要搥打它呢?因为你不知道它只不过是颗枕头而已。
当你认真地去探索某个东西,就会知道它真正的本质,如果你深刻地探索某个人的内心,就会知道真正的他(她)是什么样的人。如果没有正念,就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或任何人,而会成为愤怒的受害者,它会推使你做出具有伤害力的事。
你就是你自己生气的对象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是谁?其实你就是那个让自己生气的人。如果你对儿子生气,就是对自己生气。如果你认为儿子不是你,那是错误的,儿子其实就是你。不论在遗传上、生理上、科学上,儿子就是你的延续,这是个事实。谁是你的母亲?母亲就是你,你是她的下一代而成为她的延续,她也因为是你的祖先而成为你的延续。好将你与祖先们联系在一起,而你也将她与未来的世世代代联系在一起,你们属于同一条生命的长河。如果你认为她与你是不同的个体,彼此完全无关,这是种无知。当年轻人说;“我要从此与父亲断绝关系。”那根本就是无知,其实他就是自己的父亲。
身为母亲,怀胎十月,你知道孩子就是你,吃饭为孩子,喝水也为孩子,处处想到孩子。当你好好地照顾自己时,就是在照顾孩子。你处处小心翼翼,你知道孩子就是你。但是等孩子十三、四岁时,你开始失去这样的感觉,觉得与孩子是分离的,不再那么紧紧相连。你不知如何改善彼此的关系,如何在吵架之后和解。很快地,代沟愈来愈大且牢不可破,愈来愈难相处且冲突不断。
深入观照可以停止愤怒
表面上看来,你与孩子是两个分离的个体。但是如果深入观照,你会发现其实你们仍然是一体的。因此,化解彼此的争执或重建和谐,这与你如何调和身心,其实是相同的。因为你与孩子具有同样的本质,原本就是一体的。
多年以来,我走进一家伦敦的书店,看到《我的母亲,我自己》这本书。这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书名,“你的母亲,你自己”,你也可以写中外一本书——《我的女儿,我自己》,或《我的儿子,我自己》、《我的父亲,我自己》。这确实是个事实,当你对儿子生气时,就是对自己生气;当你惩罚儿子时,就是惩罚自己;当你让父亲受苦时,也让自己受苦。我们必须洞察“无我”(nonself)洞察“我”是由“无我”的元素所组成,包括我们的父亲、母亲或祖先,以及太阳、空气与大地,都是如此。这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当你洞察“无我”的真理,就会知道快乐与痛苦并非个人的事,你的痛苦就是所爱的人的痛苦,他们的快乐就是你的快乐。当你体悟到这点,就不会被惩罚与责怪的念头所诱惑,而以更有智慧的方式行动。这样的理解与智慧,是深思、深入观照的果实。所以,当你念着自己的“心经”时,可以帮助你记起——你的孩子就是你,你的伴侣也是你。
读诵经典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沉浸在“无我”的真理与体悟中,希望你能写出自己的“心经”,它来自与别人本来是一体的体悟。《心经》与智慧有关,你的“心经”也是如此,它以智慧提醒你,你并不是分离、独立的个体,也提醒你爱的智慧。当你生气时,或被自他分离的观念误导时,读一遍自己的“心经”,就能帮助你重新回到自己。当洞察生起时,佛陀当下现前,你就安全了,再也不必受苦了。
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化解愤怒,但最好的、最深的解脱,还是来自智慧——对于“无我”的洞见,“无我”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只要能念念分明地生活,随时都能体验“无我”的真实。洞察“无我”能帮助你恢复与他人之间的和谐,你有权利活得快乐,也有权利活在和谐之中,这就是你必须与他(她)一起坐下来商诗生活方式的理由。
更进一步地,你也要找出让自己获得和谐、宁静的方法,因为你经常为了内心的交战与冲突而饱受折磨,所以必须与自己签订和平条约。内心充满是由于缺乏智慧与洞见,只要你有智慧,就能重建自己,以及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你会智慧如何有智慧地应对进退,就不会再身处于冲突的战场之中了。如果你心中充满和谐,对方便能觉察你的改变,彼此的关系就能很快恢复和谐,你也会因此而更快乐,更容易相处。同样地,你的快乐也会很快地感染到其他人。
所以,要帮助你的儿子,得先重建自己内心的和谐。请先深入地观照自己!如果要帮助母亲,也是如此,请找出可以帮助母亲的智慧。帮助自己是帮助他人的第一步,放下“自我”的幻觉,可以真正帮助我们从愤怒与痛苦中获得解脱,这就是修行的主要精髓所在。
《你可以不生气 第六章 你的“心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