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五十日(三):得念失念皆是佛恩▪P2

  ..续本文上一页感觉到辛苦,天气稍微有一点热,出点汗就感到辛苦,莫不了解我们无量劫轮回的苦有多少?而出离这个苦海需要有多少次的修证?多少劫的修持?

  

主要是我们不知了,所以说遮蔽了我们的观察力。我们没有这样的观察力,就会麻木不仁,认为阿弥陀佛给我们是理所当然的,就像父母给儿女财产一样,这有什么呢?理所当然的。我们有佛性,佛顺着佛性给我们不是正常的么?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就造成了我们对法生不起稀有、感恩的感知,那么法益在我们现有的生命中就会很难成熟。虽然遇到极为稀有的教法了,我们还当成一个平常事,一带而过。

  

这个信顺二忍,实是闻名而得,实是阿弥陀佛依其顺性的愿力,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成熟了我们这样这样一个闻名,成熟了我们这样一个信顺二忍的种子。阿弥陀佛还怕我们在这里有疑虑,他就发了这样一个愿——设我得佛,他方世界诸有众生闻我名号,皆得总持。什么叫总持?就是于一法而生起具足这样一个随顺或者修持。那还是为了补助这二种忍。当然他方菩萨就简单了——他方菩萨闻我名号即得三种忍,住不退转,一句话就结束了。

  

我们在凡夫地的有情,信顺二种功德实是来自于阿弥陀佛顺性的回施、平等的回施于每一个听闻众生这样一个成熟的过程,而不是我们信与不信。这个角度一定要有一个回转!若不回转,我们就没有丝毫的感恩心,就认为我在修行什么,我能怎么样,结果道德善根无所增长。因为没有感恩心,你的种子就不能得到滋养,那种子就会枯萎——自大自慢就会使我们这个信顺的种子、如来的种性枯萎掉。自慢就造成了认为我们自己有佛性这样一个自慢心,它没有成熟,你用自慢去占据它,它就开始枯萎,信顺二德就会从我们生命中消失掉,被你那个自慢,或者自卑,或者自以为是的东西悄悄地又掩盖起来了。

  

净土这个教法十分独特。我遇到过很多念阿弥陀佛十几年、几十年的老人家,给我回馈的东西就是“临终不能往生“这样一个话题。不要说他有信顺的东西了,他都是在自己的业力——念念的执著,念念的感知回顾上用功夫,而没有在阿弥陀佛的愿力上随顺,在阿弥陀佛的功德上随顺,在阿弥陀佛这种不可思议的慈悲上去随顺,所以修行一年又一年还是在自己业力中打滚,在自己的业力中徘徊,在自己的感知中徘徊。一谈论起来了,大概就是我业习重、业障深、功夫不够,反正主题就是我的业力,我没有功夫成片,我没有达到什么样子,我犯某个戒了,我这个业障深习气重,都说的很中肯,但是用这很中肯的思想否认了阿弥陀佛的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愿力、功德力,把我们念阿弥陀佛、随顺阿弥陀佛功德这样一个修行的主题思想给丢了,而去找自己的感受,找自己的业力所测试的对象,那么就回到通常修行的方法了。

  

因为净土这个教法是载负众生,佛力住持令众生得不退转的教法,而不是我们每个个体怎么样的作为。这个分水岭他就是不分开,混到一起了,他很真诚地表达他不能往生,那你就很痛苦了,因为什么呢?他很真诚地说我的业力很深厚,那我们自己一想,我们的业力也很深厚,他说他功夫没有成片,没有达到一心不乱,没有证得三昧。这都又回到所谓的自我业力的测试上了,而没有随顺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摄化十方九界众生不舍的这个力,不去运用这个力,随顺这个力。所以我们就随顺了业力执相而迷失,即执个体的业相而迷失在业相之中。我们对业力的执著是十分十分的顽固。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彻底地揭示了法性的平等性,载负着一切众生,摧毁了一切业障的蒙蔽!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本身就是摧伏摧灭我们对这个业力的执著。

  

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反复讲呢?似乎基本每天都要讲呢?——因为这个烙印太深了,这个主题的主流太重了。我昨天遇到一个居士很中肯地跟我讲他的修行方式,他说“我要好好地忏悔自己的业障”,都很中肯的这个话,很感人。但是说我们好好的去念佛忆佛、随顺佛愿、信顺佛力的这个概念没有一丝!

  

那就象我们要徒步走到极乐世界一样困难。我们要徒步走到美国都很困难,就要跨过一个大洋,但我们坐飞机就很简单了,这一个飞机可以载负着西方人东方人欧洲人亚洲人非洲人黑种人白种人,不管什么人你只要坐上飞机,它就可以把你载到。但很多人站在一边说,哎呀我过不了这个太平洋,这太平洋太这不好走了。那第二个一来一说,是啊真过不去啊。第三个人也说,哎呀是过不去。你看这黑种人这么有力量他也过不去,白种人白种人这么高大也过不去,因为太遥远了。

  

旁边停一架飞机说,我来载负你们吧,我一个小时可以飞一千五白公里。

  

你说不行,我还有很多业障。其他人说,我也有很多业障。

  

他说上飞机就可以了。

  

你说不行,我要把业障忏悔完再上。不忏悔完业障我怎么上飞机呢?

  

这道理都讲得很好,但是就徘徊在不能起飞的这样一个困难的境地,就是说你改变不了自己的现缘。因为你在自己现缘的业力空间中不断徘徊,怎么徘徊也走不出去的。你假设是坐上飞机了,起飞了,已经飞到一万五千尺的高度了,你就知道你原来那点业力就是古德们讲的那样如洪炉片雪、日轮照霜,象大太阳照着那一点霜,你还不自觉就化掉了。

  

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业力当下,是很难走出来的。所以我一遇到这些很中肯的,很如实的在表达着自己的业、表达着自己的障碍、表达着自己的习惯这些菩萨们,我都很感慨。阿弥陀佛分明说我来取代你的业力,来接度你往生彼国,实际说——让你放下你的业力,偿还你一个清白,你的本心是清白的,你的佛性是具足的,我来给你印契,你从这个具足起修,你从这个清净起修、做人,你看看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很安乐?是不是很清静?是不是有快乐的东西呢?解放你过去所有的习气的包袱,烦恼的抱负,恶业的包袱,所知的包袱。你有佛性,我依愿力来让你的佛性来起作用。

  

他说不行啊,我业力深啊。

  

这个话就又回来了。又回到什么地方来了?——我们对自己业力的执著。

  

所以念佛人不去念佛,不去随顺佛陀的这种闻名即给予二种忍的功德,即信顺着你与佛无二无别的性德,那你的作为永远就在你的业力上徘徊!不相信你今天忏悔清净了,明天你的业力又会反复出来,习气又会反复出来,也可能少许清净,也可能你会证得圣道,也可能你会进入到某个状态,但这都是九界的业力,都不足以成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究竟功德这样一个大利。

  

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在这个净土教法中,九界之善都是少善根!你若不这样去观察,就会迷失在我们现行的善缘中自以为是,或者在恶缘中自我蒙蔽。因为《阿弥陀经》中讲的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会认为我们的修行是大善根,有的人说印经是大善,那个功德最大,有的人说放生……,反正他得不断地找这个大的善根,就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阿弥陀佛的愿力是具足二种忍的功德,三种忍的功德,你是菩萨,听闻就得三种忍,你是普通凡夫,听闻就得二种忍!这个功德有多大呢

  信顺的善根,这个善根是具足的善根,是本净的善根,是贴切的、究竟的一个印契,所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菩萨们,这个地方你要是认识不清,我们就会返回到太平洋这个海边,不管是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棕色种人,站在那个地方就都说不能到太平洋的彼岸,过不去。就地球上的这么一个海洋你都过不去,为什么呢?你自己的力量不够。你说我要建一个很大的船,那你就自己做吧,你要费很多功夫,也可能你造得起,也可能有的就造不起,那阿弥陀佛不管我们造得起造不起,平等地给我们回施。平等回施这个教法,稀有就稀有在这个地方,不管你造得起造不起,他就平等摄化,何以故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故,平等回施众生,令众生咸得往生彼国,得不退转。

  

平等回施与平等摄化,在净土的修持中这是一个最大的利害关系。

  

往往在我们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我们就像一个步行者,我们会检讨自己的身体——哦,我没有这么多资粮我走不到的。——他首先就拒绝到达目的地这样一个信赖,这样一个结果。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教法,不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没有要你有什么样的体力,要准备什么。当然我们过去接受的教育是什么呢?说信愿行三资粮。最早在我们中国传播的净土一定说信愿行三资粮,你要不具资粮,你不能往生。所以说很多人就开示查自己的资粮了——看自己本上存多少钱,存多少粮,有几斤粮票,能买多少粮食,能走多少,看自己的体力锻炼的怎么样,大部分一看就打叉了,说不能往生。为什么?资粮不够。

  

而净土的教法,不管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这样的根本经典中了,都是依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彼国,都是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住持得不退转

  

我们把净土划成两个部分,这样区分一下(如下图)。

  <…

《安居第五十日(三):得念失念皆是佛恩》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