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暗冥,直指究竟地,于无上教法中契佛之大用!此“契佛”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称念与修持,舍九界而得殊胜归依方便!你不舍九界,在九界的任何一个善恶是非得失大小去徘徊犹豫,就可以把你的生命牵制在业的作为之中,那我们抉择于大机大用,等于舍弃了这种纠缠与迷失,所以直指回归,不假方便,凡夫心忆佛念佛,如香熏染,忆佛念佛,去佛不远,自得心开,唯依一印而印契自心,不依杂缘,即九界之杂缘,这是大作为,非是小可之事!
往往我们会以三恶道为杂缘,或者说以人、天贪图安逸福慧为杂缘,岂不知在净土一法,九界皆名杂缘,此处不可以手软的!你若是有保留,就退到世俗的、常规的、所谓普通的修行方法上了,远离了弥陀这种直指心性大用的殊胜善巧与彻底的悲心。我们一旦背离了佛陀彻底的悲心,则又会回到平时听到的、闻到的、受到的教育、意识、知见中去徘徊。所以此教法威猛,何以故?由大威德所持,即唯有诸佛彻底展示,在诸佛的甚深威德加持下,我等才能去随顺、得闻。因为若诸佛没有这样的愿力来加持我等,或者是神力的感通,我们就会依自己固执的知见、习惯、状态去选择,所以这一念随顺与契入,使我们整个依正二报的世界就在现缘中得到彻底的改变!所以虽未往生,已得往生大利,虽未离娑婆,已安心于极乐,如此功德,即下现前,不假于其他方便,而得殊胜功德利益,令如实安住于平等法界,本具法界!
我们都知道心性之作用啊,佛心性周遍圆满,一切众生心性本来亦复如是,自我蒙蔽故,徘徊故,犹豫故,固执故,造成了法界违性的变异,所以众生于妄想境界而不能圆成菩提。此“妄”,是九界皆称为妄,因为在一般的增上修持中,我们观圣者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应该进趣的,比如说四相四果、菩萨次第、独觉善巧,那都是作为普通凡夫来说极为向往的甚深功德藏,但是在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念佛法门,直指究竟地的教法中,就摒弃。逾越了这些,直指归宗结底之处。
一个教法的实际的大用,若不反复畅明,我们的习惯和相互之间的引导、暗示会厚厚地把我们本具的心给蒙蔽,让我们感觉到佛陀对我们是最遥远的这样一个妄执心,而实际上佛陀是最近的!菩萨声闻独觉就稍远了,天人就远了,修罗就更远了,地狱饿鬼畜生就更远更远了,所以“成佛易,轮回难”才是净土的教法所要揭示的。
净土教法的大机大用,希望诸位对这个角度要有认识。净土一法彻底揭示了九界之难、成佛之易,何以故?彻底揭示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此处成佛易,九界难,难行是为难缘。从信位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有无量的自在方便,何有难呢?与佛相异故。在此处与佛相比,菩萨为“难”,声闻独觉亦复如是,其他六道众生,或三善道,或三恶道,莫不如是!这个一概而论不是强制的,不是诋毁的,不是委屈说,是真实说,是佛眼所见,佛眼圆明啊,究达觉知,我们作为一个佛的弟子,作为一个念佛人,若不能彻底认知净土法门的大威德力所在,那我们还会徘徊在九界之难中,此“难”有难行之说,有困难之说,有违性、未究竟顺性之说。佛是究竟顺性,畅佛本怀,贴切认知,究竟印契,这是大雄大力大智大勇之作为!非小可的心智所造作,往往我们以为自己的一点造作作为能成个什么,你对比对比诸佛如来极殊胜功德吧。这种印契无疑是启发我们的如来智慧宝藏,让它起用于当下,作为一个成佛之正因,如此一发心与诸佛等,相续中与诸佛等,圆满结果与诸佛等,因为缘起、过程、结果一如真实,因真果真,必成佛道!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知因真,不知法性之真实,而想圆成佛道,莫不是痴人梦话!此处善思维善观察善抉择,莫有迟疑,有迟疑者,一定在此处大疑大悟,此处必是疑悟方便,不怕你疑,但你疑得,松口不得,放手不得,不抉择那真是可惜。因为此处难得难遇难闻,如《无量寿经》所说,佛在此处讲了九个“难”,佛对阿逸多说,遇到净土法门,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我们能听闻这样的教法,有一个抉择的机会,或者疑的机会,都是难中之难,稀有难得!你说我疑虑,也难得吗?是!诸位善知识啊,教法之难遇,人生之短暂,善自珍惜,善自作为,珍重之珍重之。假如我们作为一个冷静的思维者与生命的尊重者,我们在此处一定不会轻易带过,不会和使我们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无上利益擦肩而过,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最殊胜因缘。
诸佛如是提示,一切善知识如是提示,我今天亦复如是转达此教,无遮无盖,希望一切有缘者摒弃于九界,而归于大机,直指心性大用!知佛愿明自心,依佛功德印契自心,逾越九界之迷失,圆成佛道于当下,散坏无始以来一切业力之纠缠,明达诸佛亲证之功德,圆成无上菩提而不假造作,此是甚深稀有之微妙法音!听闻者应生珍重想!
(岁次辛卯五月二十七 2011年6月28)
《安居第四十二日(一):乘佛愿力,摒弃九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