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第十八日(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P2

  ..续本文上一页五浊恶世炽盛的业力,你说那我刚好不断地觉悟,那真是一个大威德者,这样的威德也是来自于佛威德加持,并不是你自身所能成就!

  

所以,往生彼国的利益有两种——一个是认知往生之决定,即下安心。这个“即下安心“就是现下的利益。你安心于彼国,生在娑婆没问题,于种种杂缘之中你像芬陀利花一样,即殊胜的白莲花一样开在这个五浊恶世的淤泥浊水中,为什么呢?你有即下的安心与归向。你归向的是清净庄严的国土,你安心于此,决定于此。这是什么缘呢?这是佛缘。

  

我们与三界六道的缘甚深,如果没有佛缘的强缘,即所谓五劫的思维、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与兆载永劫的修持这样大雄大力的给予——这十七种庄严依报的给予,我们想逃脱无始以来六道轮回的积习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积习幽深啊,你看看自己的举心动念——虽然这是个五浊恶世,虽然水深火热,虽然生老病死,八苦煎熬,但我们只要有一点点的空间,放逸、贪图享受的心马上就会成熟!这都是积习所成,不是一生一世的东西。所以,没有佛的大威德善巧、累劫思维观察修持的功德回施给我们,接引我们(极乐世界国土的所有功德就是为了接引众生,也就是来安置我们这些六道轮回的苦难迷失有情),我们迷的再久也没法出离,因为积习太深啊。

  

阿弥陀佛五劫思维什么呢?——怎么来安置这些在六道迷失的有情。我们真是生活在迷失、迷茫这种生活状态中啊,你细细地观察,几人不迷?在业力中,在大的利害关系中,几人不迷?所以,阿弥陀佛的这五劫思维,是在替我们思维啊,不是为了自身,就是为了接引、安置迷失有情啊。十方法界之有情多有迷失啊,怎么安置他们呢?用什么最好的方法予他们大安呢?予以一切众生大安,即怎么给他们最安稳、最究竟的利益呢?所谓“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是阿弥陀佛的誓愿,不是幻化的、某个阶段的、某个假设性的利益,是与一切怖畏、一切众生施作大安!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阿弥陀佛经过五劫的思维与二百一十亿佛土的观察,他要建立这样一个世界——超越一切佛土,最为尊胜!干什么呢?满足一切众生心智的贪欲。俱来我刹,要通力给你通力,要相好给你相好,要衣食给你衣食,要财富给你财富,要威德给你威德,要变化给你变化,要殊胜给你殊胜……,要什么都给!“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他用这个“满足”的给予来令众生回到清净心中,或者说揭示我们本来具足的佛性。他给你填平满了,说“原本就是平满的”,把你所有的亏欠、所有的不足、所有的私欲给你填平,故“与一切众生为作大安”。

  

阿弥陀佛对十法界众生没有要求,这在其他一切修法中是没有见到的!他只是说,你来我国吧,你听我的名号你会得到什么,你来我国你会有什么样的功德、什么样的通力、什么样的善巧、什么样的自在力……,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是接引!只是给予!所以四十八愿,愿愿满足众生之所需,令众生往生彼国,他满足你所需不是为了只是给你贪欲的满足,不是!他是为了让你往生彼国。

  

所以先以欲勾,后令入佛智,这是其殊胜功德。其兆载永劫的修持就是从各个角度来审视、解决我们各类的积习,基本上我们贪欲的东西都想到了,你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行,只要不舍安养,都满足你。有人说我有个恶愿,你往生彼国后再说你的恶愿吧,大事已毕再说你的小事!所以,先以欲勾,后令入佛智,是其很大方之处,一点儿都不计较你!“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只是给予!这就是他的清净庄严!这就是他的功德成就!成就一切众生,成就十方法界有情!

  

这个“大门”我们需要能迈得进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所以“十方众生,闻我名号,俱来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他揭示了一切众生的佛性,他用平等的教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唤醒一切众生的觉性的妙用,不要沉睡在贪嗔痴慢疑的迷失中。而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很难不迷失,因为共业、他业的交织,要不迷失是十分不容易不迷失。所以,因为佛力住持,往生彼国即得不退转,你若贪恋此娑婆世界,贪恋你自己的业力、贪恋他人的、共有的业力,在此中纠缠作为,那你这一生要得不退转,可能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我们在念佛法门中,随顺佛愿忆佛念佛,安心彼国,现世生活在觉悟、安心的状态,舍报时喜悦而往!回本家本国故。

  

有人说,往生净土这个教法是违背释迦牟尼佛教法的,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明明讲无生、无我,谁往生啊?不是无生嘛,为什么还要往生彼国呢?为什么贪这么多享受的东西干什么呢?实际这个思维的角度就趣向于断灭,没有人愿意断灭,诸佛菩萨也不说断灭法。

  

此处应讲实相身与为物身。实相者,一切众生同一法体,同一觉性。为物身,是作用。所以,佛以威德善巧来引导、激活我们每一个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这样一个无差别之如来藏,或者说我们本具的功德、本净的功德。对于这个“激活”一定要注意,这就是他的清净功德,庄严众生,令其成就!

  

每个众生都有这个本净的功德啊,这个本净怎么显示呢?——依佛愿力,你得到安心了,安心的刹那本净就显现出来了,或者说满足你所有的愿了,你的心休息了,所谓“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满足也可以使我们安心,佛愿就是满足你的一切要求来令你安心。“往生彼国”,就是我们所谓的“令入佛智”,即彰显本净妙用。

  

所以,观察门,第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来讲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成就是为了满足一切众生,令其清净安住,令其本净生起妙用。因为我们本具的被贪嗔痴慢疑所削减、所蒙蔽,所以显现的是亏欠心,现在人对自、对他、对共的满意心智是很少的,如果对自身的点滴之善、他人的点滴之善、共有的点滴之善,能随喜安住,这样的人不得了,象前面讲的那你时时遇到的都是天界的宿缘了。

  

“观彼世界相”,一定要注意观彼”,这是阿弥陀佛的清净庄严功德成就。满足与本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平衡,这样我们在此娑婆世界知道自己的本家本国能满足我们的一切所愿,所以安心于彼国、满意于彼国。我们在如幻的娑婆世界中客居这一段时间,看一看,走一走,多呼唤几个阿弥陀佛的人一起去瞻礼阿弥陀佛,乃至分身游化十方、供养诸佛,乃至分身无数到十方刹土完成你未了的愿望——那都是你未来的事业了。你就安心于此了。你在这个娑婆世界能做点什么呢?再看看往生彼国的好处,那大着呐。此处就是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念去对比的。

  

(岁次辛卯五月初三 2011年6月4)

  

《安居第十八日(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