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过失。我们人寿一百年就已经够短了,还拿出大部分时间去等待,再拿出一半时间去放逸,那这人生就已经交代了,你的去处不用说就知道了。你可以画一个图表,说“我到哪里去”?在你的习惯愿望中你到哪里去?这真是不能问第二个人。
为什么要这么着重地讲这个习惯呢?因为这个现象是太普遍了。今天我看《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里面有很多很美的话,我想拿来给大家读一读,但想一想算了,因为没有用,跟大家没有关系!我一直最赞成的就是坐那儿读经,因为那都是诚实言、真实语、究竟语、方便语、圆满语,没有任何的过患!你再怎么讲怎么说,都总有不对称的地方。读经最好,但要给大家读经,肯定一大半儿人都得睡着。因为什么?不相干,因为习惯不接受,那是天外之音,和我们的心念有不契合的地方。那文字真是很美,都是精进而来的,主动而来的啊。
这个“精进”,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它不是苦我们的,实际是对你自己的智慧,对你自己的慈悲啊,是让你有限的生命发挥一个最好的作用罢了,少在愚痴业、恶业的沉沦中受罪罢了。
前天读律藏的时候读到茉莉夫人的故事,说什么样的人有大威德呢?远离嫉妒的人有威德。什么样的人有财富呢?广泛布施的人有财富。什么样的人相好呢?远离嗔心能端庄美貌。
那我们有主动认识人生的机会吗?有主动做事的机会吗?不管做什么,修行也好,调整自己的习惯也好,做其他事也好,有没有主动的机会呢?实际你静静观察一下,我们每个人都有主动的某一点——就是你习惯最渴望的那个点,你就会主动!我们习气中最需要的那个东西,我们一定会主动去做的!
习惯上的需要,也是个“愿望”,这个愿望潜伏下来了,因为它的潜伏力,所以很多人修行受到障碍,很多人懂得道理而做不到,就是潜在的习惯形成的业障。业障本来不可得,但是我们不明白、不了解。很多人说学佛这么多年了怎么不得利益呢,很多人说自己也修行了也精进了,为什么业障还这么多呢?实际就是怎么习惯还这么大呢?有的修行人方法不得当,身体跨了、嗜睡、贪吃、怕人、心里很多疾病,总想引人重视、烦恼一点不少……,就是不知道自己习惯的业障与真正的教法的渐次修持的重要性。
所以世尊在《楞严经》中讲,悟则顿悟,行则次第而行。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习惯性业障,要认知它。你认识不清楚它的作用力,那就解决不了它,你认识清楚了,就有下手的地方。诸位善知识啊,这个不敢带过去,若带过去了,我们的修行还是在皮毛业习上搞,搞来搞去,最后还是一场空。这个“空”不是性空,是你的修行的作用力空,该怎么业习还是怎么业习。
所以,我们现在通过这个学习、认知,能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改变自己的烦恼习气,那是有意义的!
一切力中愿力最大,但我们往往会忽略自己习惯性的潜在的愿力,即习惯的推动、习惯对你思想意识的支配、对你生命的支配!
一定要知道这个“愿力”啊。所以第三门——作愿门,是特别需要审视的一个念门,特别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它现下起着作用,对未来也起着导引的作用。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最重要的要知道自我反思。很多人因为自慢与自卑,他会说“我不管它,我就这个样子”,那叫愣头青,到时候你自己受报,跟别人没有关系;那叫阐提,不可教。
“阐提”这个说法,在净土中是没有的。净土中乃至阐提亦得成就,因为会使其善根会复苏的,阿弥陀佛不舍一切众生,你舍他,他不舍你。这就是一个无尽的呼唤,也是久远的呼唤,在我们心灵深处一直在呼唤着我们,他永远不拒绝任何一个固执的、贡高、自卑、堕落的心理,他不舍!这就是阿弥陀佛最不可思议的功德了,所以此“大愿”,包括阐提这类善根已断灭、顽固到极处的有情,他还是以“带钩的光明”来钩招你,就象钓鱼一样,他钩住你的心念,只要你的自慢与自卑、断灭善根虚假的心有一点儿松动,它马上就起作用!
若没有这个法,真是很难,尤其对我们这个时代。读一读《悲华经》就知道了,从他方世界来看,娑婆世界就是个垃圾场,因为我们已经舍弃了很多善缘、成就的因缘,我们养成了恶的习惯了!再观察观察我们自己的心理和周边人心理的状态、作为,我们应警觉。那带钩的光明钩不住吗?反正你听闻了,就钩住了,靠我们自己的心力啊,那就是等待、放逸,基本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菩萨啊,我特别感激我们的共修,为什么呢?我们看看有几个人能够主动地、精进地、依法地修持,若没有,你就要感恩共修!你自己修不成了,有时间就尽量放逸去了。现在在私下能主动勤奋地修持的人,那真是了不起,但大部分人在私下还是放逸与等待,因为共修中放逸与等待的人也很多,反正是尽量把时间熬过去,等着生命最后的审判来了,那时候再急急忙忙地抱佛脚吧。大家一定要相互鼓励,感谢共修的功德,因为它有去除我们等待放逸这个恶业的缘的机会,让我们警觉。放逸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看看那些鱼、鸟之报吧,放逸悄悄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很多人还洋洋得意说“我多自由”,很多人还认为出家学佛可以什么都不干了,可以为所欲为了。不是这样的啊,这太消耗人了,你的生命怎么办呢?你现在这样消耗浪费掉、等待掉,你的未来怎么办呢?你的福报消耗尽了的时候怎么办呢?诸位善知识,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岁次辛卯四月二十九 2011年5月31日)
《安居第十四日(一):习气背后的“愿”在侵蚀着我们的生命》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