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過失。我們人壽一百年就已經夠短了,還拿出大部分時間去等待,再拿出一半時間去放逸,那這人生就已經交代了,你的去處不用說就知道了。你可以畫一個圖表,說“我到哪裏去”?在你的習慣願望中你到哪裏去?這真是不能問第二個人。
爲什麼要這麼著重地講這個習慣呢?因爲這個現象是太普遍了。今天我看《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裏面有很多很美的話,我想拿來給大家讀一讀,但想一想算了,因爲沒有用,跟大家沒有關系!我一直最贊成的就是坐那兒讀經,因爲那都是誠實言、真實語、究竟語、方便語、圓滿語,沒有任何的過患!你再怎麼講怎麼說,都總有不對稱的地方。讀經最好,但要給大家讀經,肯定一大半兒人都得睡著。因爲什麼?不相幹,因爲習慣不接受,那是天外之音,和我們的心念有不契合的地方。那文字真是很美,都是精進而來的,主動而來的啊。
這個“精進”,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它不是苦我們的,實際是對你自己的智慧,對你自己的慈悲啊,是讓你有限的生命發揮一個最好的作用罷了,少在愚癡業、惡業的沈淪中受罪罷了。
前天讀律藏的時候讀到茉莉夫人的故事,說什麼樣的人有大威德呢?遠離嫉妒的人有威德。什麼樣的人有財富呢?廣泛布施的人有財富。什麼樣的人相好呢?遠離嗔心能端莊美貌。
那我們有主動認識人生的機會嗎?有主動做事的機會嗎?不管做什麼,修行也好,調整自己的習慣也好,做其他事也好,有沒有主動的機會呢?實際你靜靜觀察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有主動的某一點——就是你習慣最渴望的那個點,你就會主動!我們習氣中最需要的那個東西,我們一定會主動去做的!
習慣上的需要,也是個“願望”,這個願望潛伏下來了,因爲它的潛伏力,所以很多人修行受到障礙,很多人懂得道理而做不到,就是潛在的習慣形成的業障。業障本來不可得,但是我們不明白、不了解。很多人說學佛這麼多年了怎麼不得利益呢,很多人說自己也修行了也精進了,爲什麼業障還這麼多呢?實際就是怎麼習慣還這麼大呢?有的修行人方法不得當,身體跨了、嗜睡、貪吃、怕人、心裏很多疾病,總想引人重視、煩惱一點不少……,就是不知道自己習慣的業障與真正的教法的漸次修持的重要性。
所以世尊在《楞嚴經》中講,悟則頓悟,行則次第而行。所以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習慣性業障,要認知它。你認識不清楚它的作用力,那就解決不了它,你認識清楚了,就有下手的地方。諸位善知識啊,這個不敢帶過去,若帶過去了,我們的修行還是在皮毛業習上搞,搞來搞去,最後還是一場空。這個“空”不是性空,是你的修行的作用力空,該怎麼業習還是怎麼業習。
所以,我們現在通過這個學習、認知,能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改變自己的煩惱習氣,那是有意義的!
一切力中願力最大,但我們往往會忽略自己習慣性的潛在的願力,即習慣的推動、習慣對你思想意識的支配、對你生命的支配!
一定要知道這個“願力”啊。所以第叁門——作願門,是特別需要審視的一個念門,特別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它現下起著作用,對未來也起著導引的作用。我們作爲一個修行人,最重要的要知道自我反思。很多人因爲自慢與自卑,他會說“我不管它,我就這個樣子”,那叫愣頭青,到時候你自己受報,跟別人沒有關系;那叫闡提,不可教。
“闡提”這個說法,在淨土中是沒有的。淨土中乃至闡提亦得成就,因爲會使其善根會複蘇的,阿彌陀佛不舍一切衆生,你舍他,他不舍你。這就是一個無盡的呼喚,也是久遠的呼喚,在我們心靈深處一直在呼喚著我們,他永遠不拒絕任何一個固執的、貢高、自卑、墮落的心理,他不舍!這就是阿彌陀佛最不可思議的功德了,所以此“大願”,包括闡提這類善根已斷滅、頑固到極處的有情,他還是以“帶鈎的光明”來鈎招你,就象釣魚一樣,他鈎住你的心念,只要你的自慢與自卑、斷滅善根虛假的心有一點兒松動,它馬上就起作用!
若沒有這個法,真是很難,尤其對我們這個時代。讀一讀《悲華經》就知道了,從他方世界來看,娑婆世界就是個垃圾場,因爲我們已經舍棄了很多善緣、成就的因緣,我們養成了惡的習慣了!再觀察觀察我們自己的心理和周邊人心理的狀態、作爲,我們應警覺。那帶鈎的光明鈎不住嗎?反正你聽聞了,就鈎住了,靠我們自己的心力啊,那就是等待、放逸,基本是這個時代的主題。
菩薩啊,我特別感激我們的共修,爲什麼呢?我們看看有幾個人能夠主動地、精進地、依法地修持,若沒有,你就要感恩共修!你自己修不成了,有時間就盡量放逸去了。現在在私下能主動勤奮地修持的人,那真是了不起,但大部分人在私下還是放逸與等待,因爲共修中放逸與等待的人也很多,反正是盡量把時間熬過去,等著生命最後的審判來了,那時候再急急忙忙地抱佛腳吧。大家一定要相互鼓勵,感謝共修的功德,因爲它有去除我們等待放逸這個惡業的緣的機會,讓我們警覺。放逸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看看那些魚、鳥之報吧,放逸悄悄地消耗著我們的生命,很多人還洋洋得意說“我多自由”,很多人還認爲出家學佛可以什麼都不幹了,可以爲所欲爲了。不是這樣的啊,這太消耗人了,你的生命怎麼辦呢?你現在這樣消耗浪費掉、等待掉,你的未來怎麼辦呢?你的福報消耗盡了的時候怎麼辦呢?諸位善知識,這一點一定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歲次辛卯四月二十九 2011年5月31日)
《安居第十四日(一):習氣背後的“願”在侵蝕著我們的生命》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