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P2

  ..续本文上一页在树下静坐,实际上佛在头三个七天里是在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华严经,与会的大众没有凡夫,没有小乘圣人,全部都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所以佛是称性极谈。一直到五个七,佛自己就说:“我法甚深,难解难知。”阿罗汉都不一定能明白,更何况是一般众生。一切众生为世法所缚所著,没有能够理解的。那么还不如涅槃吧!当然这些都是示现。这个时候诸菩萨跟天人都恭敬在佛前合掌,请求释迦牟尼佛为众生转*轮。佛就默然受请,开始了一生的教化,随顺众生的根机在十二年中讲阿含等小乘经典。众生的根机慢慢成熟以后,佛开始呵斥小乘人为焦芽败种,赞叹大乘,于八年当中讲方等经典。然后二十二年中讲般若经,最后是法华涅槃时共八年。这就是天台宗所判的五时说法: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化!佛在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就是说,我唯一所要说的是一佛乘的法,一佛乘的法就是一切众生都要成佛,没有二乘三乘。佛法有时分为二乘,有时分为三乘,也有时分为五乘。所谓二乘就是指大乘、小乘;三乘是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我们要知道二乘三乘都是佛随顺众生根机的方便说,一佛乘才是真实说。法华经当中有很好的比喻:有一位大富长者,有一间很大的房子,但房子着火了,很快房屋就会倒塌,但长者的孩子还在房间当中游戏玩耍。长者看到后就急忙喊他们出来,但孩子们贪著游戏不肯出来。这个时候长者知道孩子们喜好玩物,就告诉他们,外面有很多玩具,有羊车、鹿车、牛车等等,你们出来后都是你们的。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出来了,长者终于放下心来,给他们的不是羊车也不是鹿车,而是装满各种宝物的大白牛车。长者就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是孩子们,火宅就是三界六道,羊车、鹿车、牛车就是比喻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教法,大白牛宝车比喻的是一佛乘法。佛对我们一切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我们成佛,其恩德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众生的根机比我们现在要深厚的多,又有佛这样圆满的善知识,还有菩萨、阿罗汉等来指导修学,所以成就的证果的圣人很多。我们在很多经典当中都可以看到,佛讲这部经,与会的大众有多少证初果、二果的,有多少证菩萨果位的,有多少得不退转果位的,这样的很多!但是现在证果的人就非常非常的稀少。不仅是现在,在明末清初我们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都很感叹,要找一个初果圣人都很难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在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万两千年,头一千年是正法时期,有教有行有证果者,是“解脱坚固”;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很稀少了,是“禅定坚固”,得禅定的还不少,但真正断烦恼出三界的不多;后面的一万年是末法时期,佛的教法经典还在,但去修行证果的更加的稀有了,众生的根机是越来越陋劣,烦恼也越来越深重,是“斗争坚固”。其实法本没有正末之分,是由众生的根机来说的。以前常说一则公案:佛灭度后一百年左右,印度禅宗四祖优波鞠多,他是一位大彻大悟的证果圣人,大阿罗汉。在世时度化很多人证果。每度一人成就,就用一筹(像筷子一样的东西)置于石室,石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筹装满了石室,度化这样多的人成就。当时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比丘尼还在世,年轻时见过释迦牟尼佛。优波鞠多尊者想去拜访她,问问世尊住世时的容貌威仪等等。于是先派一位弟子告诉老比丘尼:“我师父优波鞠多尊者想来见您,请问佛陀的容貌威仪”。这时,老比丘尼用钵盛满麻油,放在近门的下方来试探尊者的威仪。优波鞠多尊者来到后,轻轻的推开门,还是很有威仪的,但麻油洒了一些出来,尊者没有注意到。尊者坐好后问:“听说您见过佛陀,请问佛陀的容貌如何”?老比丘尼回答到:“我年轻时,听说佛陀到村子里,于是很欢喜的随大家一起去拜见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一片光明,我非常的欢喜,马上顶礼佛陀。头上的金钗掉在地上,原来黑暗的大林子都被佛陀的光明照耀的非常光亮,因此,我找到了金钗,所以发心出家做了比丘尼。”

  优波鞠多尊者又问:“世尊住世的时候,比丘们的威仪怎么样呢?”老比丘尼回答到:“佛住世是,有六群比丘,他们无惭无愧,不懂礼貌,不听佛的教导,不精进用功修道,是最不好的出家人。但是他们的威仪却超过尊者您。因为他们进房间时,必定不让麻油洒出来。他们行住坐卧的威仪守持的很好。尊者您已证得圣果,但威仪上显然还不如六群比丘。由此可知,佛世时,众生的根机比现在还要利啊!”

  佛入灭才一百年的时间,一位证果圣者的威仪居然比不上佛世时六群比丘的威仪!由这则公案我们可以知道,众生的根机是越来越陋劣的!而时至今天,佛法已经有大概三千年左右了。现在大家讲佛历(以佛入涅槃之年为纪元开始)一般说是两千五百多年,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说法,其实以三千年左右的讲法比较准确!黄念祖老居士也讲过这个问题,两千五百多年的说法,是按印度“贝叶经”上的点数数出来的。佛经每年集结一次即点一个点,数点得出结论是两千五百多年。但印度历史上也有很多战乱,是不是每年都能点个点呢?不一定!点点的部分是不是有缺失呢?也不一定!所以好像证据确凿,实在打很大的问号。印光大师也讲过:“如来生期,多有异说,虽则皆有理致,究不如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者为恰当。”虚云老和尚也是用三千年左右的说法!

  由此可知,我们早就进入末法时期了,连像法时期都不是了,即使是用现在的佛历计算也是末法时期了。众生的根机更是差,烦恼更加的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想要*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来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可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要仗自力了出离三界,了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需要断见思烦恼,否则不可能!“见思烦恼”又叫“见思惑”,分为“见惑”与“思惑”两种,三界内“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分为“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称为“五利使”;“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包括贪、嗔、痴、慢、疑等,又叫作“五钝使”。在小乘法中,断除见惑证初果须陀洹,还没有出三界,需要“思惑”断尽证阿罗汉果才出离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轮回。我们现在是在欲界的人道,思惑不仅仅是人间粗的贪嗔痴慢疑(比如别人骂我们一句,我们马上生气,这就是嗔恨心,这些都是我们很粗重的烦恼),色界、无色界细的烦恼的也包括在内!比如得了四禅八定,二禅喜,三禅乐,四禅清净。你贪著喜、乐、清净还是出离不了色界,往上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对照一下自己,连粗重的烦恼都断不了,更何况是细的呢?就“见惑”而言,第一条“身见”,执著这个身体是我,我们都是如此啊,纵然是学佛明理了——身体是四大五蕴假合的,不是我,但还是断不了!还是执著在乎它。用种种的化妆品、营养品保护它,包括很多的气功外道,都是在色身上用功,这都是“身见”!五条当中的第一条就断不了,甚至伏都伏不住。“断烦恼”与“伏烦恼”是有很大区别的,“断烦恼”好比人的头断了一样,不会再长出来;而“伏烦恼”就如同用石头压草一样,草还在,只是有石头压住,暂时长不出来而已。我们很多人对于“身见”伏都伏不住啊!所以我们对于教理还是要明白一些的,才不至于念了两天佛读了两天经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以为自己是佛菩萨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连很多的祖师大德都不放在眼里,最后着魔发狂而不自知,实在是可怜悯者!对照教理看一看自己,才深信地藏经上讲的:“举心动念,无不是恶,无不是罪”。善导大师也说:“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我们仔细检点一下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时有多少善念?恶念?无记念?绝大多数的人一定是恶念无记念多;行善时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念,还是有一些希望别人知道赞叹我的念头,这都不是纯净纯善啊!确实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烦恼恶业深重!

  其实,不仅是我们断不了烦恼,很多祖师大德非常慈悲,为我们示现的也是以凡夫自居!比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老人家实际上是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临终之时有人问他证何果位?智者大师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位只是圆伏五住烦恼(见爱住烦恼,欲爱住烦恼,色爱住烦恼,无色爱住烦恼,无明住烦恼)也就是见思尘沙等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除。既然没有断除见惑,当然还是凡夫,需要断除见惑证初果须陀洹才入圣人之流。藕益大师是我们净土宗九祖,他老人家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被印光大师赞叹为纵然是古佛再为《佛说阿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乎其上。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由此可知,藕益大师肯定也是佛菩萨的示现。他老人家临终前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一语。藕益大师为我们示现的是天台宗六即佛的名字即佛,也就是开悟明心见性了,但见思烦恼尚未能伏住,更何况是断呢?其实这都是祖师大德的慈悲示现,让我们这些后学不能恭高我慢自以为是。我们由此可知,确实我们的烦恼太重,想要仗自力了生死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佛出世的本怀是要度一切众生成佛,我们业障这么深重,佛还要不要度我们呢?当然要度!但在末法时期,现前这样的时代,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门很难成就了。所以需要他力加持救度修行的法门!大集经上讲:“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就是现在的时代,亿亿人,就是很多很多的人,他们不是不修行,也在修,但很稀有能有一个成道的,这是讲…

《《宝箧印陀罗尼经》讲记(明安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