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在樹下靜坐,實際上佛在頭叁個七天裏是在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華嚴經,與會的大衆沒有凡夫,沒有小乘聖人,全部都是破無明的法身大士,所以佛是稱性極談。一直到五個七,佛自己就說:“我法甚深,難解難知。”阿羅漢都不一定能明白,更何況是一般衆生。一切衆生爲世法所縛所著,沒有能夠理解的。那麼還不如涅槃吧!當然這些都是示現。這個時候諸菩薩跟天人都恭敬在佛前合掌,請求釋迦牟尼佛爲衆生轉*輪。佛就默然受請,開始了一生的教化,隨順衆生的根機在十二年中講阿含等小乘經典。衆生的根機慢慢成熟以後,佛開始呵斥小乘人爲焦芽敗種,贊歎大乘,于八年當中講方等經典。然後二十二年中講般若經,最後是法華涅槃時共八年。這就是天臺宗所判的五時說法: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這是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化!佛在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叁,除佛方便說”。就是說,我唯一所要說的是一佛乘的法,一佛乘的法就是一切衆生都要成佛,沒有二乘叁乘。佛法有時分爲二乘,有時分爲叁乘,也有時分爲五乘。所謂二乘就是指大乘、小乘;叁乘是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五乘是指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我們要知道二乘叁乘都是佛隨順衆生根機的方便說,一佛乘才是真實說。法華經當中有很好的比喻:有一位大富長者,有一間很大的房子,但房子著火了,很快房屋就會倒塌,但長者的孩子還在房間當中遊戲玩耍。長者看到後就急忙喊他們出來,但孩子們貪著遊戲不肯出來。這個時候長者知道孩子們喜好玩物,就告訴他們,外面有很多玩具,有羊車、鹿車、牛車等等,你們出來後都是你們的。這個時候孩子們都出來了,長者終于放下心來,給他們的不是羊車也不是鹿車,而是裝滿各種寶物的大白牛車。長者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們就是孩子們,火宅就是叁界六道,羊車、鹿車、牛車就是比喻的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的教法,大白牛寶車比喻的是一佛乘法。佛對我們一切衆生,以種種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成佛,其恩德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衆生的根機比我們現在要深厚的多,又有佛這樣圓滿的善知識,還有菩薩、阿羅漢等來指導修學,所以成就的證果的聖人很多。我們在很多經典當中都可以看到,佛講這部經,與會的大衆有多少證初果、二果的,有多少證菩薩果位的,有多少得不退轉果位的,這樣的很多!但是現在證果的人就非常非常的稀少。不僅是現在,在明末清初我們淨土宗八祖蓮池大師都很感歎,要找一個初果聖人都很難啊!爲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的法運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一萬兩千年,頭一千年是正法時期,有教有行有證果者,是“解脫堅固”;第二個一千年是像法時期,有教有行,但證果的很稀少了,是“禅定堅固”,得禅定的還不少,但真正斷煩惱出叁界的不多;後面的一萬年是末法時期,佛的教法經典還在,但去修行證果的更加的稀有了,衆生的根機是越來越陋劣,煩惱也越來越深重,是“鬥爭堅固”。其實法本沒有正末之分,是由衆生的根機來說的。以前常說一則公案:佛滅度後一百年左右,印度禅宗四祖優波鞠多,他是一位大徹大悟的證果聖人,大阿羅漢。在世時度化很多人證果。每度一人成就,就用一籌(像筷子一樣的東西)置于石室,石室縱十八肘,廣十二肘,籌裝滿了石室,度化這樣多的人成就。當時有一位一百二十歲的比丘尼還在世,年輕時見過釋迦牟尼佛。優波鞠多尊者想去拜訪她,問問世尊住世時的容貌威儀等等。于是先派一位弟子告訴老比丘尼:“我師父優波鞠多尊者想來見您,請問佛陀的容貌威儀”。這時,老比丘尼用缽盛滿麻油,放在近門的下方來試探尊者的威儀。優波鞠多尊者來到後,輕輕的推開門,還是很有威儀的,但麻油灑了一些出來,尊者沒有注意到。尊者坐好後問:“聽說您見過佛陀,請問佛陀的容貌如何”?老比丘尼回答到:“我年輕時,聽說佛陀到村子裏,于是很歡喜的隨大家一起去拜見佛陀。一走出村子,就看到一片光明,我非常的歡喜,馬上頂禮佛陀。頭上的金钗掉在地上,原來黑暗的大林子都被佛陀的光明照耀的非常光亮,因此,我找到了金钗,所以發心出家做了比丘尼。”

  優波鞠多尊者又問:“世尊住世的時候,比丘們的威儀怎麼樣呢?”老比丘尼回答到:“佛住世是,有六群比丘,他們無慚無愧,不懂禮貌,不聽佛的教導,不精進用功修道,是最不好的出家人。但是他們的威儀卻超過尊者您。因爲他們進房間時,必定不讓麻油灑出來。他們行住坐臥的威儀守持的很好。尊者您已證得聖果,但威儀上顯然還不如六群比丘。由此可知,佛世時,衆生的根機比現在還要利啊!”

  佛入滅才一百年的時間,一位證果聖者的威儀居然比不上佛世時六群比丘的威儀!由這則公案我們可以知道,衆生的根機是越來越陋劣的!而時至今天,佛法已經有大概叁千年左右了。現在大家講佛曆(以佛入涅槃之年爲紀元開始)一般說是兩千五百多年,實際上還有很多不同說法,其實以叁千年左右的講法比較准確!黃念祖老居士也講過這個問題,兩千五百多年的說法,是按印度“貝葉經”上的點數數出來的。佛經每年集結一次即點一個點,數點得出結論是兩千五百多年。但印度曆史上也有很多戰亂,是不是每年都能點個點呢?不一定!點點的部分是不是有缺失呢?也不一定!所以好像證據確鑿,實在打很大的問號。印光大師也講過:“如來生期,多有異說,雖則皆有理致,究不如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者爲恰當。”虛雲老和尚也是用叁千年左右的說法!

  由此可知,我們早就進入末法時期了,連像法時期都不是了,即使是用現在的佛曆計算也是末法時期了。衆生的根機更是差,煩惱更加的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想要*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門來斷煩惱,了生死出叁界,可以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要仗自力了出離叁界,了六道輪回的分段生死需要斷見思煩惱,否則不可能!“見思煩惱”又叫“見思惑”,分爲“見惑”與“思惑”兩種,叁界內“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見惑”是知見上的迷惑,分爲“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稱爲“五利使”;“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包括貪、嗔、癡、慢、疑等,又叫作“五鈍使”。在小乘法中,斷除見惑證初果須陀洹,還沒有出叁界,需要“思惑”斷盡證阿羅漢果才出離了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輪回。我們現在是在欲界的人道,思惑不僅僅是人間粗的貪嗔癡慢疑(比如別人罵我們一句,我們馬上生氣,這就是嗔恨心,這些都是我們很粗重的煩惱),色界、無色界細的煩惱的也包括在內!比如得了四禅八定,二禅喜,叁禅樂,四禅清淨。你貪著喜、樂、清淨還是出離不了色界,往上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對照一下自己,連粗重的煩惱都斷不了,更何況是細的呢?就“見惑”而言,第一條“身見”,執著這個身體是我,我們都是如此啊,縱然是學佛明理了——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合的,不是我,但還是斷不了!還是執著在乎它。用種種的化妝品、營養品保護它,包括很多的氣功外道,都是在色身上用功,這都是“身見”!五條當中的第一條就斷不了,甚至伏都伏不住。“斷煩惱”與“伏煩惱”是有很大區別的,“斷煩惱”好比人的頭斷了一樣,不會再長出來;而“伏煩惱”就如同用石頭壓草一樣,草還在,只是有石頭壓住,暫時長不出來而已。我們很多人對于“身見”伏都伏不住啊!所以我們對于教理還是要明白一些的,才不至于念了兩天佛讀了兩天經就以爲自己了不起了,以爲自己是佛菩薩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連很多的祖師大德都不放在眼裏,最後著魔發狂而不自知,實在是可憐憫者!對照教理看一看自己,才深信地藏經上講的:“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善導大師也說:“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仔細檢點一下自己,每天二十四小時有多少善念?惡念?無記念?絕大多數的人一定是惡念無記念多;行善時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念,還是有一些希望別人知道贊歎我的念頭,這都不是純淨純善啊!確實我們末法時期的衆生煩惱惡業深重!

  其實,不僅是我們斷不了煩惱,很多祖師大德非常慈悲,爲我們示現的也是以凡夫自居!比如天臺宗的智者大師,他老人家實際上是釋迦牟尼佛示現的,臨終之時有人問他證何果位?智者大師說:“我不領衆必淨六根,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位只是圓伏五住煩惱(見愛住煩惱,欲愛住煩惱,色愛住煩惱,無色愛住煩惱,無明住煩惱)也就是見思塵沙等煩惱,而見惑尚未能斷除。既然沒有斷除見惑,當然還是凡夫,需要斷除見惑證初果須陀洹才入聖人之流。藕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九祖,他老人家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被印光大師贊歎爲縱然是古佛再爲《佛說阿彌陀經》作一個注解也不能超乎其上。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由此可知,藕益大師肯定也是佛菩薩的示現。他老人家臨終前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一語。藕益大師爲我們示現的是天臺宗六即佛的名字即佛,也就是開悟明心見性了,但見思煩惱尚未能伏住,更何況是斷呢?其實這都是祖師大德的慈悲示現,讓我們這些後學不能恭高我慢自以爲是。我們由此可知,確實我們的煩惱太重,想要仗自力了生死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佛出世的本懷是要度一切衆生成佛,我們業障這麼深重,佛還要不要度我們呢?當然要度!但在末法時期,現前這樣的時代,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門很難成就了。所以需要他力加持救度修行的法門!大集經上講:“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就是現在的時代,億億人,就是很多很多的人,他們不是不修行,也在修,但很稀有能有一個成道的,這是講…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