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完全*自力的修行!怎麼辦呢?只有依*念佛法門得度!我們現在很多人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修淨土法門!因爲阿彌陀佛在因地曾經發下四十八大願,其中十八願講“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所以我們只要真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就符合阿彌陀佛的本願,臨終之時,阿彌陀佛必定來迎接我們往生淨土,橫出叁界,往生後在極樂世界就可以很好的修行,快速圓滿的成佛!因爲念佛不僅是我們自己用功,還有佛願力的加持,所以比起完全自力的修行要容易的多!印光大師曾經打過一個很貼切的比喻:我們的業障深重,就如同一塊大石頭,但只要裝到船上,即可仗船力運到對岸。船,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我們只要信願持名就登上了阿彌陀佛的大願船!而自力修行,不用說煩惱沒有斷,就是見思煩惱斷的只剩一絲一毫,還是不能出離叁界六道的。如同細沙很小,但還是會沈到水底的!所以我們應當仔細的思量,末法時期唯有念佛他力法門才能得度!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除念佛外,持誦佛菩薩的心咒也是他力法門!黃念祖老居士曾說:“淨土宗密宗均爲果教,從果起修,故稱易行道”;夏蓮居大德也說:“稱名無異持咒”;元音老人也講過:“密咒是佛和菩薩在禅定中將自己的心化的符號”麥彭仁波切也說過:“應將密咒受持爲聖尊”,就是說密咒與佛菩薩本身是無二無別的,密咒當中有佛菩薩無量無邊的功德在裏面!像我們念佛都應該清楚,阿彌陀佛名號當中有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在裏面,所謂名具萬德。念佛名號時,就是全攝佛功德爲自功德,藕益大師說:“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咒也是如此,比如六字大明咒“嗡嗎呢叭咪哄”,它是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持誦時全攝觀世音菩薩所有的功德爲自己的功德!總之,持名念佛也好,持誦佛菩薩的心咒也好,都是直接從果起修的他力法門!一般我們是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等等,需要修因,才能得果。而念佛持咒是直接從佛菩薩的果地功德下手,所謂“以果地覺,爲因地心”,念佛持咒是因果同時,因爲佛號密咒是佛菩薩已經成就的果實,我們念就是了。黃念祖老居士有很好的比喻:“譬如蘋果已經結好了,你從這個蘋果上,開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從開荒、撒種、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樹長大,種種的維護,結了蘋果你再吃,那你就遲緩了。若是從果上起修呢?就是這個蘋果,佛已經替你把應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擺在這兒,你只要吃。所以稱爲果教派。”我們這一部經典——《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密咒——寶箧印陀羅尼,佛在此經當中講的很清楚:“讀誦此一卷經,即爲讀誦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說經典”;“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箧印陀羅尼;是諸如來所有叁身亦在其中”。由此可知,不論是這一部經典還是密咒都總攝一切諸佛的一切功德!所以我們能夠讀誦此經,持誦此咒,是全攝一切諸佛的功德爲自己的功德!藕益大師講:“處煩惱濁中”,我們就是處在煩惱當中啊,每天不知有多少妄想,怎麼辦呢?“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念佛時,佛號在我們心裏頭,全攝佛功德爲自功德;持誦寶箧印陀羅尼也是如此,心咒咒心打成一片,都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啊,所以只要我們認真的修學,一定能夠得度成佛的!
或許有些人會疑惑,我以前專念佛,現在來讀此經、持咒算不算夾雜呢?如果你是專修淨土的,讀此經確實有些夾雜!我還是勸你不要因爲聽了此經而對淨土的信心不堅固了!我們很多人學佛都是如此,在聽到一個新的法門時,總是好奇,有信心,對以前所修學的法門信心退失不少。這個法學會了,又聽到其它的法好,又去學其它的了。確實有很多這樣的人,最初看別人讀寶箧印經持咒很羨慕,學會以後啊,覺得也沒什麼稀奇,反正我也會了,但沒有好好的修啊,又看到別人學其它的經,覺得好奇,又去學其它的了。幾年下來,會了不少,但沒有一個修相應的,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很不好的!黃念祖老居士曾經談過這個問題:“目前修行人忙忙亂亂,勞而無成,都是缺少信心,對自己現修之法信不及。于是東求西問,無有了期。這樣下去,請待驢年。其實,一句佛號、一句咒、一個種字、一個手印,莫不皆是圓圓果海。信得及,當下便用;信不及,徒然忙亂,到頭來仍是入牛胎馬腹。所貴是信心堅固,知見圓融。信不及,一切都成戲論!”
所以我總勸別人如果專修淨土的,一定要信心堅固!其實一句佛號也含有寶箧印陀羅尼所有的功德,寶箧印也含有佛號所有的功德,很多老居士還是專念佛比較好!善導大師講:“大聖悲憐,直勸專稱名字者,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爲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相應故;不違教故;順佛語故。”確實如此,專念名號很容易往生,古大德曾經做過比喻:“一顆樹每天都是向西方傾倒,等樹斷了以後,一定是倒向西方的。”我們每天專念佛,就一條心的要往生西方,就如同樹每天向西傾倒一樣,就這一個緣,怎麼能不往生呢?現在很多念佛人爲什麼往生的少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雜緣太多!今天誦《地藏經》求消業障,明天《普門品》求家庭孩子平安,後天《藥師經》求健康發財,也念佛求生西方,但出離心不堅固,雜緣太多,所以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另外要知道阿彌陀佛是以名號作爲本願的!《無量壽經》上:“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十八願願文“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念”古大德爲我們講的很清楚,就是十聲佛號。善導大師解釋十八願就提到:“若我成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把“十念”直接解釋爲十聲佛號。所以淨土叁經當中《佛說阿彌陀經》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佛說無量壽經》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無量壽佛經》到最後歸宗結頂“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義趣完全一樣!所以我們專念名號,自自然然的就與阿彌陀佛的本願相應,隨順佛願,隨順佛語,怎能不往生呢?一定往生的!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讀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持誦寶箧印陀羅尼只要回向淨土,並不妨礙往生!我們不能認爲只有專念佛號才能往生,修其它的都不能往生,這樣的知見是錯誤的!我們看到,現在確實很多念佛的人,學的也不怎麼樣,在贊歎念佛的同時又誹謗了其它的法門,好像別人跟他不一樣都是錯誤的!你專修很好,但每個人的法緣根機並不一樣,否則釋迦牟尼佛何必要講那麼多法門呢?更何況阿彌陀佛有攝生叁願,十八願,十九願,二十願都是攝受不同根機的衆生,若一願能攝盡何必發叁願呢?在無量壽經當中也提到:“若有衆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其實此經當中,處處指歸西方極樂淨土——“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銅熱鐵忽然變爲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況有衆人,或見塔形,或聞铎聲,或聞其名,或當其影,罪障悉滅,所求如意,現世安穩,後生極樂”。
爲什麼佛在此經當中總是提到西方極樂世界呢?不僅如此,其它大乘經典也多指歸淨土,所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最有名的是《華嚴經》,《華嚴經》是經中之王,明一生成佛之法,末後是普賢菩薩是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極樂世界,《華嚴經》才圓滿!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尚且求生淨土,更何況是我們呢?所以我們讀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持誦寶箧印陀羅尼,到最後都要念佛把它回向極樂世界,也回向一切衆生同生淨土!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凡誦經、持咒、禮拜、忏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需回向往生西方!”我們修行心中要有目標方向,才不至于頭頭不清,帳帳不了!有很多人聽說這部經好就誦這部經;聽說那部經好,就誦那部經。到最後他自己都不知道爲什麼要誦經了。這就好比走路一樣,首先你要知道到哪裏去,有方向目的地。然後再走。否則在街上轉來轉去幹什麼呢?在《佛說阿彌陀經》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十方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往生西方,此經也多次提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確實成佛快速啊!一般從初發心到成佛,需要叁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是“無央數”劫。萬萬爲億,萬億爲兆,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劫才是一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太長了,簡直是天文數字!而到了極樂世界,我們看四十八願很清楚,到了那裏有佛願加持,神通受用幾乎和佛差不多。阿彌陀佛成佛才十劫,但“其中多有一生補處菩薩”。所以文殊菩薩:“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刹。”普賢菩薩:“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文殊普賢這樣的大菩薩都求生,所以我們修學此法也一定是導歸淨土的!好,今天就講到這裏!
第二講
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共同學習《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在上次我們提到,末法時期的衆生業障深重,自力修行的通途法門很難成就,所以需要他力的加持修行!念佛持咒都是他力救度的法門,最契當前衆生的根機!尤其我們這一部經典,寶箧印陀羅尼,…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