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諸佛果地的功德都在裏面,讀經持咒是就全攝一切諸佛所有的功德爲自己的功德,殊勝無比不可思議!同時要知道,修學此經要導歸淨土!
在密宗當中有些法是不能夠隨便修學的,否則犯盜法罪。就像戒律一樣,比如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你沒有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偷看戒本,是不如法的,是盜法罪!但這一部《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是已經普傳的一部大法,人人都可以修學,所以大家放心努力的修持就好!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修學此經,發心一定要正確!不是說學會以後去不會的人面前炫耀,你們看我都會了,你們不如我吧;我學會後給別人超度,讓別人恭敬供養我,確實以前也遇到過這樣的人。這樣的發心實在是顛倒愚癡!其實任何經咒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你能不能修相應得看你的發心和功夫,你得是法器才行!這就如同清淨的甘露,需要用幹淨的瓶子來裝一樣,若用帶有毒藥的瓶來裝就汙染了甘露。
修學此經還有任何的大乘經典法門都是如此,決定不能發求名聞利養之心、不能發愚癡顛倒之心,這樣的存心是不正確的!要發出離心、菩提心!我今天修學此經的目的是要脫離六道輪回的,是要成佛救度一切衆生的,發利益一切衆生的大乘菩提心,然後讀誦此經、修持此法,回向一切衆生離苦得樂,同生西方,共成佛道,則功德不可思議!不要刻意去求世間的福報,如果只是一味的求世間福報,沒有出離心,那麼你修所有的大乘佛法都不能成就,最多只是得世間福,爲將來的解脫種一個因而已!我們一定要清楚明了!若不求世間福報,只是爲利益一切衆生而修行,則世間福不求自得,並且比刻意求世間福得的還要殊勝。爲什麼呢?因爲同樣的讀誦此經,你的發心廣大,所以福報自然廣大,所謂量大福大。而且將來必定能解脫輪回的生死,快速成就佛道!所以發心的不同,功德利益自然有很大的差別,發心的利益得失我們一定要清楚!
對于這一部經,我們是用天臺宗的方法來講解學習!天臺宗講經之前先講五重玄義:釋名、辨體、明宗、論用、判教。五重玄義是在正式講經文之前,先講一部經的大意,然後再講經文就更容易明了了。所謂一領提全衣順,一綱舉百目張。
首先是釋名,解釋這部經典的名字!
想要理解經文,先要了解經題。古德講:“智者見經題,便知全部義”。有智慧的人看到經典的題目,就知道經典的內容了。因爲經題貫于經文之前,就含攝的經文義理在裏面,可見經題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很多地方都刻有經題,如“妙法蓮華經”等。有些古大德在臨終時就念經題。如明朝的幽溪大師,他老人家給阿彌陀經做過一個注解叫《圓中鈔》,與蓮池大師的《彌陀疏鈔》、藕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被印光大師贊歎爲:“彌陀一經,得此叁疏,法無不備,機無不收。”大師的成就非常高,講經時很多人都聽到天樂盈空,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感應。他老人家臨終時以指向空書“妙法蓮華經”五字,並自唱經題而化!當然我們是學不來的,臨終還是老實念佛穩當!
我們這部經典密咒,有很多人開始不會,就方便念“南無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咒塔梭哈”,也得到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在“普度實錄”這本感應集上我們看到有很多,都是真實的例子!由此可知經題的重要!
經題有七種立題,單叁:人、法、喻;複叁:人法、人喻、法喻;具足一:人法喻。
單人立題,如《佛說阿彌陀經》,佛是人,阿彌陀也是人,沒有法、喻;
單法立題,如《涅槃經》,涅槃是法,沒有人、喻;
單喻立題,如《梵網經》,梵網是比喻,沒有人、法;
人法立題,如《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人,般若是法,沒有比喻;
人喻立題,如《如來獅子吼經》,如來是人,獅子吼是比喻,沒有法;
法喻立題,如《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比喻,沒有人;
具足立題,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比喻;人、法、喻統統具足,所以稱爲具足立題!
我們這一部《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的經題,是具足立題!
“一切如來”是究竟圓滿果地之“人”,
“心秘密全身舍利”“陀羅尼”是所要說之“法”,
“寶箧印”是對于所說之法的比“喻”;具足人、法、喻,所以是具足立題!
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是此經的“別題”!所謂別題,就是有別于其它經典的名字!只有這一部經叫“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不同于其它經典的名字!
“經”是通題,凡佛所說的一切經典都稱爲“經”,通于諸經!
七種立題,別題通題講完後,下面我們來正式講解經題!先看“一切如來心”!“一切”從時間上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從空間上講,就是盡虛空徧法界。時間空間統統包括在內所以稱爲“一切”!
“如來”是諸佛十號之一!簡單來講就是“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如”是真如自性,絕對真理,“如來”,就是徹證真如,來到世上以說法等種種善巧方便度化衆生的究竟圓滿的聖者!還可以解釋爲後佛“如“先佛之再“來”,因爲佛佛道同,我們成佛以後,智慧功德與過去諸佛是無二無別的,所以稱“如來”!在《普賢行願品》裏十大願王,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佛”主要是從相上來說,“如來”主要是從性上來講。這些都是基本的佛學知識,我們知道就好!
“心”有肉團心,緣影心,妙明真心!這裏的“心”是指的妙明真心!肉團心,是指我們的心髒,它和我們的身體一樣,是無常的,將來一定會壞滅的,所以不是真心!
緣影心,是第六識能攀緣的心。此心只是緣色、聲、香、味、觸五塵所生的影像!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或者風景,聽到歌聲,吃美味的食物等等,在腦海當中就會有它的影像,所以稱爲緣影心。這個心是前念滅後念生,念念生滅無常的,所以也不是真心!我們引用《楞嚴經》來證明真心不是緣影心!在《楞嚴經》上,阿難尊者示現受摩登伽女之難,文殊菩薩持咒前往救護,阿難尊者回來以後很震動,哀請佛開示!在《楞嚴經》上有七處征心的經文,阿難執心在內、外、中間等等,都被佛破斥!佛又問:“以何爲心?”阿難言:“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爲心!”阿難認爲這個能推想尋思的心,即是自心。佛當時就呵斥阿難說:“咄!阿難,此非汝心!”“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爲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佛指示阿難,你所謂的自心,只是外界五塵所引起的妄想,它迷惑你的真性。你和一切衆生從無量劫到今天,都還認爲它是真心,這叫認賊爲子。因爲這樣,所以失掉本有的常住真心,而冤枉的受輪回之苦!我們大家都是如此啊,總認爲這個思想是我們的心,但仔細觀察,它是念念無常生滅的,所以不是真心!
妙明真心,即是指我們一切衆生本具的佛性。它有很多名稱,真如、自性、如來藏、一真法界等等,其實都是一回事,名稱不同而已!這個妙明真心佛性,是一切衆生本具的,我們不比佛少一點!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只是我們不認識它而已,我們總是攀緣外塵,眼見色,耳聞聲,生種種的妄想分別執著,迷失了,而不能證得!《華嚴經》上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種種的修行法門,都是要我們去掉妄想分別執著,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而已!一切法門到最後一定要明心見性,才能成佛!所謂見道,修道,證道。見道,就是明心見性,在禅宗叫大徹大悟;在淨土稱理一心;在密宗大圓滿叫“且卻”(立斷),黃念祖老居士講:“行人若與且卻相應,則同于禅宗之頓悟”。修法不同,最後境界完全一樣。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在這裏有必要講一下,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它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往生不一定需要明心見性!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講:“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講的很清楚“若衆生心”,就是說念佛可以從我們的思想意識下手,把妄想都換成佛號就可以成功,所以很方便!藕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憑信願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深淺。”若信願堅固,老實念佛,一定能夠往生!因爲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至于品位的高下,那就要看我們念佛的功夫了,能念到理一心,那你的品位很高嘛!說實話,能的理一心的幾乎沒有,事一心的也幾乎沒有。因爲若以藕益大師所判,理一心,是破一品無明,相當于法身大士;事一心,得要斷見思煩惱,相當于阿羅漢的水平。在末法時期,有幾人能做到呢?所以,我們平時讀的《佛說阿彌陀經》上面說“一心不亂”既不是指的事一心不亂,也不是指的理一心不亂。唐玄奘大師翻譯的彌陀經叫《稱贊淨土佛攝受經》,裏面就講“系念不亂”。由此可知,“一心”是“系念”的意思,把我們的心系念在佛號上就能成功,《無量壽經》上也說:“一向專念”,這是淨土法門的容易方便之處!但我們要清楚,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往生後開悟就很容易了,還是要明心見性才能成佛的!
“一切如來心”是說此經還有經中密咒,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共同的心,也是我們一切衆生的妙明真心,所謂:“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由此可知,此經全顯如來藏性,是佛圓滿的流露,是稱性極談的圓教!“一切如來心”,一切諸佛如來是什麼心呢?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講:“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衆生”。一切諸佛如來的心都是大慈大悲的。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能夠給予衆生快樂;悲,能夠拔出衆生的痛苦!所以“一切如來心”就是一切諸佛如來大慈大悲的心。佛爲了能夠拔出我們一…
《《寶箧印陀羅尼經》講記(明安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