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随缘自在 第三章 禅诗意境▪P2

  ..续本文上一页面;人经修行之路,方可明心见性。故言:「现成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到底是谁》

  

人生犹如幻中幻,尘世相逢谁是谁,

  父母未生谁是我,一息不来我是谁。

  中峰禅师

  人生如戏,每人皆是自编、自导、自演。编出喜、怒、哀、乐,导出动、静、语、默,演出爱、恨、情、仇,戏一出一出演,剧一幕一幕落。不是成,就是败;不是兴,就是衰;不是男,就是女;不是少,就是老。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故「人生犹如幻中幻」。

  生死轮回,随个人业力,流转于世。人进红尘,步入社会,彼此相逢,却不知谁是谁?说者叫人为“张三”,闻者不知己是谁;若问“李四”汝是谁说者自身亦不知,此谓「尘世相逢谁是谁」。

  因缘所成,父母生我,今有此身,感念双亲。人长之后,常思生前,谁是我?又从哪来?为何而来?此生不解,又待何生!所以起疑「父母未生谁是我」。

  花开必然花谢,有生必定有死。现在活活泼泼,生气依旧,不知何时,一息不来。若大限已至,世间假名不存,合眼蒙眬,我是谁呢?将往何处去?又为何而走?想未来之路,起不解之疑,故感叹「一息不来我是谁」。

  禅意须心悟,实修方为贵;人生如梦幻,切勿迷中迷;身相有来去,自性不生灭;若问我是谁,见性便知晓。

  

《无喻可说》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禅师

  真心若是可以言说,就非真正的心,只是假名为心,强名为说呀!让我寒山假借万物来比喻吧!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我的心!犹如天上的秋月,那样的圆满、光明好比地上的碧潭,这般的皎洁、清澈。就像月光,洒落在碧潭上,彼此相互辉映。秋月比喻是心之体,碧潭则是心之用。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月只一心,却可照映千江啊!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无论怎样的譬喻、比拟,这天上人间没有一物可以来说明“我的心”是如何…如何…的呀!所以您们要寒山说,我也无法言语,更无法形容,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自去体悟吧!

  结语:

  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心本无相,故不可言说。「名,可名,非常名。」心本无名,强名为之。此偈,便如同此意。

  寒山禅师借秋月、碧潭,来形容吾人的自性。正如圆满代表自性具足一切,光明象征自性能生智慧,皎洁反应自性能生万法,清澈则是自性本来清净。修行唯靠自身体悟,何必向外寻觅呢?

  

《形问影从》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寒山禅师

  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寒山大士,人颠心不颠。世人笑他,他笑世人,众人不解寒山,嘲笑他为一疯僧;寒山反笑众人,不知人生如梦幻一样,何必千般计较,万事去求。人人都去追逐名利,又有谁会骑车马来寻寒山呢?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

  寒山所居之处,是高峰险峻,常人难以到达。要走过弯曲的溪水,却使人难以记忆;又要爬重重的高山,让人难以数清。在修行的道路上,要不畏艰辛,去参访明师。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一路走来,只见到地上的草,山上的松。露珠如同哭泣的眼泪,洒遍千般的青草;微风如同诗人吟咏,吹上满山的苍松。正如修行之人,受到善知识法雨滋润,身心如沐春风,已入了大道。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不知走了多久,此时却迷在小径中。四下无人,只能自问自答,用我的形体,来问影子,接着该往何处走?佛不能度众,唯有众生自度,不可只依赖外面的善知识,而要向内在的大善知识参悟才是啊!

  结语: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时时都有明师,处处皆有善士。若能恭敬求法,必遇菩萨指点、大士现身。所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一切还须自悟、自行,自成佛道呀!

  

《虚名无益》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寒山禅师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世人梦寐以求,人间富贵,想住琼楼玉宇,雕梁画栋金屋。我却独自选择,居住重岩洞窟,山高鸟绝,人烟稀少之地。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庭院的地上,空无一物,只有天上的白云,怀抱着幽石。正如我寒山,心无一物可牵挂,如同幽人隐士,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已忘了自我。

  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我住此重岩,不知几载。只是常见春去冬又来,年复一年的变化忘了时间,亦忘了岁月。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

  送给世间人的话:名利使人贪婪,富贵让人沈沦,不要盲目去追逐这些虚名,此对自己定是无所益处。

  结语:

  重岩是我心,他人走不到,群鸟飞不至,只有我能临。心中本无物,方可体道心,白云抱幽石,吾心揽天地。一念悟万年,万年是一念,春去春又来,生灭亦如是。

  寄语世间人,富贵如黄花,功名似流水,一点留不住,一片带不走,早早悟无常,一切尽虚名,此生不再迷,当下悟无生。

  

《本来无事》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如何尘外人,

  却入尘埃里?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

  虚用平生志,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

  拾得禅师

  心无罣碍,名为「清」;念无妄想,本自「闲」。有谁能出烦恼家,便是世间富贵人,故一语道破「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若不知世事如幻,故有人我之争,无事惹事,自找麻烦,如今怎会落得「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不明五蕴本空,六尘非有,故要“利”来满足于我,“名”来炫耀于世,自迷不悟,为欲所牵,正是「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由于欲心不断,为得名利权势,故虚情假意,鞠躬作揖,送往迎来,片刻不闲;纵得短暂虚荣,也已精疲力尽,如同「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日不可追,因追不到;空不可抓,因抓不着。一切梦幻,因缘假合,要及早觉醒,而知「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人因妄想,而盲目追求;但因执着,而恋恋不舍。所以感叹「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若知三心不可得,则妄想自除;若悟无常不可求,则执着自破。

  

《蝇钻故纸》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千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古灵禅师

  常人追逐外在有形的名利,而忽略内心真正的清净;修行者屏弃一切物欲,而执泥于空的精神状态。一是着于有,二是落于空。

  虽不贪求一切,亦莫否认所有,故勿「空门不肯出」。今知要出,也不能如蝇不知纸窗,见光便盲目乱飞,故言「投窗也太痴」。

  因此当深入经藏,才有方向,但却不明经义,反被经转,而「千年钻故纸」,执迷于文字,只会于纸上谈兵,口中说禅,而不悟本心,不见本性,「何日出头时」?

  读经不行经,只不过知解之徒。禅非文字能现,心非口头可言,而是要在生活中参究,平常中领悟。故马祖禅师开示:「平常心是道!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随缘自在 第三章 禅诗意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