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念之间(上)▪P4

  ..续本文上一页

生:乐在工作是事实还是口号?

  师:不能体会工作的本质,其所做的一切,皆是无可奈何!所以,大部分的人,

  工作是为了三餐,为了生活,因此,都活得很苦!

  生:难道没有办法改变吗?

  师:只要您能认清工作的「本质」和「意义」,就可乐在工作!

  一、福利制度-最大的保障,是自己的「实力」,而非公司。许多人去应

  征,一定会问这个事情,看看这家公司是否有保障。人们常犯此错觉,

  所谓:「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佛不保、靠己最好。」

  二、待遇多少-做多少,得多少,而非公司要给您多寡。工作如果为钱而

  做,那么此项工作,心必苦,身必累,而且也待不长久!因为,您是

  出于无奈!

  三、职位高低-位高较尊,位低为卑,皆是「自尊心」在作祟。所谓:

  「在其位,谋其政。」职位虽有上下之分,但却无尊卑之别!只要扮

  好其角色,才是重点!

  四、职业类别-职业不分贵贱,只要是正当的,就能行行出状元。勿分

  「蓝领」或「白领」,勿分「内勤」或「外务」,只要专心一致,全

  力以赴,必有所成就!

  五、工作性质-会产生职业倦怠之心态,就是以为工作性质,皆「一成不

  变」,故做久了,便起厌倦,而想改变工作或环境。如您能用心体悟:

  每天的工作表面看起来一样,其实是时时在变,天天不同。因为下一

  秒钟,所有的人事时地物都在转变!

  六、工作志向-志向来自于「兴趣」,兴趣来自于「培养」。工作之所以

  能够长久,全在于兴趣的浓厚﹔没有兴趣的工作,既痛苦、也单调,

  更不会做一辈子!

  七、工作环境-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个人「感受」的问题。是日班好呢?

  还是夜班?是固定班好呢?还是轮流?一切习惯就好!

  八、工作时间-讨厌的事,再短也长﹔喜欢的事,再长也短。上班常感觉

  很累,此累并非身累,也非时间长而累,而是自己的「心累」,造成

  身心的疲劳!

  九、同事关系-人际关系,本来就很复杂,不要想去改变别人,而要「改

  变自己」。这世上有两种人:「明理」和「不明理」。明理的人,故

  只有明理的人,能够包容不明理的人﹔不要期待不明理的人,来包容

  明理之人!

  十、自己能力-能力可以「学习」,学习当要「正确」。知道自己要什么,

  就去学什么﹔不足什么,就去充实什么。并非期待公司的加薪和升迁,

  而是您有多少能耐,自然就会获得相同的条件!

  十一、工作前途-不是「工作」有没有前途,而是「自己」有无前途?有

  前途的公司,是会淘汰没有前途的人﹔没有希望的公司,会因有前

  途的人而有希望!

  十二、跳槽心态-不忠于公司的人,很容易「跳槽」﹔不忠于自己的人,

  很容易「失信」。跳槽的心态,本质就是一种不佳的习惯,短时间,

  看似比较好,但长时间,损失的却是自己。正所谓:「滚石不生苔」

  十三、转换行业-不是该行业不适合您,而是您没有「用心」做好它。人

  只要遇到挫折,就会找许多的理由和借口,来告诉自己:「我不适

  合」!接着转换其他行业,再度遇到同样的问题,直到自己觉察为

  止。所以,想要改换行业的人,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是!

  十四、想要创业-如果是为了要「利益大众」,那

  是值得鼓励;如果是为了不想再赚钱给老板,那是应该唾弃。人性

  的自私自利,只会将人变得很势利、很无知、也很肤浅,最后把自

  己逼到墙角,使我们掉入痛苦的深渊!

  

  自我省思

  

1、您工作顺利吗?

  2、常遇到何瓶颈?

  3、如何调整心态?

  

成功的行动-多想无益

  

  想可以创造梦,亦可毁掉所有的前程!只活在想中的人,实为可怜;

  唯有「行动」,才能美梦成真。

  

师:请看这句话:「《易经》是代表中国人一切智慧的结晶」您觉得哪几个字,

  可以删除?

  生:举世皆知,《易经》是「中国人」的著作!因此我认为,这三个字可以去

  除!

  师:还有呢?

  生:既然中国人已删除,那么「是代表」这三个字就要去除!

  师:再看看?

  生:《易经》是描写天地之道,已包含「一切」,故此二字也该去除!

  师:再想想?

  生:《易经》本来就是「智慧的结晶」,所以这五个字,应当要去除!

  师:最后呢?

  生:「易经」本自然,自然是离开一切文字的,因此我认为,根本就无须文字!

  师:您的名字叫做OOO,我也叫OOO,一切我们都称呼它OOO。您觉得好不好呢?

  生:………

  师:所有的人,都想太多了!故一事无成啊!

  

自我省思

  

1、您在想些什么?

  2、您在害怕什么?

  2、您在等待什么?

  

成功的方法-一门深入

  

  要完成任何一件事,必定有其要诀。方法勿须太多,只要「一门深入」!

  

生:什么是成功的方法?

  师:愚昧之人,「不懂」方法;聪明之人,「太多」方法。两者都是错误的示

  范;不懂方法,就不会「变通」;太多方法,就不会「精通」。

  生:那怎样才是好方法?

  师:所有成就者,他们都不离开一个原则-一门深入。这才是好方法!

  生:这理论是……

  师:您勿须怀疑?譬如…

  一、全垒打王-王贞治,每天要练习挥棒数小时,纵然他成名之后,依旧如此,

  成为运动家的典范。

  二、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小就练习书法从不间断,其作品不论当时或是后来,

  皆为人所赞叹及临摹的对象。

  这些例子很多,您当细细去体会,成功者皆有其相同之处。

  您现在从事何行业?

  生:保险业。

  师:您有没有一门深入呢?

  生:做了八年,应该是有才对。

  师:真的吗?不要以为做了很久,就叫做一门深入。现在,我问一个您最熟悉

  的项目-「保单」。您会不会讲保单呢?

  生:开玩笑,当然会?

  师:是这样吗?请您真心回答我两个问题…

  一、可否向七十岁的老人,讲解保单,而对方能轻易听懂?

  生:没办法!

  师:二、可否向十岁的小朋友,讲解保单,而对方能轻易明白?

  生:没办法!

  师:您不是做了八年吗?为何连最基本的保单都讲不清楚,且不知变化!那么

  其他就不用说了。我常遇到很多行销人员来介绍产品,但我几乎都没有购

  买,您知道原因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我「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所以就不会购买。大部分的人,都犯

  一个毛病,以自己所了解的概念在跟对方阐述;以致于自己说的很「清楚」

  ,而他人听的很「模糊」。到最后不检讨自己,反怪客户没有水准,真是

  可叹!

  生:我真惭愧!愿从此时开始改变,但不知如何做?

  师:子曰:「学而时习之。」重复去读一本书,做一件事,直到您完全了解,

  应用无碍为止!以您的工作

   为例:

  一、您的「专业知识」是否深入?

  二、您的「表达沟通」是否圆满?

  三、您的「行销技巧」是否纯熟?

  四、您的「服务态度」是否真诚?

  五、您的「人生处世」是否正确?

  

  这些都会了,您的专业才能一门深入;如果还未达到标准,就应不断「学

  习」,而后「练习」,一再「温习」,直到它变成您的「全部」!

  

  自我省思

  

1、您要对什么一门深入?

  2、它对您有什么样益处?

  3、您又当如何去进行呢?

  

成功的法则-按部就班

  

  赢家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如何做」、「马上做」;输家不

  知自己,也不知接下来要做什么?

  

生:成功有法则吗?

  师:天下之事,皆有其法则。如火车依「轨道」而驶,飞机依「航道」而飞,

  成功亦有其「法则」可寻。

  生:其法则是什么?

  师:可分下列五项来说明-

  一、思想要正确-如同舟在大海,不知方向,须依指南针来引导。起点若对,

  终点必对;开始若错,结果必错。这是「因果定律」!

  二、理想要可成-合理的想法,叫做「理想」;不合理的想法,名为「妄想」

  。故理想要可完成,不可天马行空、好高骛远。人若没有理想,就没有目

  的,人生就茫然了无生趣。   

  三、计画要可行-计画是为了达成理想,而非造成自己的束缚。自己能轻松完

  成的计画,便是「好计画」;勉强自己或是达不到的规划,只是形式的安

  排,这便是「坏计画」。

  四、目标要明确-目标如同「阶梯」,理想如同「目的」;目标是过程,理想

  是终点。爬山只要「一步一步」的走,就会到;成功只要「按部就班」的

  做,就会成功。

  五、方法要简单-智者做事「很简单」,愚者做事「很困难」。一件事若能重

  复的练习,直到完全纯熟为止,便能成就一套又简单,又有效率的方法。

  自我省思

  

《一念之间(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一念之间(中)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