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讲记 第56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短期出家变成长期出家…。」她很痛苦,就跟我讲:「师父,你们出家人都是这样吗?师父,你有老婆,你也是这个样子吗?」我默默无言。接着,我说:「你现在难过,是不是因为他出家?」她说:「对!」我说:「你不用难过啦,如果老公是你的,他还会还俗啦!」「师父,我观察了之后也有可能哦。」「为什么?」「他虽然出家,但他平均两个礼拜就回家一次。」我说:「对嘛,很有可能。」果然,一年之后还是还俗。还俗那一天,带着他的老公很高兴地来找我。你看,无常很好玩。

  

  当你观过外界之后,接着观身体。为什么?到最后一定要回归自己,因为那个是外面的世界,统称身外之物,但你最执着的莫过于自己,你最执着的不是你儿子,不是你另一半,而是你自己。为什么你执着他们?因为你执着你自己,你害怕失去他对你不利。接着,开始观自己的身体。最容易观察无常的是什么?观呼吸。当你心静下来时,你会听到你的心跳声音。只要是有打坐的人,不但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呼吸和心跳声,也可以感觉到他身体的酸麻胀痛冷热,甚至自己的毛细孔在呼吸。以医学的原理,毛细孔真的是在呼吸,只是我们没有静静地观察,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太粗心了,所以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你对自己身体的变化不知道,那变化就是无常。原则上你要观外面的世界无常,就停留在观声音,观身体无常就停留在观呼吸,这是很明显的。你可以感觉到的,只观一个动作,观到最后你会得到一个答案:「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没有呼吸,色身就毁坏了。你有没有好好感恩你的呼吸啊?观过了,真的察觉到身体无常,这有什么好处?爱美,但是终究抵不过无常。会不会死?会。会害怕吗?不会,因为也是无常。事实上你这一辈子常常是为你的身体在努力,你知道吗?你如果不相信,你想想,假设你一个月赚五万块,花在身体的有多少?首先是吃,肚子会饿啊!再来就是穿,接着是保养、看病、养生…,还有就是做SPA、按摩、减肥…。人实在是傻,为谁辛苦为谁忙?!就为这张皮忙。你自己想想看,你就会哈哈大笑,觉得人实在太奇怪,人实在是太傻!现在并不是说你赚五万你的快乐品质就怎么样,人家赚三万的快乐品质不见得比你低。享受人生的人是一个明理的人,明理的人才能够享受人生,就这么简单。

  

  虽然是无常,但不是叫你不要照顾它。比如,你的家人就是身外之物,但你要照顾你的家人。你的身体也抵不过无常,但你也要照顾你的身体,但这不是叫你执着你的身体。冷了,你就穿衣服,穿了衣服还感冒就没有办法了,不要因为身体无常,你衣服也不穿,那你干脆彻底点,不要吃了。无常的概念,对会用的人是一种智慧,不用会的人会对人生感到消极、无奈和伤感。你看很多的诗词歌赋,都有一股幽怨的无奈感,那是对无常的无奈,无常好像是一把枷锁绑着你,使你跳不开、挣不脱,因你不了解怎么把它变成智慧。你不要小看这两句话,光是「身外之物是无常」、「我的身体是无常」就能减少多少痛苦—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如果我这样跟你讲,你还没有感受,就证明你没有体会到无常,你对无常没有真懂。比如说:「你有小孩,你有没有希望他长大?」「有。」没有无常,他怎么长大?如果「常」,生出来他就一直放在保温箱里面就好了。「你想不想变得更有智慧?」我们现在傻傻的,因为有无常,我们才有可能变得更有智慧。我们现在穷,就是因为无常,才有可能变成富人。我现在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一天我也可能变成一个正人君子。无常的智慧就是这个意思。而不是说:「生下来就准备要死,因为是无常,所以这一辈子不需要怎么拼啦!」这样讲话是不对的。「你病了怎么不去看医生?」「大家都要死,去看什么看?」如果无常这样解说,你现在就捏住鼻子,往生就好了。

  

  第三个才观「自己的内心是无常」。其实最苦的还是这颗心,我们表面上说我们要观境界和人事时地物是无常的,但真正主导的还是你的心,因为是你的心在看这个世界。对心和身体的认知,每个人不一样,所以痛苦的程度就不一样。有的人一感冒就觉得很辛苦,但有的癌症病患,有修行的都很安详,你看不出来他病苦。

  

  你现在要去观心无常,让你观过,你就真的解脱了。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活在:「你是我养的,所以你一定得听我的话,你一定得孝顺我。」「你是我的员工,你就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公司付出。」「我对你那么好,你就得对我这么好。」「我是你的长辈,你就一定得尊重我。」「我跟你打招呼,你就一定要回应我。」你知道,我们内在这种错误的概念很多。它是无常,你不要期待跟人家讲早,他每次都会很高兴,面带微笑,跟你说「你也早!」,你别想啦。一样的道理,你的孩子平常很乖,今天却跟你顶嘴,你不喜欢,很痛苦,但他可能有情绪的问题。如果你能有这个认知,你的心就很好过。现在的人有很多心理疾病,严格来讲,我们每个人心都有病,你不快乐就有病。一般人不明白不快乐是一种病,更不明白执着是一种病,执着好的亦是病,我们一般人可以体会到「这个人情绪很不稳定。」很有情绪的人,我们常讲他应该多一点EQ管理。其实不用管理,你只要知道它是无常,就很容易释怀。更严重的不是他有情绪,而是他常常躁动不安,就变成一种躁郁症。或是他经不起挫折,内心有很深的恐惧感,他不是恐慌症就会变成忧郁症,更严重一点,就变成精神分裂。这就是世间人所讲的疾病,每个人都有病,只是你病得轻重而已。你明白这个概念叫世间法,你只要好好地学心理学,或去学谘商辅导,或者你是个天性比较乐观的人,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他还不明白真理。真理是什么?心本来会变化,心若是不能变化,就不叫做心。心随着各种情况而改变,只要你明白,它反而不会影响你,只要你不明白,你会很苦。尤其想修行的人,会修出毛病,甚至走火入魔,那就是知见和观念不正确。

  

  比如,很多人常常这样问:「师父,我念佛时,边念边胡思乱想,怎么办?」或者说:「师父,我诵经时,诵得很快,但还是会胡思乱想,怎么办?」「师父,我打坐时心都不能静,怎么办?」你们学佛的人常常会问这些问题。怎么办?「它本来就会变!」「这样就好了?」这样就好了!只要你能够彻彻底底接受它,你内在的清净就出来了。「师父,不是不要胡思乱想,心才会清净吗?」这样的概念是错误的。只要你愿意接受外面的声音,你的心是不是不会苦?比如,有的人很怕孩子吵,「你是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孩子吵还是隔壁的孩子吵?」「自己的孩子。」奇怪!不都是孩子在吵?!自己的孩子吵,父母亲比较能接受,隔壁的小孩在吵,你们就说:「拜托,你们家小孩的嘴巴怎么不塞起来?」一样的道理,我觉得所有的女歌星唱歌最好听的是邓丽君,男歌星唱歌最好听的就是费玉清,这是我个人的偏见。但是,假设你不喜欢听那个声音,我现在放一片CD,你很讨厌听,你就会听得心浮气躁、很烦。就像有的学禅宗的听到念佛就烦,我讲的是真话,他好像是禅净势不两立。「你是什么教的?你是佛教,我是基督教的,各自站一边。」一样,放你喜欢听的歌曲,你就觉得好舒服,好清净,你有没有觉得莫名其妙?这样的经验人人都有。请问,你内在有没有声音?你只要能够接受你内在的声音,它就变成风雨中的宁静。不要害怕你的念头、妄想,只要你现在在做什么,就一直专心地做下去,念头起来就让它起来,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不要说:「我就要一直修,修到不会起烦恼,不会起念头。」你不要这样想,你这样修会压抑、会出状况。就像说,有个人很怕吵,所以他远离都市,选择到偏远的、人烟稀少的地方,搬到山上。但是如果以声音来讲,山上更吵,我晚上在睡觉,弟子都问我:「师父,你睡了没有,你睡了没有?」尤其有的人听到山上猫头鹰的声音,就像在说:「你是人,你是人…」我这样跟你讲你应该懂了:「啊!原来修行不是说内在不要动不要起!」你静静地坐着,或看经典,或念你的佛,它起念头,你就继续念你的佛,它再起,你再念你的佛。就像外面很吵,但你还不是一样过你的?!

  

  我尽量用你懂的,用你的经验法则跟你讲,你就知道修行是可以这样修的,这样就很轻松,这样修行别人看起来你还是跟一般人一样,但你的内在就是很清净很快乐。你现在如果有情绪,是因为你现在没有办法训练到那样的境界,你的心还是有贪瞋痴,你没有办法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慈悲,所以你还是个凡夫。怎么办?现在察觉到自己在生气了,就用一个概念:「原来心是无常。」就化解了。现在心在烦恼,就起:「原来心是无常的。」心在忧悲、烦恼、恐惧不安:「原来心是无常的。」按照这样地观,无论你现在遇到什么事,你的心是很容易净下来的。很多人为什么没有办法跳开?很多人把心当自己。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心就是妄心,就是心念,你常常把心念当成你自己。我告诉你,心不是你的,身不是你的,你的家人财产不是你的。如果是你的,你就可以做主,既然你不能做主,就不是你的。外面世界的变化,你不能做主;你想你的身体不老不病,你不能做主;你叫你的心都不要起烦恼,你没有办法做主。由此可以证明,它不是你的。你要注意到它不是你的,这种智慧是很难让一般人所接受的,这个部分比较深,就叫般若智慧,叫「诸法无我」。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要讲,我现在要讲你能够懂的。现在坐在教室的同学,你们现在事实上不会否认境是无常,也不否认身体是无常,也不否认心是无常,但却没有人开悟。为什么?因为观得很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一直讲?当他告诉了你这个方法,你不能开悟,他很有智慧,很慈悲,告诉你第二个方法,不行再告诉你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讲到最后就叫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你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就是要对治你的心,这个法就是方法,告诉你方法,来除你心中的病和苦,这就是很有智慧的人。

  

《六祖坛经讲记 第56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