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記 第56集▪P2

  ..續本文上一頁短期出家變成長期出家…。」她很痛苦,就跟我講:「師父,你們出家人都是這樣嗎?師父,你有老婆,你也是這個樣子嗎?」我默默無言。接著,我說:「你現在難過,是不是因爲他出家?」她說:「對!」我說:「你不用難過啦,如果老公是你的,他還會還俗啦!」「師父,我觀察了之後也有可能哦。」「爲什麼?」「他雖然出家,但他平均兩個禮拜就回家一次。」我說:「對嘛,很有可能。」果然,一年之後還是還俗。還俗那一天,帶著他的老公很高興地來找我。你看,無常很好玩。

  

  當你觀過外界之後,接著觀身體。爲什麼?到最後一定要回歸自己,因爲那個是外面的世界,統稱身外之物,但你最執著的莫過于自己,你最執著的不是你兒子,不是你另一半,而是你自己。爲什麼你執著他們?因爲你執著你自己,你害怕失去他對你不利。接著,開始觀自己的身體。最容易觀察無常的是什麼?觀呼吸。當你心靜下來時,你會聽到你的心跳聲音。只要是有打坐的人,不但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呼吸和心跳聲,也可以感覺到他身體的酸麻脹痛冷熱,甚至自己的毛細孔在呼吸。以醫學的原理,毛細孔真的是在呼吸,只是我們沒有靜靜地觀察,我們對自己的身體太粗心了,所以不了解自己的身體。你對自己身體的變化不知道,那變化就是無常。原則上你要觀外面的世界無常,就停留在觀聲音,觀身體無常就停留在觀呼吸,這是很明顯的。你可以感覺到的,只觀一個動作,觀到最後你會得到一個答案:「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沒有呼吸,色身就毀壞了。你有沒有好好感恩你的呼吸啊?觀過了,真的察覺到身體無常,這有什麼好處?愛美,但是終究抵不過無常。會不會死?會。會害怕嗎?不會,因爲也是無常。事實上你這一輩子常常是爲你的身體在努力,你知道嗎?你如果不相信,你想想,假設你一個月賺五萬塊,花在身體的有多少?首先是吃,肚子會餓啊!再來就是穿,接著是保養、看病、養生…,還有就是做SPA、按摩、減肥…。人實在是傻,爲誰辛苦爲誰忙?!就爲這張皮忙。你自己想想看,你就會哈哈大笑,覺得人實在太奇怪,人實在是太傻!現在並不是說你賺五萬你的快樂品質就怎麼樣,人家賺叁萬的快樂品質不見得比你低。享受人生的人是一個明理的人,明理的人才能夠享受人生,就這麼簡單。

  

  雖然是無常,但不是叫你不要照顧它。比如,你的家人就是身外之物,但你要照顧你的家人。你的身體也抵不過無常,但你也要照顧你的身體,但這不是叫你執著你的身體。冷了,你就穿衣服,穿了衣服還感冒就沒有辦法了,不要因爲身體無常,你衣服也不穿,那你幹脆徹底點,不要吃了。無常的概念,對會用的人是一種智慧,不用會的人會對人生感到消極、無奈和傷感。你看很多的詩詞歌賦,都有一股幽怨的無奈感,那是對無常的無奈,無常好像是一把枷鎖綁著你,使你跳不開、掙不脫,因你不了解怎麼把它變成智慧。你不要小看這兩句話,光是「身外之物是無常」、「我的身體是無常」就能減少多少痛苦—幾乎所有的痛苦都消失了。如果我這樣跟你講,你還沒有感受,就證明你沒有體會到無常,你對無常沒有真懂。比如說:「你有小孩,你有沒有希望他長大?」「有。」沒有無常,他怎麼長大?如果「常」,生出來他就一直放在保溫箱裏面就好了。「你想不想變得更有智慧?」我們現在傻傻的,因爲有無常,我們才有可能變得更有智慧。我們現在窮,就是因爲無常,才有可能變成富人。我現在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有一天我也可能變成一個正人君子。無常的智慧就是這個意思。而不是說:「生下來就准備要死,因爲是無常,所以這一輩子不需要怎麼拼啦!」這樣講話是不對的。「你病了怎麼不去看醫生?」「大家都要死,去看什麼看?」如果無常這樣解說,你現在就捏住鼻子,往生就好了。

  

  第叁個才觀「自己的內心是無常」。其實最苦的還是這顆心,我們表面上說我們要觀境界和人事時地物是無常的,但真正主導的還是你的心,因爲是你的心在看這個世界。對心和身體的認知,每個人不一樣,所以痛苦的程度就不一樣。有的人一感冒就覺得很辛苦,但有的癌症病患,有修行的都很安詳,你看不出來他病苦。

  

  你現在要去觀心無常,讓你觀過,你就真的解脫了。爲什麼?因爲我們都活在:「你是我養的,所以你一定得聽我的話,你一定得孝順我。」「你是我的員工,你就一定要盡心盡力爲公司付出。」「我對你那麼好,你就得對我這麼好。」「我是你的長輩,你就一定得尊重我。」「我跟你打招呼,你就一定要回應我。」你知道,我們內在這種錯誤的概念很多。它是無常,你不要期待跟人家講早,他每次都會很高興,面帶微笑,跟你說「你也早!」,你別想啦。一樣的道理,你的孩子平常很乖,今天卻跟你頂嘴,你不喜歡,很痛苦,但他可能有情緒的問題。如果你能有這個認知,你的心就很好過。現在的人有很多心理疾病,嚴格來講,我們每個人心都有病,你不快樂就有病。一般人不明白不快樂是一種病,更不明白執著是一種病,執著好的亦是病,我們一般人可以體會到「這個人情緒很不穩定。」很有情緒的人,我們常講他應該多一點EQ管理。其實不用管理,你只要知道它是無常,就很容易釋懷。更嚴重的不是他有情緒,而是他常常躁動不安,就變成一種躁郁症。或是他經不起挫折,內心有很深的恐懼感,他不是恐慌症就會變成憂郁症,更嚴重一點,就變成精神分裂。這就是世間人所講的疾病,每個人都有病,只是你病得輕重而已。你明白這個概念叫世間法,你只要好好地學心理學,或去學谘商輔導,或者你是個天性比較樂觀的人,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但是他還不明白真理。真理是什麼?心本來會變化,心若是不能變化,就不叫做心。心隨著各種情況而改變,只要你明白,它反而不會影響你,只要你不明白,你會很苦。尤其想修行的人,會修出毛病,甚至走火入魔,那就是知見和觀念不正確。

  

  比如,很多人常常這樣問:「師父,我念佛時,邊念邊胡思亂想,怎麼辦?」或者說:「師父,我誦經時,誦得很快,但還是會胡思亂想,怎麼辦?」「師父,我打坐時心都不能靜,怎麼辦?」你們學佛的人常常會問這些問題。怎麼辦?「它本來就會變!」「這樣就好了?」這樣就好了!只要你能夠徹徹底底接受它,你內在的清淨就出來了。「師父,不是不要胡思亂想,心才會清淨嗎?」這樣的概念是錯誤的。只要你願意接受外面的聲音,你的心是不是不會苦?比如,有的人很怕孩子吵,「你是比較能夠接受自己的孩子吵還是隔壁的孩子吵?」「自己的孩子。」奇怪!不都是孩子在吵?!自己的孩子吵,父母親比較能接受,隔壁的小孩在吵,你們就說:「拜托,你們家小孩的嘴巴怎麼不塞起來?」一樣的道理,我覺得所有的女歌星唱歌最好聽的是鄧麗君,男歌星唱歌最好聽的就是費玉清,這是我個人的偏見。但是,假設你不喜歡聽那個聲音,我現在放一片CD,你很討厭聽,你就會聽得心浮氣躁、很煩。就像有的學禅宗的聽到念佛就煩,我講的是真話,他好像是禅淨勢不兩立。「你是什麼教的?你是佛教,我是基督教的,各自站一邊。」一樣,放你喜歡聽的歌曲,你就覺得好舒服,好清淨,你有沒有覺得莫名其妙?這樣的經驗人人都有。請問,你內在有沒有聲音?你只要能夠接受你內在的聲音,它就變成風雨中的甯靜。不要害怕你的念頭、妄想,只要你現在在做什麼,就一直專心地做下去,念頭起來就讓它起來,不要害怕,不要擔心,不要說:「我就要一直修,修到不會起煩惱,不會起念頭。」你不要這樣想,你這樣修會壓抑、會出狀況。就像說,有個人很怕吵,所以他遠離都市,選擇到偏遠的、人煙稀少的地方,搬到山上。但是如果以聲音來講,山上更吵,我晚上在睡覺,弟子都問我:「師父,你睡了沒有,你睡了沒有?」尤其有的人聽到山上貓頭鷹的聲音,就像在說:「你是人,你是人…」我這樣跟你講你應該懂了:「啊!原來修行不是說內在不要動不要起!」你靜靜地坐著,或看經典,或念你的佛,它起念頭,你就繼續念你的佛,它再起,你再念你的佛。就像外面很吵,但你還不是一樣過你的?!

  

  我盡量用你懂的,用你的經驗法則跟你講,你就知道修行是可以這樣修的,這樣就很輕松,這樣修行別人看起來你還是跟一般人一樣,但你的內在就是很清淨很快樂。你現在如果有情緒,是因爲你現在沒有辦法訓練到那樣的境界,你的心還是有貪瞋癡,你沒有辦法充滿了智慧充滿了慈悲,所以你還是個凡夫。怎麼辦?現在察覺到自己在生氣了,就用一個概念:「原來心是無常。」就化解了。現在心在煩惱,就起:「原來心是無常的。」心在憂悲、煩惱、恐懼不安:「原來心是無常的。」按照這樣地觀,無論你現在遇到什麼事,你的心是很容易淨下來的。很多人爲什麼沒有辦法跳開?很多人把心當自己。我們現在講的這個心就是妄心,就是心念,你常常把心念當成你自己。我告訴你,心不是你的,身不是你的,你的家人財産不是你的。如果是你的,你就可以做主,既然你不能做主,就不是你的。外面世界的變化,你不能做主;你想你的身體不老不病,你不能做主;你叫你的心都不要起煩惱,你沒有辦法做主。由此可以證明,它不是你的。你要注意到它不是你的,這種智慧是很難讓一般人所接受的,這個部分比較深,就叫般若智慧,叫「諸法無我」。這個部分我們先不要講,我現在要講你能夠懂的。現在坐在教室的同學,你們現在事實上不會否認境是無常,也不否認身體是無常,也不否認心是無常,但卻沒有人開悟。爲什麼?因爲觀得很淺。釋迦牟尼佛爲什麼要一直講?當他告訴了你這個方法,你不能開悟,他很有智慧,很慈悲,告訴你第二個方法,不行再告訴你第叁個、第四個、第五個,講到最後就叫八萬四千法門,因爲你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就是要對治你的心,這個法就是方法,告訴你方法,來除你心中的病和苦,這就是很有智慧的人。

  

《六祖壇經講記 第56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