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讲记(77)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听吾偈曰:
礼本折幔幢 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无比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
汝今名法达 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 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 吾今为汝说
但信佛无言 莲华从口发
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
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
师曰:止!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犹觉也,分为四门: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妒,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牦牛爱尾?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听吾偈曰:
心迷法华转 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 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无俱不计 长御白牛车
达闻偈,不觉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师曰:法达从昔已来,实未曾转法华,乃被法华转。
【僧法达,洪州人,七岁出家,常诵《法华经》,来礼祖师,头不至地。】来请法不向祖师礼拜,便是傲慢。我们去请法要跟人家顶礼。【师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你既然诚意不够,干脆不用了。骂人也要有勇气。【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耶?】也就是说你会这么傲慢,你心中必然有什么值得你傲慢。〔蕴习何事耶〕,就是你到底做过什么事?所以你才会表现出这么傲慢的样子。【曰: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你们自己看看,一部《法华经》六万多个字,念〔三千部〕要多少年?一天念一部,夜以继日,你可以吗?念得很熟的最快要五个小时。每天诵一部,这样的人算很厉害,够精进。〔三千部〕差不多要八九年,这需要功夫。如果你的功课定太多,一般人都会中断,不会持续。能念三千部还是有功夫,要傲慢也要有道理。【师曰:汝若念至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则与吾偕行;】六祖大师看他的表现,就知道他不懂《法华经》,就叫他再回去念一万部。你念一〔万部〕,还要明白《法华经》的〔经意〕,而且〔不以为胜〕,没有自以为了不起,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跟我肩并肩。意思就是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跟我谈一谈。」【汝今负此事业,都不知过。】责备他,〔负此事业〕的〔负〕就是自负,〔事业〕就是诵《法华经》三千部。意思是:「你诵《法华经》三千部就这么自负,都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什么过失?贡高我慢。【听吾偈曰:礼】顶礼。无论我们向佛菩萨顶礼,还是向法师顶礼,目的是要降服你的傲慢,但你却不顶礼,就代表你傲慢。【本折幔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我们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罪过?都是从「我」而来,都有个「我」,无论你现在行善也好,只要是有「我」,那个善不纯,不是真善,是沽名钓誉。你看看这句话,谁没有罪过?每个凡夫都是有「我」,难怪我们障碍这么多,因为我们造这么多罪都不知道。【亡功福无比。】诵《法华经》三千部的功夫,如果你不执着这个功夫,你报就无所限量。成佛的《法华》呢!诵《法华经》是很不可思议的呢!你能够诵三千部,又能够不执着这样的福报,在《金刚经》所讲的就是「「无住相布施」,「其福胜彼」。
【师又曰:汝名什么?曰:法达。】你们以后取名字要注意。【师曰:汝名法达,何曾达法?复说偈曰: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赞叹他,很精进地诵《法华经》。【空诵但循声,】但是不懂经义。【明心号菩萨。】你诵《法华经》要懂佛心,要明白你的心,明白佛心和自心才叫〔菩萨〕。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法华经》是为菩萨讲的。【汝今有缘故】和六祖大师有因缘。【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佛讲经四十九年没有讲一个字,讲的就是道本无言。本体的东西本来是无言无形无相的,不可以来形容它。如果说它是什么,都是妄。有人常讲「越描越黑」,本体不可以描述,所以才越描越黑。【莲华从口发。】如果你真的明白这个概念,你才能够真正明白《妙法莲华经》到底在讲什么。所以你要听听不到的声音,你要看看不到的世界。大家看到的都很肤浅都很表面,都是假相。【达闻偈,悔谢曰:而今而后,当谦恭一切。】向六祖大师忏〔悔〕。【弟子诵《法华经》,未解经义,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广大,愿略说经中义理。师曰:法达!法即甚达,汝心不达;经本无疑,汝心自疑。】六祖讲得多好。你们在读经典,请问,是经典讲错还是你自己不懂?这个讲得很直接。我们不可以以凡夫之见,来批评圣人之言。就好像有人批评《论语》过时了,批评《道德经》太不切实际,或有人批评佛经太消极了。我们自己执迷不悟,自己看不懂却不知道。如果连圣人都不臣服,你要臣服谁?臣服你自己吗?如果是这样,你自己又是什么样子?反观回来,才知道我们自己太无知了。〔法即甚达〕,经中讲得很清楚。〔汝心不达〕,自己没有下功夫才不通达,所以心有障碍。〔经本无疑〕,经中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汝心自疑〕,自己生起了障碍迷惑,读这本经怎么会懂?!我之前教过《楞严经》,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您不要教这部佛经,因为这本佛经是伪经。」我就笑笑说,如果这本经是伪造的,那伪造的人也太高明。为什么?那个人根本是佛,不然他怎么能够仿造这样的思想?你对这本经这样读它有什么意义?你怎么会懂呢?所以大家要察觉到自己的问题才是重点。
【汝念此经,以何为宗?达曰:学人根性暗钝,从来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这就是问题了。你们有在诵《金刚经》,《金刚经》以什么为〔宗〕?我们自己在读,但是你不知道它的宗趣,它的根本思想到底在谈什么。被这样一问,法达讲不出来,他的意思就是:「我只会诵经而已,哪里知道什么宗旨。」这就看出来我们在学东西很盲目,不明白。你清楚再去学好不好?不要不清不楚。我还是建议各位,因为经典太多,在读之前,还是要先请问内行人。比如:「师父,我比较喜欢读《般若经》。」我就跟你说要读哪几本。比如你比较喜欢读唯识,那我就跟你讲应该读哪几本。至少人家跟你讲你应该怎么读,否则读了老半天不知道在读什么。
【师曰:吾不识文字,汝试取经诵之一遍,吾当为汝解说。】《六祖坛经》很多地方六祖都说他不识字,但是有人考据说六祖识字。他识不识字不是我关心的重点,不要掉入争辩或考据,就像胡适先生考据说《六祖坛经》不是六祖说的,胡适先生这样考据没有意义嘛!我比较关心六祖讲什么。【法达即高声念经,至方便品。】六祖大师慈悲,叫法达念给他听。以六祖大师的程度,不需要全部听完。方便品是《法华经》的第二品,这样也要一个小时。【师曰:止!】六祖大师已经知道这本经在讲什么了。【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纵说多种譬喻,亦无越于此。】世尊再怎么譬喻也没有离开这个道理。【何者因缘?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见也。】诸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告诉你〔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众生皆有佛性,他要教你觉悟的知见,解脱之道,他要教你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佛来到世间的目的。《法华经》讲的就是世尊的本怀,他真正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其他都是权巧方便,大家要谨记在心。
【世人外迷着相,】我们处在这个世间,我们对世间所有一切外在的现象着迷。外面这个世间你都看得到,你都迷。〔外迷着相〕执着的就是缘起。【内迷着空;】执着的是性空,这样讲也不对。缘起性空是一体的,不可以执着缘起否认性空,或执着性空否认缘起。这句话原则上就是跟你讲空跟有都不可以执着,所以你不可以执着你已经跟空相应了,连这个概念你都不可以有。【若能于相离相,】不执着缘起。【于空离空,】不执着性空。【即是内外不迷。】不执着体,不执着用,…
《六祖坛经讲记 第77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