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念念般若观照〕吗?这就叫观照般若,你要时时刻刻生起智慧,看看你在做什么。【常离法相,】这叫智慧。〔法相〕就是现象,你在观照看你有没有掉入现象的陷阱,你有没有时时刻刻执着现象。【自由自在,】只要你不被现象所束缚,你不就可以〔自由自在〕了吗?【纵横尽得,】你就横竖都可以了。【有何可立?】这样有什么东西可以建立的呢?这就是空的意思,这叫真相,诸法空相。

  

  【自性自悟,】你的自性当然要你自己悟,不然谁有办法帮你悟。同理可证,你的问题当然你自己解决。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要学习如何引导别人去解决他自己的问题,这两个不一样。你永远要注意我这句话,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但一般人掉入一个陷阱,他去学习如何帮助别人解决问题。问你问题都没有问题,你是表面上没有问题,但问题还是存在。但我们去引导他,教他如何去解决他的问题,就像我早上说的,你们每个人一定有天赋,自己要去发觉,不是我帮你发觉。一样的道理,每个人一定有自己的陷阱,有错综复杂的心情,我们要引导他如何生起他的智慧,引导他勇敢地打开他的心结,这才是你要学的。这样会了吗?讲是这样讲,听我说很有道理,你们要回去思维啊!不要听过就完了。课听完了,接着才是你的功课。你会了吗?不会就去练习,练习到会为止。【顿悟顿修,】六祖大师的法不是悟后起修,他是〔顿悟顿修〕,这种境界很高,这是最上乘人;第二种人是顿悟渐修;第三种人是渐修而悟;第四种人是渐修渐悟,层次不太一样;当然还有第五种人,怎么修也不会悟,当然,如果把时间拉长,他有一天也会悟,我们不要放弃这种人,因果丝毫不爽,他有下功夫,有一天也会酝酿成熟。【亦无渐次,】有什么次第呢?我常讲:「虚空哪有什么楼梯?」虚空是整体的,哪有什么一二三四?现象界才有一二三四,本体界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不立一切法,】本来就没有那些问题和概念,因为是凡夫,才创立很多的概念,建立很多敌对概念和仇恨。【诸法寂灭,有何次第?】〔诸法〕本来的样子。谈到最真实的,根本没有一个先后和顺序的问题,所以六祖大师才讲顿悟,这是他的理论基础。也许你会问:「如何爬到虚空?」我就跟你说:「那就装楼梯吧。」那你的修法就不一样了,就开始去找楼梯,找到就问人家怎么爬楼梯,之后,就问楼梯到底有几个阶层。因为你的方向变成这样,你就变成这个样子。你坐电梯就好像顿悟,走楼梯就好像渐修。你读《坛经》,觉得它讲的东西有够彻底、够直接。但我知道,大家喜欢《坛经》,但不按照《坛经》的方式去修也可以,至少《坛经》给你正确的知见。就像同学问:「正邪我都分不清楚。」你好好地读《六祖坛经》,佛法的正确的观念你一定不会偏差。什么叫佛法,《六祖坛经》真的读懂,知见就建立了,不一定要按照他的方法修,不要勉强。但是,你学了任何法门,知见是一样的,不会因为你学了某种法门,知见就不一样。就像净空法师也教《金刚经》,他也叫你念佛,他讲《华严经》,也叫你念佛。并不是教你《金刚经》,你就得修禅宗,这叫观念,叫知见,你适用就拿去。【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派去不回了。志诚禅师是安徽省吉州县太和人。《坛经》精彩的地方就是处处有故事可以谈,但是这些公案不是这么好懂,有时候你们认为听过了就懂,但包括我讲十几遍的人都不见得会懂。所以大家不要认为你听懂,你懂了人生就一定不是这种状态,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心知肚明,你懂了整个人生就不太一样,生命会整个地蜕变。你读公案不要依文解义,要知道它想要讲什么,你懂了就懂。如果只是一直去研究,但又不明白真正的佛意,所以没有办法懂。

  

  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

  

  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

  

  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看到这个想起古装片,很多人都自称行侠仗义。但行侠仗义常常会是非不分,因为有人会告诉你那个人是坏人,所以你得行侠仗义把他干掉。没有正见的人分不清楚,这个行昌也是一样,没有正见。【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这句话很明显地告诉我们,我们常讲一个有成就的人本身没有问题,这〔二宗主〕指的是惠能和神秀,我们不要说谁程度比较高,但这两个人的心胸一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老师没有问题,是徒弟有问题,他们就是没有开悟,才会去比较:「我师父比较厉害,我们道场比较有修行,我们是修行的道场…。」当你这样讲,就是在暗指别人不是修行的道场,而是办法会的道场。真正开悟的人没有问题,是徒弟不明理。你可以观察到,你到大公司去,最难缠的反而是小职员,不是董事长。只要是很成功的人,他事实上跟你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成功的人,他为什么不会成功?就是因为他有不圆满之处,所以他今天职位不高。这些徒弟也一样,为什么他还没有开悟?还在当别人的徒弟?就是他们心中还有分别心。所以这些徒弟,这些出家人还有爱憎之心,爱自己的师父,爱自己的道场,憎是憎别人。你讲这是人之常情,这个人也包括你,这样就是一般人,一般人就是痛苦的人,就是不愿意改变的人。人到底在执着什么?执着他的个性,他的意识形态,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想法、这样的生活,他活在这种习惯中,改变一下会更好他也不要,他觉得活在这种习惯中比较有安全感。第二,这个习惯改变之后,他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学习,他不愿意。我们的内在不是勤奋的,是懈怠懒惰的,所以很多人都要保持现状。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个请释迦牟尼佛来也没有办法,而是说等有一天你愿意改变,不然叫做轮回,你生生世世都会轮回,因为你生生世世在你的思想观念里轮,绕不出来,除非你愿意改变。

  

  【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于师。】神秀的弟子,总认为他们的师父才是六祖,忌讳惠能。你嫉妒别人已经很不善,比如说,假设这个山头嫉妒那个山头,你有这个心已经很要不得,已经不是修行人。但恐怖的是,他们居然派一个刺客想要去刺杀对方。我们常讲人心不古,但现在一看,唐朝就有人这么恶,而且是出家人派刺客,这真是离谱到我们不能理解。但是《坛经》流传下来了,这并不是虚构的,这是事实。既然为了嫉妒对方,要把对方铲除,唯有把惠能铲除,神秀才能够一株独秀。神秀并没有这个心,是他那些徒弟在作怪,这是在害他们的师父。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僧赞僧,出家人赞出家人,这个道场赞叹另一个道场,我们一般人都是诽谤的。在佛法当中有一个东西轻而易得,叫「随喜功德」,这个不需要出力,也不需要天赋,只要是有人在做好事你很高兴就有功德。这种功德你不做,却要花十几万去做《梁皇宝忏》。我们内心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会排斥就是会嫉妒。那么简单你为什么做不到?回归你的心,你会发觉你真的做不到,尤其我们东方人很含蓄,说:「不错啦。」连夸赞别人都不圆满。我们为什么无形当中去诽谤别人?为什么不容易去肯定别人?因为我们透过这样的方式把别人贬低来抬高自己。我们要称赞别人,这样自然无求自得。我们内心的世界很微妙,如果你一直在骗你自己,你怎么修行,或你去任何道场都是没有意义的。谈到这一段我们说六祖也很坎坷,没有出家时就有人追杀,出家后还一直有人要刺杀他。为什么六祖这一辈子会遇到这些事情?那也是过去跟别人结的因缘嘛。但换个角度想,人家有时候是演戏给你看的,菩萨很慈悲,六祖是菩萨,说不定那个刺客也是菩萨。我们就要知道这出戏在演什么?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他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这里又显出神通。六祖大师何止有〔他心通〕?事实上不止六祖大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他心通,〔通〕就是没有障碍的意思。我们内心为什么不通?因为内心有障碍。你内心哪里不通?你听人家讲话,你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听懂他在讲什么。比如你现在听我讲课,我不相信你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为什么我不相信?因为你的内在有某些成见,事实上一堂课你可以听到百分之十到三十,百分之七十不是没有听进去,就是甚至误解了。你不通,并不是只有听课没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你跟别人聊天,也没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你跟家人沟通,也没有百分之百地听进去。你相信吗?比如说你儿子在跟你沟通,你会想:「你跟我讲什么?你是我生的。」夫妻也一样,同床异梦一大堆。你跟家里面就不通,因为你有成见有想法,你的心有障碍,你就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因为心有障碍,障碍住自己跟别人之间的沟通。这个障碍你自己要去拿掉。佛性像什么?佛性广大犹如虚空,虚空可以创造云,但是云不碍虚空,虚空不碍云,多美啊!但是我们不是,我们认为云就是我们的生命,而忘了虚空。你现在抓住自尊心,以为这就是你的生命,自尊心是什么?就是天上的一片云而已。我们今天为自尊心可以杀人,可以很倔强,可以说:「我明明知道我是错的,但我就是要赌那一口气。」你的自尊心把你害惨了,让你到今天还死不承认,让你到今天还是不长进,让你到今天宁可摧毁也不愿意去成全。你研究看看你的思维,就知道人真的很愚昧。当我们内心没有障碍,我们可以知道别人的心。为什么?做一个譬喻,我们的心本来就像虚空。六祖大师的心像虚空,别人的心也像虚空,虚空跟虚空本来就没有障碍,所以能通的,所以叫〔他心通〕,佛法要这样讲你就不会说迷信。他知道别人的心,所以知道那个人在做什么,所以〔预知其事〕。六祖大师他放十两黄金,为什么?这叫做宿命通,这不是只有一通。宿就是过去,也就是六祖知道来刺杀他的这个人跟他有什么因缘,就是在多生累劫之前欠他的钱,但并没有欠他的命,所以他也没有办法伤到六祖。你看是不是很厉害?!

  

  【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刺客都在三更半夜行刺。【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金刚不坏身。这到底是什么情形?你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吗?你们诵《金刚经》,前面有一段这么讲「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六祖的金刚不坏身可以证明,一般的高僧大德有很多的舍利子,六祖是全身舍利,后来证实真是如此。六祖的肉身至今一千五百年,真是不可思议。没有学佛的人喜欢看道理,不喜欢看事迹,因为这些事迹超乎他们的理解范围。比如说学医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只要是几天不喝水,他就活不下去。但是老和尚入定何止七天?他们一个月不喝水还不是照活吗?这是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的。你要知道,我们的内心事实上是可以主宰我们的身体的,包括我们的生理、我们的细胞。【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简单地讲,这个剑若是正,就不会乱杀人。剑用错了,你的心就不正。最后就告诉他六祖跟行昌过去的因缘:「我只欠你十两黄金,没有杀害你。」这是何等的境界。我们在看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就觉得像神话,六祖这个人真的是人,佛也真的是佛呢!他们都是人你不用怀疑。但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我做个证明,你的心静,你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好。有时候,你可以听到挂在壁上时钟的秒针声音;更静一点,你就可以听到你心跳的声音;如果更静一点,你就可以听到更微妙的声音。《法华经》里面谈到,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清净的人全部听得到。我常讲,你没有那个境界,但是你可以以此类推,所以六祖也不用派刺客去神秀那里窃听,他就听到什么事了。【行昌惊仆,久而方苏,】要暗杀别人斩三刀砍不断,马上晕倒,这叫笨刺客。但是六祖没有打草惊蛇。【求哀悔过,即愿出家。】醒来之后,求出家。我们这会儿不好不坏,一辈子不好不坏,所以也做不了大事。你说我们坏,行昌比我们坏,你说我们有脾气毛病,我们一定不会去杀人,但是问题我们也不会一念就觉醒。为什么?这会儿不错啊,我妻子对我不错,我这会儿有茶喝也不错…。有时候我们很感叹,这种不好不坏的人,就一辈子不好不坏,拖拖拉拉。为什么我们会一辈子一事无成?因为你是普通人,你是没有决心的人,你没有办法在心中说犯了就犯了,错了就改。你们今天学佛,没有把决心拿出来,学一百年也没有用,你说来学经典是骗自己。慢慢听,我送你一句话,慢慢改就是不会改。我们每个人不是希望慢慢改吗?但是我讲这句话不是否认你,是希望把你激醒。你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你不要告诉自己:「再给我时间再准备一下。」我们一直给自己这样的退路,但这样的借口让你犹豫不前,我们没有破釜成舟,背水一战,我们没有这个心,所以不会成就。我们今天看人,并不是看他什么,而是看他的心量,就知道这个人会不会成就。行昌做错了,马上就领悟到他错了,就向六祖大师表示忏悔。他并不是在嘴上讲,他马上付出行动,他想拜六祖大师为师,想要跟他出家。【师遂与金,曰: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六祖大师很慈悲,跟他说:「赶快把黄金拿去。」为什么?第一,人家请他来暗杀,暗杀成有酬劳。他现在暗杀不成,不但没有酬劳,而且还可能被杀人灭口。这里面的徒众指的是六祖大师的弟子和神秀大师的弟子,这两边都不会放过他。你们常讲白道黑道都不会放过你,所以你要逃亡啊。但是六祖大师讲这句话并不是拒绝他。【汝可他日易形而来,吾当摄受。】等时间到了你再来,现在时机不对,你应该走。【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行昌因为六祖大师的交待,当夜就赶快走。走了之后,他果然跑去出家,就开始修行了,难怪有一天他会开悟。我常说,我们过去的东西都不要谈,你过去是谁,你的资历背景我都不管,我只问你现在想要怎么样。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让我们的生命获得了自由跟平等,这是我当初接触到佛法时最大的感触,让我的生命可以不卑不亢。因为众生皆有佛性,就是因为这样,我不再自卑。因为这样,你也不要再自大自傲了,因为你有佛性,别人也有佛性。

  

《六祖坛经讲记 第88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