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槃以前讲出来的真相。不要我讲这八倒你才懂,以此类推,世间所有的概念都一样。你只要能够不执着,怎么应用都对。不需要去执着,就是佛要讲的重点,当你彻底不执着的那一刹那就开悟了,彻底地把你内心的障碍放下了,你就「说通即心通,如日处虚空。」就通达了。不是我形容它什么状态,而是你彻底地做了,你就到达了。所以〔八倒〕,倒就是颠倒,佛经常讲颠倒的众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六祖说,佛在《涅槃经》,这本经叫〔了义〕,也就是究竟,讲得透彻。所以我们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也就是:你所学的东西有没有学得很透彻?你所学的理论是不是佛最圆满的理念?还是你学到的是佛权巧方便的说法,就像二乘人的理论,有时候是权巧方便。但你也不可以说这样的理论是错的,而是针对层次还没有到了义经典的人这样讲,他才听得懂,他才受用。这里讲〔破彼偏见〕,这个〔彼〕并不是只有指二乘人而已。凡夫跟外道执着一边,二乘人执着另一边,他们都有各人的偏见。佛在涅槃时,就直接了当地讲出真相,就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真常〕就是性空,〔真乐〕就是极乐,〔真我〕就是自在,〔真净〕就是清净,这叫极乐世界啦。【汝今依言背义,】人家这么认真的人,都会误会经典。像我们这种不认真的人是不会误会经典,是根本不懂,所以连误会的机会都没有,人家拜就跟人家拜,人家说做什么就跟人家做什么。〔依言背义〕,佛所说的话变成文字就变成经文,我们读了这个经文反而违背了佛意,自己都不知道。【以断灭无常】断见。【及确定死常,】常见。这里就只讲一边,把它说死了,不能够〔无常〕跟〔常〕通,不能够通达。体跟用不能通,性跟相不能通,体相用不能够圆满,所以才叫〔断〕,才叫〔常〕,各执一边,【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圆妙〕就是整体,就是彼此,它是既同又不同。哪里同?从本体的角度谈什么都同。从现象跟作用来讲,事实上是有它因缘变化的不同。但是这两个本身又是交错在一起的,所以是错综复杂的,但你都要了解,这叫〔圆妙〕。〔最后微言〕,因为是《遗教经》。【纵览千遍,有何所益?】你若是不懂,纵使读〔千遍〕,事实上也是不会懂的。我们今天讲经,不是一句一句翻译给你听,而是跟你说佛法是讲什么,一点给你点开。就像前面所讲的一个概念,你今天研究佛法就是要破你的执着,你不破执着就是在耽误自己。
【行昌忽然大悟,乃说偈言:因守无常心,】关键在〔守〕,守就是执着,佛说〔无常〕,我就执着无常;佛说常,我就执着常;佛说既非无常既非常,我就执着既非无常既非常。释迦牟尼佛静静地不说,你也听不懂。这句话就是已经表现出:「我读了佛法,结果我执着了这些名相;在我还没有学佛法之前,我的内心充满无限的执着。」【佛说有常性。】破执。佛不是只有说无常这个名词,他也说心啦,空啦这些名词。意思就是:「因为我执着无常,佛说〔有常〕来破我的无常。」重点就在这句话,佛所说的法就是要破我的执着。无论佛怎么讲,千经万论,三藏十二部经典,东讲西讲,就是叫你不要执着,他用他的方式来破你的执着。这两句话你要会解释,否则你自己去看白话文,你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两句话已经把佛要表达的东西跟你讲了。【不知方便者,】你不明白佛所讲的权巧〔方便〕的法。什么是佛所讲的权巧方便法呢?一切都是权巧方便。大家不要以为二乘就叫权巧方便,大乘就叫做究竟了义。不对!佛告诉你,讲大乘、小乘还不是权巧!讲不了义跟了义还不是权巧!他讲任何的概念都是权巧,难道你不明白吗?就好像我教你招数是权巧,有一天告诉你无招胜有招也是权巧。〔不知方便者〕讲的就是我们,我们不明白佛法真正的内涵,释迦牟尼佛真正的苦心,祖师大德真正的用心跟智慧,他告诉你我们不明白他的〔方便〕。【犹春池拾砾。】〔春池〕就是春天的池塘,鱼儿在其中悠游自在,就代表我们本来是自由自在。你不明白在这个悠游的虚空大海当中,我们就像风像云一样地自在。我们不懂得这一种的观自在,我们看不到〔春池〕,看不到极乐世界就在眼前,看不到处处都是善知识,处处都是佛菩萨,我们在忙着捡石头。就好像有的人到马尔代夫,一看到沙滩上的石头很漂亮,就开始捡石头,一颗颗捡,捡三个小时。奇怪,你是去那里度假吗?有的人去瑞士,就去购物。我们从一些观光旅游报导,就知道有些人的旅游品质很差。东西买得到,大自然的景色买不到。你到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你买不到,你到西藏,西藏你买不到,但是你没有看到这些景色。我们人生还不是一样?!我们现在在捡石头你不知道吗?你这个月捡多少?「师父,我这个月捡三块石头,赚三万块。」我以前刚退伍时做业务,下午四、五点,想说这时候美术馆人应该还很多,有人就有我的客户,我就去推销。但是我推销了三个客户之后,我就把皮箱摆在旁边,坐在那边觉得很落寞:为什么这段时间别人可以带着小孩在草地上慢跑?为什么可以穿着短裤遛狗?为什么那对老夫妻手牵手散步?他们为什么可以享受此时此刻?而我现在要忙着赚钱,不懂得享受?钱不是这样赚的,所以我很难过,觉得这不是我要的人生。该赚钱的时间你去赚,但是该度假、该休闲、该散步时你要好好地去享受。人生的状态你现在看到什么?春天的池塘你看得到吗?你看到的都是烦恼,垃圾和障碍,你看到的都是你不想看的,这不是悲哀吗?我们众生就是这么悲哀。〔春池〕是代表自在,〔拾砾〕是代表尘劳,在红尘当中劳心劳力。人家开悟之后,讲的偈都是很有名,很有意思的。
【我今不施功,】佛性不是修来的,是你悟就有。佛性本来就存在,是你过去遗忘它了,你现在知道就好了。他为什么能够〔不施功〕?因为他明白了,所以他能够无为,能够放下,所以当下就佛性现前。【佛性而现前。】这叫本来面目现前了,你看到你就是虚空,你看到本来无一物。【非师相授与,】虽然听到六祖大师的开示,虽然听闻佛所说的法,但是我的佛性并不是别人给我的。【我亦无所得。】没有因为你开悟你就得到什么,因为那是你本来具足的。「唉呀,原来我本来是这么幸福快乐的人!」幸福快乐不是从外面来的,而是你现在发现到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读禅宗的东西?因为他一看到,就说:「啊,这个就是我想要的!」你想要什么?你想要懒惰吧!不用修最好啊!要不要修?要。怎么修?你不执着就好了。不执着是要修还是不要修?你自己想。何必再创造一个概念互相矛盾呢!你要知道,你一定要相信有人可以刹那开悟,你也一定要相信我们忙了几辈子也没有开悟。那有窍门,你真懂它吗?你现在在执着,就代表你对真理没有透彻。否则,你通达了,不用等,你当下就放下了。说是放下亦是骗你,放下本来就是假名;说梦真实亦是骗你,梦本来就是梦,哪有什么真不真实的问题?所以梦醒不就好了吗?所以不执着不就好了?说是这么说,什么时候做得到?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我们是多生累劫这样若。你要看佛经写的东西,它有它的道理,它不是乱写的。有人讲:「奇怪,翻译的人怎么翻?就若七日就好了,为什么要从若一日,若二日…?」它的意思是有的人一天就开悟,有的人要两天,有的人要三天…,根器比较差的,要七天。你看我们超过多少天了?所以你不要以为这样翻译很啰嗦,它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真的有人这样就悟了。你看了《六祖坛经》,你看中国这么多祖师大德、禅师,证明真的就有人悟了。【师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六祖大师知道他开悟了。所以为他取法名。【彻礼谢而退。】读公案就看你怎么去读,有时候你会越读越有信心,有时候你会越读越气馁,「人家都这样,就我没有办法,我不看了,我不是这块料。」那你是哪块料?「我还是老实就好。」你能够老实得下去吗?不要骗我啦。真理不彻,心要死很困难。如果你知道自己在捡石头,那不捡才不困难;如果你说我捡的是黄金,那你还是会执着的。
《六祖坛经讲记 第89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