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生〕事实上不是真实的不生,〔不灭〕不是真实的不灭,并不是真实的样子,而是针对对待所讲的。有的文字你自己要去体会。【我说不生不灭者,】本来就是这种状态。以你们的角度来讲:「师父,我生起一个烦恼。」你生起一个烦恼,就要解决这个烦恼。但我跟你说本来就没有烦恼,这就是〔不生〕。但是你没有办法领悟,你就会说:「我生起一个烦恼。」【本自无生,今亦无灭,】「师父,有烦恼应该怎么办?怎么去修把这个烦恼灭掉?」如果能把它灭掉就是有灭,跟你说你本来没有烦恼,就像你本来没有病何必要吃药呢?已经跟你说本来就〔无生〕,所以本来〔无灭〕。你说:「哪有,我苦得要死。」没有错,因为你就是有生有灭,你人生的状态,你的脑袋就是活在这种世界,你怎么讲怎么思维都是这样。如果有个生可以灭,你的事情根本没有办法解决,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你今天生一个问题,我帮你解决一个问题,不是灭了吗?明天又生一个问题,后天又帮你解决一个问题,不是又灭了吗?你的问题不是帮你解决了吗?这个解决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你这个问题是假的,所以六祖说灭犹不灭。你不要去研究文字,应该跟现实的人生结合,这样读佛法才有意思。研究了老半天,你真的能明白,人生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所以六祖说〔本自无生〕,就是一切万法本自无生,不只是你的烦恼,你的善恶执心而已,而是一切万法本自无生。因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今亦无灭〕。你想灭什么?你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有问题就来解决,那是因为你创造了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什么好解决的,这叫不生不灭。【所以不同外道。】所以不同于〔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六祖大师从第一品就讲这样的概念。大家读经典不要只看文字。〔善恶〕不要只解释成善恶,就是一切相对的概念〔都莫思量〕。什么叫禅?禅就是平常心,就是平等心,平等就是无二,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对待。一个开悟的人,大家都称他为禅师,事实上是他能够以这样的心来对待事情。我们的内在就是有太多的对待,所以你内心很乱,很烦躁。如果你〔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这就是「无」,内在都没有这些分别对待的障碍,就自然得入清净心体了。【自然得入清净心体,】这就是「心」,合起来就是「无心」,所以无心是道。在《六祖坛经》并没有用无心,而是用无念,事实上心就是念,无心就是无念。无心不要解释成没有心,而是没有分别对待。这样心不就清净了吗?!你没有这些纷纷扰扰、是非长短、贫富贵贱,这样不就契入了吗?!禅宗常常参话头,有时候参一个字,你要好好地参「无」字,你能够参就能够入道。所以这个「无」是很具体的,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告诉你没有这些分别对待。《坛经》是很具体。【湛然常寂,】这叫做体,指的就是性体的状态。【妙用恒沙。】这叫用,就是妙用无穷。恒河沙只是一种譬喻,这叫缘起。你内在没有任何的预设立场,没有任何的偏见,没有任何障碍,那时候你的智慧会很高,天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难得倒你,而且你不会再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参不透的东西。现在因为你的心乱,你的心不能够平等,所以不能悟道。明眼人就是清清楚楚,那个眼就是慧眼,「慧眼识英雄」就是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可以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所以《金刚经》里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讲的就是层次的问题。不要有任何障碍你的概念,你的内在不要讲「我不会、不能、不懂。」那些都是多余的;你的内在不要讲「那是困难的、那是复杂的、那是没有办法超越的。」真正的潜能激发就是佛法啊!一个人内在能够真正的懂,不是一种短暂的激励和鼓励,而是一种彻底的明了。一个真正明了的人,真的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天下什么事情都难不了他。这里的重点就是「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就是从这里切入,善恶都莫思量,却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知道善恶的因缘果报。
【简蒙指教,豁然大悟。】他听六祖大师几句,就开悟了。你听了两年多了,岂能够没有一点感觉?!【礼辞归阙,表奏师语。】听了不是你背出来,而是你真的能讲出来。你不需要原原本本讲出你听到的话,但你要讲出它的意思。你把话一字不漏讲出来不是很困难,但你要讲出来,对方听得懂不容易,因为对方的程度不一样。有时候你懂不稀奇,讲到别人懂才稀奇。有时候跟人家讲修行很困难,自己修行都很困难了,又要教人家怎么修行。【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六祖惠能大师好像维摩诘居士,维摩诘居士就是以生病为托,来开示大乘法。【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整个〔大乘〕佛法的重点就在此。〔佛心〕,狭义地讲,你了解释迦牟尼佛的心吗?广义地讲,佛心就是你的心。大乘法的重点在〔谈不二法〕,学佛的人,真正了解不二的也不多。佛法说〔大乘〕,大家都认为是跟小乘的区别。如果大来对小这不叫大,大就是超越大小才叫大。不要把大小拿来比,超越相对的才叫大。就像我们说:「我比你高。」还有一句:「一山总有一山高。」你有多高,那也不高啊!【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学佛首先就是要学正知正见。我是很大力推广《六祖坛经》,你们有朋友要学佛法,建立正知正见的最好的经典就是《六祖坛经》,能够直接了当建立什么叫佛法。当然你们可以从《佛学概论》慢慢读,或从其他经典慢慢读起来,但是不见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建立正知正见。这里的正知正见就是大乘的〔知见〕,就是不二之法的〔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人不要一直活在不知足。菩萨化身事实是你看不出来,每个时代事实上都有它的因缘,你要好好地把握此时、此刻、此生。你懂你才会把握。【顿悟上乘,】能够遇到六祖大师,又能够〔顿悟上乘〕,听六祖大师说的〔顿悟〕法门。【感荷师恩,顶戴无已,】这是一种最恭敬的表示。【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剌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感恩完了要有行动,理事要配合。
《六祖坛经讲记 第92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