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記 第92集▪P2

  ..續本文上一頁不生〕事實上不是真實的不生,〔不滅〕不是真實的不滅,並不是真實的樣子,而是針對對待所講的。有的文字你自己要去體會。【我說不生不滅者,】本來就是這種狀態。以你們的角度來講:「師父,我生起一個煩惱。」你生起一個煩惱,就要解決這個煩惱。但我跟你說本來就沒有煩惱,這就是〔不生〕。但是你沒有辦法領悟,你就會說:「我生起一個煩惱。」【本自無生,今亦無滅,】「師父,有煩惱應該怎麼辦?怎麼去修把這個煩惱滅掉?」如果能把它滅掉就是有滅,跟你說你本來沒有煩惱,就像你本來沒有病何必要吃藥呢?已經跟你說本來就〔無生〕,所以本來〔無滅〕。你說:「哪有,我苦得要死。」沒有錯,因爲你就是有生有滅,你人生的狀態,你的腦袋就是活在這種世界,你怎麼講怎麼思維都是這樣。如果有個生可以滅,你的事情根本沒有辦法解決,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你今天生一個問題,我幫你解決一個問題,不是滅了嗎?明天又生一個問題,後天又幫你解決一個問題,不是又滅了嗎?你的問題不是幫你解決了嗎?這個解決是真的還是假的?假的。你這個問題是假的,所以六祖說滅猶不滅。你不要去研究文字,應該跟現實的人生結合,這樣讀佛法才有意思。研究了老半天,你真的能明白,人生還有什麼好煩惱的呢?所以六祖說〔本自無生〕,就是一切萬法本自無生,不只是你的煩惱,你的善惡執心而已,而是一切萬法本自無生。因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所以〔今亦無滅〕。你想滅什麼?你想解決什麼問題呢?有問題就來解決,那是因爲你創造了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什麼好解決的,這叫不生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所以不同于〔外道〕。

  

  【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六祖大師從第一品就講這樣的概念。大家讀經典不要只看文字。〔善惡〕不要只解釋成善惡,就是一切相對的概念〔都莫思量〕。什麼叫禅?禅就是平常心,就是平等心,平等就是無二,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對待。一個開悟的人,大家都稱他爲禅師,事實上是他能夠以這樣的心來對待事情。我們的內在就是有太多的對待,所以你內心很亂,很煩躁。如果你〔一切善惡都莫思量〕,這就是「無」,內在都沒有這些分別對待的障礙,就自然得入清淨心體了。【自然得入清淨心體,】這就是「心」,合起來就是「無心」,所以無心是道。在《六祖壇經》並沒有用無心,而是用無念,事實上心就是念,無心就是無念。無心不要解釋成沒有心,而是沒有分別對待。這樣心不就清淨了嗎?!你沒有這些紛紛擾擾、是非長短、貧富貴賤,這樣不就契入了嗎?!禅宗常常參話頭,有時候參一個字,你要好好地參「無」字,你能夠參就能夠入道。所以這個「無」是很具體的,它不是虛無飄渺的,它告訴你沒有這些分別對待。《壇經》是很具體。【湛然常寂,】這叫做體,指的就是性體的狀態。【妙用恒沙。】這叫用,就是妙用無窮。恒河沙只是一種譬喻,這叫緣起。你內在沒有任何的預設立場,沒有任何的偏見,沒有任何障礙,那時候你的智慧會很高,天下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難得倒你,而且你不會再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或是參不透的東西。現在因爲你的心亂,你的心不能夠平等,所以不能悟道。明眼人就是清清楚楚,那個眼就是慧眼,「慧眼識英雄」就是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可以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所以《金剛經》裏才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講的就是層次的問題。不要有任何障礙你的概念,你的內在不要講「我不會、不能、不懂。」那些都是多余的;你的內在不要講「那是困難的、那是複雜的、那是沒有辦法超越的。」真正的潛能激發就是佛法啊!一個人內在能夠真正的懂,不是一種短暫的激勵和鼓勵,而是一種徹底的明了。一個真正明了的人,真的是「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天下什麼事情都難不了他。這裏的重點就是「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就是從這裏切入,善惡都莫思量,卻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知道善惡的因緣果報。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他聽六祖大師幾句,就開悟了。你聽了兩年多了,豈能夠沒有一點感覺?!【禮辭歸阙,表奏師語。】聽了不是你背出來,而是你真的能講出來。你不需要原原本本講出你聽到的話,但你要講出它的意思。你把話一字不漏講出來不是很困難,但你要講出來,對方聽得懂不容易,因爲對方的程度不一樣。有時候你懂不稀奇,講到別人懂才稀奇。有時候跟人家講修行很困難,自己修行都很困難了,又要教人家怎麼修行。【其年九月叁日,有诏獎谕師曰:師辭老疾,爲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托疾毗耶,】六祖惠能大師好像維摩诘居士,維摩诘居士就是以生病爲托,來開示大乘法。【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整個〔大乘〕佛法的重點就在此。〔佛心〕,狹義地講,你了解釋迦牟尼佛的心嗎?廣義地講,佛心就是你的心。大乘法的重點在〔談不二法〕,學佛的人,真正了解不二的也不多。佛法說〔大乘〕,大家都認爲是跟小乘的區別。如果大來對小這不叫大,大就是超越大小才叫大。不要把大小拿來比,超越相對的才叫大。就像我們說:「我比你高。」還有一句:「一山總有一山高。」你有多高,那也不高啊!【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學佛首先就是要學正知正見。我是很大力推廣《六祖壇經》,你們有朋友要學佛法,建立正知正見的最好的經典就是《六祖壇經》,能夠直接了當建立什麼叫佛法。當然你們可以從《佛學概論》慢慢讀,或從其他經典慢慢讀起來,但是不見得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建立正知正見。這裏的正知正見就是大乘的〔知見〕,就是不二之法的〔知見〕。【朕積善余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人不要一直活在不知足。菩薩化身事實是你看不出來,每個時代事實上都有它的因緣,你要好好地把握此時、此刻、此生。你懂你才會把握。【頓悟上乘,】能夠遇到六祖大師,又能夠〔頓悟上乘〕,聽六祖大師說的〔頓悟〕法門。【感荷師恩,頂戴無已,】這是一種最恭敬的表示。【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韶州剌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爲國恩寺。】感恩完了要有行動,理事要配合。

  

《六祖壇經講記 第92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