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则能完全受持,定当有所成就。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修行】
全经的精神,在于经题,故应依此来受持。金刚是不动的本体,勿被境所转;般若是智慧的妙用,于生活中去展现;波罗蜜是事情的完成,故要精进去达成每件事。亦不去执着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方能大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修行】
当处说法,随处灭尽,若有说法,便是执着。虽然说法,亦是本有,并非别人说般若,汝就有此,而是自性本有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修行】
不执小亦不执大,大小不是问题,执着才是病。不论由小至大,不管从内到外,这些都是对待,事实若无微尘,怎成世界,故微尘世界,名异而实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修行】
阿难尊者,见佛相好,故发心随佛出家。相虽庄严,亦是虚妄,凡夫与佛,也是这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修行】
虽以身命布施,福胜七宝,然亦不能解脱生死,故受持般若经,方为究竟。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修行】
行深才能解深,行深由读诵而来,读诵从信而来,信由自身而来,若己不行,怎么行深,又怎能深解呢?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修行】
六祖惠能大师,一闻此经,即得开悟,定是菩萨乘愿再来。我们闻此经,还不一定相信,甚至胡思乱想,或是想读更多的经典,心怎能清净,这是不会见到实相的。实相亦是假名,名为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修行】
末法众生,德薄垢重,由于诱因太多,资讯太泛滥,能闻此经,就可信解,可谓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修行】
行者无我执、无法执,便离一切诸相,要破相就要正观,方能大彻大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修行】
相信故不惊,清净故不怖,行正故不畏,此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修行】
五度像盲,般若像眼;若无般若智慧,怎能解脱,故为第一波罗蜜。布施去悭贪,持戒得清净,忍辱除瞋心,精进免懈怠,禅定不散乱,般若有智慧。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修行】
修忍辱波罗蜜,若有忍耐之心,即非忍辱波罗蜜,而是着相修行,遇境不动才是忍辱。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修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之忍辱,非一蹴可及。所有的成就也是这样,累积过去的历练,遇境方能经得起考验。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行】
有相发心,是有为法;离相发心,是无为法;有无尽离,真发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修行】
真为众生,应破除一切私心,及自我意识,来行大慈悲心。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修行】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夫有差,诸佛无别。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修行】
行者应言:真理、实相、如法、爱语、一致之语言。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修行】
法是无常,故无实;却有作用,故无虚。知心无实,故「无所住」;知法无虚,故「生其心」。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修行】
心有所住,无明即生,不见真相,不明空理,像人入暗,则无所见;住心若除,菩提即生,则见实相,像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修行】
前人走过的路,是最好的捷径。五祖弘忍及惠能大师,皆要我们持诵金刚经,依此而修,即得见性。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修行】
精进多劫以身布施,不及闻此经典,信心不退之福德;若依此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之次第而修,定可成就。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修行】
大经大智能解,大故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今闻大乘,能信便是大根器,若去大向小,就是小根器。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
受持读诵是自觉,广为人说是觉他;四句偈虽少,却可渐入全经;初为人解说,以后广为人说,其人成就不可思议,亦荷担如来家业。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修行】
乐于小乘法者,没有大根器,是不能听受大乘经典,更何谈为人解说。因无大智,故好之;因无大悲,故乐之。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遶,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修行】
行者若能照金刚经修持,不论何时,不论何处,皆为众生所恭敬,且受供养,与佛无异。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
为人轻贱,往昔造恶;今闻金刚经,当善自护念来自度,依佛所付嘱去度人,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修行】
行者当供养三宝、父母、师长及一切众生,且亲自承事其劳。然而供养承事诸佛,却不及受持读诵此经之功德,此世尊苦口婆心,一再叮咛教诲,我们当觉醒!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修行】
闻此经典,能信是大智,受持是大行,读诵是大悲,荷担是大愿,因经义不可思议,故十方三世,一切佛皆由此经出。果报亦不可思议,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修行】
修行应先发菩提心,但亦不可执此心,若执此心,便是着相。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修行】
度一切众生的心是「慈悲」,无有一众生可度是「智慧」。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修行】
诸法本来空寂,实无菩提心可言!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
佛本自心,谁能给予。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
《《金刚经》要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